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商品提供給你10%的報酬,又講得幾乎確定三到五年就提前出場
那銀行賺甚麼??
過去小弟見過的結構債
(因為雷曼事件以後,都不叫連動債了,改叫結構債。台灣人,總是不求甚解,覺得名子不一樣就是不一樣的東西)
基本上銀行是最大的贏家
想想看去年二月份開放的人民幣
後來一堆人民幣結構債,只要一年後,人民幣對美金上漲0.5%就給你5~8%的配息,沒達成給你0.5%配息
也是到期保人民幣本金
條件是不是很好???
現在一年到了,喔~很神奇,剛好中國調控匯率,只拿到0.5%配息
這種十年期連結匯率或是CMS的結構債每間銀行每個月都有
只是幣別有沒有多樣化而已
可能前面拿得到一年或二年,但接下來要解套的時間就會是六、七年後了(很多真的卡十年)
而且苗頭不對,就會提前CALL BACK
再次提醒您一句老話,銀行賺甚麼?
高風險不一定有高報酬,但高報酬都會附加高風險
銀行如果不能從你的資金賺到年報酬10%以上,怎麼會提供你這麼好的條件?
厲害一點的理專會告訴你,這是我們銀行,好不容易在國際交易市場上看到的好條件
於是就趕快包下來給客戶,才有這一檔,以後可能也不會有
那換個角度想,提供這些條件的投資公司/銀行,會怎麼評估自己的收益?
或許銀行"真的"只是賺點中間的利潤,但真正的魔鬼都藏在獲利目標上
只能建議您,可以試水溫,但不要放太多,然後您可以用時間去驗證小弟的說法
放了快一年....大概有近7%報酬(僅配息部分)....
上個月轉至摩根新興債美元月配.....
高收債價格已經偏高...反而是新興債回檔很多...所以我才轉換....
如果是長期放的話...我覺得OK....只不過適當的分配...長期持有下來會更安心....
鋒裕的策略收益AXD我也覺得不錯目前也是持有中...非常穩定....配息略遜...大概在5%....
貝萊德的美高收,環高收也不錯....
聯博的全高收我就沒興趣了....資本夠厚...清算的機率很低...但是增長的空間有限了.....
富達的亞高收也可以看看......
討論討論.....

emmahsu77 wrote:
上週購買2筆高收益基...(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