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來談談未來對哪個產業看好


不用懷疑,數位匯流.會有不斷增加的營收模式

且有攏斷位置,又不需擔心淺在競爭者的威脅,

長期穩定成長
機器人產業

以後量產後商機無限

生技台灣沒有優勢

沒有人才

還有生技不能代工
lion198 wrote:
機器人產業以後量產後...(恕刪)


"機器人產業"是很有可能這世紀發紅
但台灣有機會嗎?還是燒錢的東西,台灣不會花太多錢這燒!!
就算發紅發紫,只有看別人的份,台灣可能吃不到
老人照護機構~
想想現在6,7年級生,大部份只生一個
已後這些6,7年級的老了,生病了,怎麼辦
自己顧~不行,要工作
請看護~請不起,平均月薪2.2萬怎麼請的起,且不放心
這時收費相對低廉的"老人照護機構"就是首選了
要是我有資本,我一定開一間,穩賺不賠
農業

像是那種

建一棟大樓

全部種好吃的生菜

台灣,應該至少每縣都該建一個的

當然,台灣要建的話

要考慮地震、淹水、缺水、自儲電力、綠建築、環保法規、交通、停車位 .....

想起來就累,那還是不要比較好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呵 暗示可阿 不過大家應該都知道了 5xx0 價位8x (濱葬)
1xx5 價位5x (水處理)
4xx7 價位1x (生技)
我覺得以這樣下去, 未來最夯的產業只剩==>服務"陸客"的相關產業.........^_^
1.觀光餐飲 (6成看大陸臉色給陸客數的)
2.電信通訊及網路數位服務 (網路無國界)
3.文化藝術、音樂、戲劇 (可惜沒像韓國那麼會包裝行銷,政府又支持)
要不然說中文的總比說韓文的多吧 (周董應該賺很多了)
4.石化產業 (民生用品原料最上游,就算有污染還是得保留一家 台X)

很多企業早就外移設廠海外的就不能算了,人才外移斷層,技術流失或被取代 早晚完蛋
中概通路雖然賺很多,錢會不會留在台灣又是一回事,不敢指望
文創產業....活人死人都用的到....比方樓上說的影視音樂產業..

新聞局近幾年有在推..推的不見起色..大陸那邊已經開始起飛了

多年前公務人員課程也找來知名漫畫家開課...

他說的遠景讓我十分意動..我才知文化這種東西是能賣錢的..

(該漫畫家預言迪士尼動畫公主系列已經拍爛..將來開拍中國或日本故事..不久後有花木蘭動畫..)

美國人什麼都能學習+發揚光大..就是文化這種東西沒有辦法學走..他們的文化是包容各國文化

除我本身畫漫畫.對文創有興趣..有多聊些

其他人只是要那公家規定的學分..一下課就該幹什麼幹什麼去了..

早年華納威秀蓋在一塊不毛之地..而過這麼多年..101也起來了..台灣文創這一塊還真是荒煙漫草..

(用另一種眼光來看是另類藍海..)
只要把錢投入就可以買入機器,建廠房,加上僱用台灣廉價勞工,這是台灣企業的獲利模式,從DRAM各家靠著買製程轉移技術進入台灣,成本實在太高,根本來不及回收,就被三星電慘了;後來又有LCD慘業想來軋一角,命運自然與DRAM相同,目前股價都淪為票面值以下的公司,接著是最悽慘的的太陽能慘業,這是因為大陸企業也跟著進場,於是只活了沒幾年,而且不像DRAM與LCD產業還有第二波復甦,太陽能應該是沒有機會了,手機組裝人人會做,當初聯發科提供的完全解決方案造就山寨產業大發利市,宏達電的高股價吸引很多人爭相競購,但是看倌可知道他的二手機價格很悽慘,新機貴傷傷,中古機卻是超便宜,這就像是歐洲車在台灣的命運,但是HTC自有擁護者,但是我不會買HTC,因為他不像iPhone可以保值,機海策略可以說害死HTC,回頭看看Nokia就知道機海是一去不返,當市佔提高,利潤卻是狂降。

那麼還有什麼產業可以獨大呢?近日台灣有家企業他的優勢正在崛起,專利佈局完成,市佔近100%,全世界目前其他公司相繼退出,Sipix才剛被他買下,Miraso宣告放棄量產,改以專利授權,國外的兩三家也都放棄了,因為電子書的產業正在縮減,因為平板熱賣。我認為他是屬於原料產業,不容易像國內近幾年產業的發展量產擴廠,削價競爭,最後通殺。。。。。,也就是說,只要想要生產電子書的公司都必須向元太購買電子紙,這看來已經是最有利的產業,就像台塑位於整個塑化業的最上游一樣的角色,拭目以待。

有實際用過電子書的人就會知道,他與平板電腦的差別,聽說彩色版年底會進入量產階段,現階段已經看到國外有公司開始少量販賣彩色版電子書,這個進入門檻一樣不高但是卻被專利佈局擋住,這樣子的產業才是屬於經營者應該要深思的產業而不會變成慘業。

回想過去股王的風光日子,現在變成如何了?典型代表是威盛,伍豐,茂迪,益通,到現在的宏達電,昔日的威風讓資本主義者發財了,卻也讓散戶嚴重套牢。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