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如果單純只是因為稅制問題而造成投資人遠離市場的話,那麼為什麼定存股的討論可以一樓又一樓的不斷往上蓋?持定存態度的人不是稅制問題最大受害者嗎?竊以為成交量低至少有一部分原因是台股趨向成熟,有些原本不清楚自己屬性到底是投資/投機的人覺悟了。覺悟到知道自己不是那塊搶短的料,與其抱著不可能的致富美夢不如認命接受累積複利的成果。於是存股的人越多,周轉率/成交量自然就越低了。假設投入資金一百萬,每個月週轉一次(一買一賣),一年成交總額是兩千四百萬,等於是放大了24倍,這只是一個月週轉一次的結果,實際上短線客有幾個人是一個月週轉一次的?世事萬端,當然這只是其中一個應該正視的原因。
zuoaihua wrote:吾有一計可逼散戶進場...(恕刪) 這樣也不錯,就會有一些沒玩過股票又覺得玩股票的賺很大要多課稅的人覺得要減稅了~~當然,真正的有錢人你還是奈合不了他,查不到資產自然就課不到稅..例如某個政治家族~(小聲)
水云 wrote:我想問 美國 與 新...(恕刪) 怎麼可能會不課??如現金股利,美國就會預先扣30%,國外投資人得自己填表領回,但人家至少制度相對公平,費用相對低廉!!說真的,台股檯面上的證所稅本就不是影響因素,有賺本就要課稅(但相對也要放棄證交稅),真正讓小弟退出台股的是那惡代健保稅和後面有樣學樣的扣抵稅率減半....
chmiao wrote:奇怪!如果單純只是因為稅制問題而造成投資人遠離市場的話,那麼為什麼定存股的討論可以一樓又一樓的不斷往上蓋?持定存態度的人不是稅制問題最大受害者嗎?...(恕刪) 單純只是因為還在容忍範圍而已,但不公義的稅(健保補充費)小弟就算一塊錢也要避掉。
chmiao wrote:奇怪!如果單純只是因...(恕刪) 我比較好奇的是,那些人真得知道補充保費計算跟可扣抵稅率的計算方法?另外是否有配息不填息的風險上的認知?是否有承受買在相對高點的基本帳面虧損加配息的價差虧損外加配息時補充保費的成本虧損觀念?今年才開始實施,明年才會扣到,影響大不大到時才會知道!但懂得算的人,有門路的開始轉單,沒門路的開始跑~然後不懂的人開始接,後續會如何,讓我們一起看下去…
我是版主,對不起我錯了把台股市場看得這麼健全,真是腦袋裝了漿糊~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原來台股的市場萎縮不是沒有道理的~各位大大指點,總算讓小弟開了一點視界~不過幸好不才小弟,不是當官的,不然市場轉變到這步田地,出門靠兩根毛有象徵意義,可是怕不太夠用呀~成熟如美股,年輕如陸股,似乎也不會死氣沈沈,人家吸資金出走,難不成就沒法子控制吸回來嗎?以前二,三千億量收的證交稅,是否蓋不過健保補充等等雜稅??~是大勢所趨,無計可施,還是制度偏廢,不公不義,失了民心....小小笨拙的腦袋,真是想不透呀~~fwfe941119 wrote:前進的中國積極打造世...(恕刪)
roba wrote:美股有扣稅阿.還扣30%但是其他的費用低.手續費便宜收一次而已相比之下國內的根本就是佣金.貴的要死還年年收...(恕刪) 有賺的話扣稅當然沒問題賺很多的話扣很多當然也沒問題台灣的問題是不管賺賠都要扣,賠很多的跟賺很多的搞不好扣得差不多,這就是奇怪的地方了這會導致市場上只剩鯊魚而沒有小魚正常的市場應該是有很多健康快樂的小魚才對吧?(小魚多了還怕養不活鯊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