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然後勒 wrote:
是很難 該獲利不了結 結果賣在最低點~~
個人以前玩股票就是這樣~~
股票有賺不賣 結果高點過了 殺破成本~~
還是沒賣 結果越殺越低 腰斬才賣 SO~~
但後來玩期貨也沒多好~~老毛病沒改...(恕刪)
如果能改個觀念,或許會比較好。
把「停損」改成「回轉」。之前我這樣說時,很多人都說聽不懂或是笑說: 沒聽過。
「停損」的原意是不要擴大“虧損”,但是沒有虧損怎麼停?
所以高點時不知道何時跑,直到虧損了又不知道要停在哪,往往就賣在最低點。
那「回轉」又是甚麼?
「回轉」結合了「停損」和「停利」。而且更具靈活和優點。
「停損」和「停利」都有一個基準點,就是成本價。但是「回轉」是不考慮過去的成本,只往前看未來的變化。未來轉壞就出場,不要管當初的成本。
如果注重的是技術線型,那死亡交叉就一定要出。
如果注重的是業績,那業績不如預期就要出。不過業績通常反應較慢,所以看長短期還是要找個對應的技術指標來參考。如果股價與業績背離,最好先出場觀望。
如果30元買進,漲到40元,要不要停利?50元要不要停利?漲到60元呢?
還是等跌回27元然後考慮停損。既然曾經漲到60元,27元當然不甘停損。所以60沒賺到,最後停損在15元。
如果停利在50元,之後會不會60元又搶進?
「停損」和「停利」不只會讓人無所適從,更重要的是會讓人以為只要有「停損」就有保障,而忽略了應該謹慎選擇入場點。
如果幸運的話30元漲到60元,用「回轉」操作,對之間的漲跌比較有韌性。回跌到57~54(看自己本身注重的是甚麼,加上一點點技術指標搭配)就會有賣出訊號。
如果30元剛買進就跌到27元呢?
用「停損」者會立即出場,因為之前就沒漲到,所以很容易執行停損。但是連續停損個幾次就亂掉了,當你沒執行的那次就 ”大虧有分,大賺沒你”。
但是看迴轉的,就要看你注重的因素改變了沒?因為入場較謹慎,所以才能真正虧小賺大。
那「停損」適用在很短線的當沖嗎? 用在短線更不見得能獲利。
yoyomum wrote:
這種問題在這邊只能測出打字能力跟國文程度
我通常不亂秀憑單,但是如果有人想看的話,我可以把剛過完的4月份標普的成交圖片放上來。
一般人用「停損」做短線,會造成每天進出得很頻繁,手續費都抽光了。
我每天只進出0~2次,美盤清晨才收盤,所以盤中沒出的話就睡前平倉或是掛著出,如果沒出成就隔日平倉。整個4月分我當沖只做了38/2筆。其中4/2筆是白銀。
雖然我舉例的是當沖,不過原理抓到的話,長中短線皆能用,看的角度不同而已。
所以有大大說:長線績優股和定存股是不需要停損的。是很正確,可是總有整體經濟轉壞的時候,或是進場點本來就不對,說不定要等10年才能回來。沒定性的人就會亂了套。
如果觀念改成「回轉」,其實也是適合長線和定存股的。只是參考的依據也必須用長線型的。
最後整理一下重點:”入場謹慎”,”進出有據”,”看前不看後”。
”進出有據” 涵蓋了「停損」和「停利」,還更靈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