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出天文數字的鈔票後, 居然會變成通縮嗎??


nanno wrote:
過量印鈔會帶來通澎,...(恕刪)


你要看印鈔後丟進哪個市場激起的漣漪有沒有機會流到金融流通性較高的其他市場

美.歐.日.中各自想一想他們QE的購買資產是哪些,有沒有機會回到人民手中

想完了就頓悟了...

恨天高 wrote:
你要看印鈔後丟進哪個...(恕刪)


這的確是關鍵
這些QE出來的鈔票似乎都以公債等形式
再由各國央行買進??(真搞不懂他們在搞什麼??)

為何不以類似消費券的形式發放呢?
要通膨不就撒錢最快

但除了台灣, 其他國家似乎都把錢灑進銀行口袋.

然後再來威嚇大家通縮要來了??

nanno wrote:
這的確是關鍵這些QE...(恕刪)


不就現金增資嗎?
nanno wrote:
這些QE出來的鈔票似乎都以公債等形式
再由各國央行買進??(真搞不懂他們在搞什麼??)

...(恕刪)



資產負債表的調整(央行的資產 跟負債)


富蘭克林坦伯頓新興市場研究團隊總裁馬克墨比爾斯(Mark Mobius)在接受專訪時指出,他不認為聯準會(FED)減碼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有何大不了,這項因素都已被市場反應得差不多了,FED以及各國央行(例如日本、中國大陸與歐盟)的資產負債表規模才是更需要被專注的議題。他認為,只有當各國央行決定出售資產時,才是大家應該開始憂心貨幣供給減少的時候。

墨比爾斯並表示,過去兩年以來美國股市走出了多頭格局,而股市走多也是經濟成長的領先指標,因此市場預期未來經濟應該會不錯。
他說,FED開始減碼之際,別忘了資金也已流入了實體經濟,這會幫助市場維持多頭走勢,一般來說多頭市場的延續時間都比空頭來得長。

美國投資大師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也對FED的資產負債表持相同的看法。巴菲特2014年9月19在接受CNBC電視節目「Closing Bell」專訪時表示,接手撤回QE的人,勢必會面臨非常棘手的局面,因為買東西要比賣東西難多了。他也認為,FED五年後的資產負債表規模應該不可能還維持在3.5兆美元。

不過,巴菲特9月19日在Georgetown University演說時也指出,FED完全沒有去槓桿化的壓力,能夠自行選時機退出。
免責聲明:以上資訊,僅供笑話 ,並不構成投資建議,亦不代表本人真實意圖,讀者須自負風險及判斷,個人不負任何責任
二戰時,物資缺乏,物價飛漲。

戰後,本來供給戰爭用的大量物資改為供給民生。但是民間的收入並沒有立即跟上。所以供過於求,造成了有幾年的通縮。

美國本土沒受到戰爭傷害,所以最早復甦,接著歐美。
韓戰爆發後,物資都由較近的日本供應。藉這個機會,日本的消費得以抬頭。從此腳不停蹄的衝到了”日本第一”。

當時鐵幕還未開放,自由國家的民生科技不斷提高產能,因此造成產能超剩。所以28年前也有一波通縮。所有物價都很便宜,我記得買了一件不錯的外套才50元,還穿到5年前才丟掉。

後來大陸積極招商。便宜的大陸貨讓國際的通縮更加惡化。
記得當時有朋友問我,這種經濟萎縮的情形還要多久?我回答是:看大陸的民生需求有沒有跟上來。
果然隨著大陸的需求成長,全世界慢慢擺脫通縮,進入成長的經濟。

那現階段為何有通縮?為何印再多的鈔票都擺脫不了通縮?
還是供需面的問題。大陸的需求減緩了,加上印度和東南亞的低價物品輸出。
吃兩碗飯就飽了,不會因為錢多就吃三碗。

多的錢跑到房地產、股票和債劵去了。
那資產應該還會繼續漲才對?
如果多印的錢只有20%,而資產卻膨脹了兩倍。後續就推不動了。

另一個問題是,印出來的錢是作為周轉用,並非長期性的可支配所得。就算手上有錢的人也不敢隨意使用,尤其是做長期製造業的投資。如此會有惡性循環。

與28年前那一波通縮一樣,只是關鍵由大陸變成東南亞。甚麼時候這些國家的民生跟上來,就甚麼時候解套。
有人說到一個有趣的觀念....

都用鍵盤敲出來的...沒有實體貨幣在流通...那哪來的通膨= =?
通膨的定義應該是"在市場上流通的錢太多...所以才會物價上漲"

但當大家都把錢存起來不流通...然後鍵盤一直打數字出來...也不消費...

那通膨在理論上就不會發生了

所以再說下去...其實不是沒有印鈔票...是大家不願意消費= =(但為什麼不願意消費??)

c326679a wrote:
有人說到一個有趣的觀...(恕刪)


印出來的大部分到富豪權貴的資產上

一般上班族消費大眾的手上呢?

kantinger wrote:
印出來的大部分到富豪...(恕刪)


感覺上

從市場上賺來的錢有市場機制制衡,沒本事就賺不到

而QE之類急救措施所印出來的錢並不是賺來的
這種特別印出來的錢似乎是誰政商關係強
QE就會Q到他家去!!

是這樣嗎??

不然美日歐寬鬆半天
平民似乎就只能分到越來越多的國債

而那些捅出錢坑的肥貓們反倒因此能躲過破產清算
日子照樣過的愉愉快快


happywork wrote:
二戰時,物資缺乏,物...(恕刪)


這樣看來通貨緊縮似乎不錯啊
特別是對支出與收入相近平民百姓來說....

通縮下會倒楣的應該是那些舉債度日
或是用錢滾錢賺大錢的....


舉債度日的
通貨越緊縮,欠的錢越變越多
越還不起錢

用錢滾錢的,,,
錢不管滾進房市還是股市都會越滾越小。
最後就滾光光了

是這樣嗎??
nanno wrote:
這樣看來通貨緊縮似乎...(恕刪)

美國QE其實並不是為了救經濟,救經濟只是說給百姓聽而已。
QE印出來的錢主要是為了救美國政府。(誰讓聯準主席是美國總統派任的呢)
所以大部分的錢是購買美國國債。
如果不維持住國債的價格,殖利率將會漲到超過美國政府所能承受的範圍,造成的後果將是官員沒辦法承擔的。

那賣了國債的錢在哪?大部分是新債還舊債。美國債鐘已經觸頂了,能再多挪用的部分不多。主要是舊債到期的人並沒有續買新債,所以錢就多出來了。
擁有債劵的人幾乎都是大戶,小老百姓絕少。
這些錢流向哪裡?以跡象看是往股市和亞洲比較多。

以香港為例,香港人以為物價全是被大陸人買貴的。其實美國的資金才是後面推動的那隻手。香港的匯率是緊盯美國連動,這讓資金更喜歡去那裏,因為匯兌風險最小。
未來如果美國資金退潮(其實已經開始了),就要看這些亞洲國家本身的財經是否健全,否則難免受傷。

通縮對大部分的百姓其實不是壞事,物價相對便宜而穩定。
但是難免會影響到企業的投資意願,所以政府都不喜歡看到成長率下降而失業率上升。尤其是靠選票拿政權的國家。


PS: 現在已有一派新的學說:”為何一定要穩定的通膨?”。認為無能的政府才需要用”必要通膨”來欺騙老百姓,並掩蓋政府的債務和過失。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