檢討了之後,我發現自己最大的問題不在投資組合(不過可以再進步),而在進出的時間點。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我的投資組合,從買進的時間點,一直到8月股災前,中間都沒有進出的話,損益應該有正的10趴以上;即使放到現在,損失也不會比我目前發生的還多。可見很多人說的長期投資才有勝算,這點應該適用於大部分的情況。至於為何我這麼白目要多次進出?因為我學了些技術分析的皮毛就拿了翹,加上跟隨了某些大師的腳步,才造成現在的窘境。
我並無意要去批評任何大師。大師之所以是大師,一定有他過人的地方。不過要跟隨大師的腳步前,你要先認清一件事:想從文字去完全瞭解一個人的思維,是不可能的事!例如:有位喊空的大師,他對趨勢的判斷很準。我會認為他很準,是因為他在9220高點出現後就喊空,這比起現在跌的亂七八糟之後才喊空的人高明多了。跟著他的腳步,就一句話,「空就對了」。以長期投資的觀點來看,跟著他是穩賺錢的,但為什麼還是一堆人賠錢?因為大部分人在他喊空的時候根本不鳥他,所以註定了賠錢的是多數(包括我)。那跟著他的就一定賺嗎?不一定!要一定賺,就得有足夠的現金流支撐被套等待的時間,並且有堅強的意志等下去,這恐怕是大部分人做不到的。如果意志不堅,或自以為厲害隨意進出的話,恐怕只要失誤一次,獲利計畫就會嚴重被破壞。
大部分人都是做波段的,我想這也是大部分人會賠錢的原因,拿我的例子來看,如果進出次數越多,賺的越少賠的越多,那就是波段搞的鬼。波段是高手在做的,如果自己不是高手,那至少要找個高手緊緊跟隨。我知道很多人會不認同這句話,不過我覺得那會比憑自己的空想任意進出要好得多,高手不見得一定賺錢,但進出至少是有憑有據。
波段有長有短,如果用非黑即白這種二分法的邏輯來看,股市就只有多頭和空頭二種而已,其實不是這樣。股市有長多中多短多,也有長空中空短空,長多中有中空短空,長空中也有中多短多,除非你不玩或長期投資,不然「空頭裏的反彈就是空點」這句話,在某些脈絡下不見得是對的,就跟「多頭裏的拉回就是買點」在某些脈絡下也不見得適用。6700彈到7100,再200點就是壓力線了,7300放空或許有賺的機會,但如果繼續嘎你就得有足夠的現金去支撐套牢的日子。嘎200點也許不算什麼,但如果是500點、1000點呢?也許等到最後仍能享受甜美的果實,但對於一些有時間價值壓力的衍生性金融商品而言,或資金有被斷頭壓力的人而言,恐怕這「甜美的果實」也就僅是被套牢而不得不長期投資的人的一種附加收獲而已。
以上這些,其實是講給自己聽的,這是我自己的思維方式,記錄在這裏,留待以後自我反省。
賭的方向一樣沒變。等越來越多人喊多,我想我就會越來越緊張了。
先父生前就有告誡我們,千萬不要去「玩」股票,雖然父親是靠玩股票賺錢把我們養大的。
所以小弟只做分析,從來不買。
您可以去圖書館,把十年前的財經雜誌、報紙都看一遍,您會培養出對媒體訊息的免疫力。
小弟真的有這樣去下工夫研究過,再加上小弟唸書時修了很多新聞系的課,
所以有培養出自己獨到的判斷力。
至於媒體嘛…昨天還報經濟情勢一片大好,今天則報未來衰退嚴重。
要是我是主播,我大概會精神分裂吧。
雖然在01上靠股票賺錢的人不少,但是賠錢的也很多。資訊很多,但是最重要的是你自己的判斷。
總之,從您的歷程來看,真的建議你先暫停入市,反正要賺錢隨時都有機會,
而且也不一定要靠股票啊!
給你幾個方向讓你功力大增
1.首先要學會使用均線
2.接下來要會解讀財報
3.關心國際局勢
以上三點ok後才能開始買賣股票
1.找尋目標:
我的喜好是官股色彩濃厚,獲利穩健,配息超過5%,公司成立很長時間
像是中鋼是經濟部持股 中華電救是交通部持股等 台灣50
2.預設進場價位跟分批計畫及退場計畫,要有一個完整的循環
3.等待時間點到來
4.收割
額外關鍵字 友興趣就看看
1.定存股,100張退休
2.台灣50
3.價值投資
--------------------------
補充一下
關於歐巴馬 馬英九 陳沖 跟歐洲等政客的言論 純屬聽聽就好
世界動盪下他們只能說正像的言論
如果他們很誠實說經濟非常差 股市要大跌了
反而只會拿石頭砸自己的腳
基本上勸敗文 急單文 預估文 都是看看而已
操作股票最重要只要掌握三點 就能立於不敗
標的:是否是個健全的公司
價格:目前是否進入狙擊點位
籌碼:做好資金控管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