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i0000大大我猜我朋友也很想研究...只是苦無門道呀...哈哈水云 wrote:小弟只是想回 現在其...(恕刪) 貨真價實的女性, 因為跟朋友還有她一起出去吃過飯(是朋友的學姊), 不過內心想的是什麼就不知道啦!!!
報告版大可能你要先搞清楚啥是3G,3.5G,以及4G,要不然會被人家笑的,可以去GOOGLE一下。1G(the first generation)是第一代行動通訊標準的簡稱,也就是類比式行動電話系統,自1980年代起開始使用,直至由2G數位通訊取代。2G,是第二代手機通訊技術規格的簡稱,一般定義為無法直接傳送如電子郵件、軟體等資訊;只具有通話、和一些如時間日期等傳送的手機通訊技術規格。2.5G是夾在2G與3G中間、手機通訊技術規格的過渡期。用來形容比2G連線快速、但又慢於3G的一種通訊技術規格。3G 一般稱為第三代行動通訊技術(英語:3rd-generation,3G),也就是IMT-2000(Internation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2000),是指支持高速數據傳輸的細胞移動通訊技術。3G服務能夠同時傳送聲音(通話)及數據資訊(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等)。3.5G 為3G技術的升級版,該協議在WCDMA下行鏈路中提供封包數據業務,在一個5MHz載波上的傳輸速率可達8-10 Mbit/s。4G 有時寫做4-G,是英文fourth-generation的縮寫,指的是移動電話系統第四代,也是3G之後的延伸,是一個成功的無線通訊系統。按照技術標準的角度看,按照ITU的定義,靜態傳輸速率達到1Gbps,用戶在高速移動狀態下可以達到100Mbps。所以依照發展下去應該會是,5G,6G,7G下去,所以這裡的G指的是第幾"代",而不是傳輸速度。所以一般人都把電腦的容量或者傳輸速度給搞混了,有很多G,但是後面要加單位,才能搞清說的是啥麼。如果是容量,例如:硬碟大小,隨身碟大小的G,應該標示 多少GB(Gigabyte) ,後面的B為byte,表示計算機資訊計量單位。不論被存儲資料的型態為何。它也是程式語言裡不可缺少的基本資料型態——整數。如果說的是傳輸速度,這裡應該是指的是bit/s 或 bps,在電信和計算領域,比特率(Bit rate,變數Rbit)是單位時間內傳輸送或處理的比特的數量。比特率經常在電信領域用作連接速度、傳輸速度、信道容量、最大吞吐量和數字頻寬容量的同義詞。請注意這裡的單位bit/s後面的s為"秒"。若以400G為手機世代來說,以三年替換一個世代來說,大概也要1200年以後。若以傳輸速度來說,目前最快的USB3.0來說可以最快可以到達5.0Gbps(理想值),那這樣到底有多快,也就是說一部高畫質約為15GB HD DVD的光碟可以在 15秒傳送完畢。目前最快的傳輸速度應該是在光纖傳輸,已經可以達到512Gbps為單位的傳輸速率。以上還是在有線媒體連接,按照版主上述的400G的傳輸速度?以目前技術來說應該是屬於 "外星科技"了
sammychang wrote:報告版大可能你要先搞...(恕刪) sammychang大大的專業一定很ok的, 這部分也僅止於女業務的說法...當然我們聽起來或看起來是一個很厲害的技術...但實際上就像你說的...幾G本來就是代表幾代...而非傳輸速度!!!謝謝提供這些有用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