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以賺錢為目的........要想企業工廠留在台灣, 就想想台灣的競爭優勢就可以了成本 vs 品質 vs 價錢..............只要有競爭力, 就會留在台灣了!為何你買 Sharp 電視會要求面板是從日本三重縣龜山廠做的? Benz 車要求要德國組裝? BMW改成南非生產時被罵了一陣子? 單眼鏡頭要求 MIJ? 連相機水貨都會問日本國內版 or 香港國際版?如果XX產品台灣竹科廠做出來組裝品質就是比大陸上海廠好.......下一個擴廠地點難道不是選擇竹科嗎? 因為它就是賣點阿!!!如果兩個地方做出來都是一樣, 大陸員工薪水是台灣 1/2, 越南員工薪水是台灣 1/3.......誰要在台灣設廠?
queena炮嫂 wrote:為什麼都去大陸東南亞設廠,都不在台灣? 因為台灣正在都市化,工廠逐漸消失,人口往都市集中,基隆河從臭水溝變成河濱公園,人們離開工廠走入都市,美國也不再需要再用301條款制裁台灣,改由製造的中國來承擔.台灣戰後經過2-3代人的努力有了些許的成果,也承擔了很多的批評,黑心,無良,血汗,毒害,代工等各種針對工廠的言論標籤見諸各地方.上一代人從事加工行業能有所成實屬不易,搬到海外延續職業生命理所當然.重要的是台灣留下的產業缺口要如何補上?年輕一代要如何創造出屬於他們自己這一代的驕傲?我實在看不出來目前的方向在那裡,政府似乎也沒有非常強力的鼓勵青年創業?
舉個我以前在美國唸書的例子, 剛到美國第一年, 去Mall看運動鞋, 有MIT的, MIC的, 還有印尼做的, 品質一眼就可以看出台灣做得比較好, 而且擺放的位置比較高, 比較顯眼, 但是一雙要一百二十多塊美金, 反觀大陸做的, 印尼做的只要五六十塊美金, 第二年有機會再去同樣的Mall, 已經找不到MIT的了, 全部都是MIC, 印尼做的, 有時候價格才是一切, 品質再好, 消費者不一定買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