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分析實例探討】投資買賣看趨勢

股票存著想快速致富的想法短進短出的朋友

只是更加快速的讓別人致富..........

投資共榮 隨著時間前進經營利益共享是對的

不過台灣這個市場嗎.......

還是老話一句 可數年不動的閒錢 別買在歷史高點 別妄想幾日幾週漲幾十%

以及風險承受度 如下圖 超喜歡用的





認清自己

奉行老話

輸面才不會那麼大............

劍神路亞 wrote:
三子父兄如此抬舉小...(恕刪)


我不會技術分析 只看股息
我只分散再分散目標買50家 買的挑殖利率10%左右
爛的金融風暴那年帳上虧50% 但配3%左右 其它年 6~8% 加上抵扣率 紀念品1%
目前還是每年買 只看配股息/原本金 帳上價值只有出清是才是真
小弟股齡8年,狗與主人的關係想通了,就會知道基本面和技術分析在投資上的應用.
小弟認為兩者都很重要,只著重其一,會有很多盲點.

seammyxx wrote:
其實我不建議定存股這概念...

台灣的企業不超過10年....尤其是電子業...很難超過...這種股票根本沒定存的價值...因為會倒閉...
我也不曉得"定存股"這個名詞是如何出現的,我覺得比較可能的原因是書名加上這3個字會比較有票房吧!真正值得推廣的是"存股"觀念,而"定存股"我覺得是有點像理專銷售高收益債基金的話術,真的把存股當成定存的話,那真的是蠻危險的。

"存股"是用來取代"存錢"的,也有人用"存房子"來取代存錢,你有錢會放家裡還是存銀行?我想每個人都是選擇後者吧,那再問一次,你有錢會放家裡還是存股票?啥...這個應該很多人答不出來,"存股"就是這樣的概念,100塊也存,1000塊也存。

巴菲特說一家公司你沒有打算持有10年的話,那不要買進,這句話不是叫你買了就要放10年,而是要你認真做好功課,這個產業10年後還會健在嗎?公司的經營團隊是否值得信任等等,你要有持有10年的心理準備,然而當公司發展不如你的預期時,該換股就換股,我等區區散戶一枚,是能持有幾張?再冷門的股票,也是想賣就賣了,有什麼困難,我菜籃族的老媽常常說,套牢了怎麼賣?我就笑她說,你手上才寥寥幾張,一盤市價就賣掉了,哪來的套牢?

你要找10年穩定成長的公司,很難,不只在台灣,在全世界都一樣,沒有人可以看見未來,大企業也一樣,很多的大企業也都被淘汰了,巴菲特很厲害沒錯,那是他的理財心法厲害,理解金融世界的本質,知道人棄我取之道,而且最重要的是貫徹到底的執行力,巴菲特最有名的持股就是可口可樂,我覺得這是運氣,而非巴菲特有能力預知可口可樂未來會持續性的成長,以前有本很有名的書叫Good to Great,當時書上那些範本Great的企業,現今還是Great嗎?

存股不是定存,不是你買了就放著不管,你得要持續的關注你投資的公司,關注產業,關注營收的變化,你可以逐季檢視,或更長的逐年檢視,來決定繼續持有,或是加減碼,當不如你當初的預期時,也就是大家常講的,買進的理由消失了,就得要毅然的減碼,減到你覺得價格合理為止,我等散戶相比巴菲特這種大戶最大的優勢就是,散戶持股量少,要買要賣都很容易,大戶則不同了,那真的是套牢了,尤其碰上市況差時,所以巴菲特不輕易出手,因為要符合他條件的公司比我們散戶嚴苛多了。
哈,我玩零股交易~
入場籌碼低,短線投資的好工具
既可以分散個股風險,
又可以分散時間風險,
何樂不為XD


最近看文章,說什麼美國QE之後,
台股一定跌,是什麼邏輯啊?誰可以跟我解釋解釋!

ejan1969 wrote:
我也不曉得'定存股...(恕刪)


受教了,領悟不少
我個人買股。
1。公司基本面。未來三年營運。
2。是否為寡佔。
3。是否多為配息不配股。

9成以上配息。時間久了加上扣抵退稅。成本就低。就算公司出事。影響不大。若只配股不配息。一張壁紙和十張壁紙。差別不大。但還是要注意每月營收。
個人觀點:
莫要被這三字給騙去了(在資本市場,沒有"定存股"的存在).....!
每次買同一檔股票的價位又不同
(除非每次你買的當天,都剛好在低點...不然損益點可是N倍的高)

我個人是越來越不看技術分析了
這幾年來越來越傾向價值投資~但我也不太喜歡定存股這個名詞
至於如何評估與佈局實在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得清,價值投資不是看看財報就好了,那只是一種佐證的工具不是推測的工具
總之~~就是得找證據,找不到別亂動,其實沒有很容易
套一句老爹說的話,好朋友找你投資合夥做生意你都怕得要死,結果股市裡那種不認識的不知道在做什麼的錢倒是砸得挺豪邁的

有時候我不太明白有些人看著過去的財報推測未來根據在哪?
唯一能想得到的就是過去能經營得好的公司未來或許也有比較大的機率繼續好下去吧~
若以這種角度看來或許有些挑經營者的味道

技術分析有些籌碼心理面的推敲或許有點道理,籌碼越發凌亂避險工具繁多也不是那麼容易
實際用了就知道那比較像機率遊戲,只是很多人甚至不知道自己的技術分析到底有多少勝算
樣本數量少得可憐卻倒是還挺有信心的奇怪現象
我看比較像被金錢蒙蔽了雙眼只想快快賺到錢已經失去理性的思考

投資者、投機者、操作者都有成功的典範
請用理性的思考與批判去看待研究,挑選自己小小的心靈所能承受的角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