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pblue wrote:
也就是說,如果真有怪醫黑傑克這號人物
那也不是人才吧?因為他並沒有通過醫師檢定考試,拿到醫師執照
誰在叫我

大大誤會囉
bj並非沒有通過醫師檢定考試,拿到醫師執照
而是不屑考不屑拿
有一次日本醫師公會理事長的兒子得怪病
群醫束手無策只好找bj出手
後來理事長拿醫師執照親自送上門
bj當理事長面把醫師執照撕掉
-----------------------------------------
三百六十行
行行出狀元
各行各業都有人才
也有庸才
否則怎會有庸醫庸官等名詞

------------------------------------------
往往越會讀書越會考試之人
將來工作之後昏庸的機率越高
因為自以為是 剛愎自用
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之人自知魯鈍
反而刻苦努力成為傑出人才
Carter0625 wrote:
你定義阿基師和吳寶春...(恕刪)
好吧,我在寫清楚一點(現在是要寫叫科書嘛?)
def: 凡是能夠發揮他的所長,在他專業領域上,做到最好,精益求精的人,都是人才
EX: 考試不利害的阿基師,吳寶春,郭台銘,...還有 比爾蓋茲,賈伯斯,愛因斯坦 等都是人才
def: 凡是在其位而不善其政,未善盡其職責之人
EX: 考試很厲害,但是卻對他的職務內容卻不了解,也不善盡其責任的某些公務員
別再跟我說看不懂了
另外
書讀得好不一定考試就好
而邏輯好,也不一定考試就好
考試不一定是邏輯
如果考試只是考邏輯,在於文史就不會有標準答案
因為各人的邏輯不一樣,解釋與分析問題的方式也不一
所以,在文史,往往會有不同版本的看法
而目前的考試,多為選擇題,只論對錯
試問,選擇題如何彰顯一個人的邏輯?
而
就算書讀得好
做事也不見得會做得好
死讀書,只會沿襲前人觀點經驗的人多得是
(例如只會取經去國外學而自己卻又無法有獨立創建的某些教授
而這些人,在他們心目中教育學生的最佳方式也是,送到國外去跟外國人學
說實在的,個人認為那些沒有創見的教授,除了教科書的東西外,他們本身也沒啥可教授的東西了)
而資格檢定考試,或國家考試
其功能,只是在確定你具有相關能力的最低標準
Ex. 通過博士資格考,只是博士候選人,證明你具有做學術研究的知識與能力
並不見得你研究就能做得好,也不見得真的能拿到博士學位
而書上有的東西,只能視為常識,一種資訊
書讀得好,只能證明你對這個知是具有一定的熟悉度
你不一定會運用,也不一定能有所創建
這也就是,台灣之所以書讀得好的人很多,但是,卻只能做代工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