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士坦丁 wrote:
好像很多同學都沒搞清...(恕刪)
您所謂的景氣大概就是政府每季公佈的GDP成長比率吧
不就是
C+ I + G + X- M 嗎??
政府基本上只要鎖定出口與政府消費性支出
...基本上..這GDP的數字是不會太差的..
另外..再穩定住股市...民間消費也不會太低..
(只是..政府數據..還是看看就好)
樓主指的景氣...應該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景氣"吧...
也就是..單指消費..這一環
景氣好不好...衡量自己的口袋就知道...
物價上漲了.您的薪水漲了嗎????
您調薪的幅度跟的上物價上漲的幅度嗎??
您的每月可支配現金增加了嗎??
大家明知道那時候去百貨公司..都是人擠人..為啥還要等那時候去湊熱鬧???
不就是貪那打八折還滿千送百...憑發票還可以換消費禮....
但那麼多人消費..怎麼還是有小型百貨公司紛紛發生財務危機???
百貨公司除了週年慶的瘋狂送以外
人潮還剩多少???
台北市的百貨公司除了SOGO..新光三越...跟微風...剩下有幾家賺錢??
台中某知名賣場開幕...免費送早餐...
搞到幾萬人似乎都變成遊民街友...
擠破沙鍋只為了搶一份免錢的早餐???
(當然...也打破該賣場在全世界開幕首日推會員的最高紀錄...

景氣不好是事實...
但也沒有媒體說的那麼誇張
只不過...
台灣人愛儲蓄的習慣(恩..全世界第二

過度的儲蓄比率...
導致了國內消費的萎縮...
更加速了景氣的低迷..
這還不包括投資喔..(此指投資基金..尤其國外基金)
這有何不同??投資國內..錢會流動..會有所謂的乘數效果..
前投國外...嘿嘿....就鎖在國外了......

國外基金這兩年在台灣的盛行
(定期定額投資國外基金..美其名是投資...骨子裡根本就是儲蓄行為...
而且錢還丟去國外...買國內起碼還能拉高台股..

幾乎要拖垮整個台灣的內需產業...
去問問週遭有誰沒買國外基金了??
連報紙都得每天出基金版了...
當今年初小弟身邊剛出社會有些還沒滿20的小妹妹(很多都是那種連高中都沒畢業的小妹妹)
紛紛開始定期定額的買國外基金...小弟就知道...台灣的內需..零售百貨業...完蛋了
唉..早期是台商..大公司們錢進大陸
現在是全民運動式的錢流國外.......

(PS這是小弟認為台灣景氣不佳的最主要原因..留不住台灣人的錢..更吸引不了外國人來台投資......)
因此
當全世界房市都還在高檔時..
台灣房市..從今年中就開始往下走
車市...呵呵...可以去問看看您所認識的業務
比去年掉了多少???去年又比前年少了多少???
股市...恩..漲沒人家多....跌卻是全世界第一名...
前幾天跌破年線...大家今年都白玩了...

全世界都還維持相對高檔耶...
再看看您的週遭
看看住家附近的店家...不知不覺中..倒了幾家???
舉天母為例(沒辦法..景氣一不好..房租高的死最快...台北市目前天母與西門町最慘...)
光天母西路.一過天母北路..幾乎一整排全倒
連星巴克..麥當勞也紛紛縮水...比原本小一半以上
中山北路七段...也起碼倒了10家以上(四五年前..你沒人脈關係...沒頂讓金還租不到七段那些店面呢)
如今..天母商圈幾乎正在消失中....
現在去看看天母什麼店家最多.......房仲業最多...

當然...有錢人也不少...
主因在哪???
光去看看台灣現在有多少上市櫃公司???有一千多家呢
每家有多少董監事..大股東..高階主管???
政府的外匯緊盯美元政策(也就是跟著一路的跌下來的政策)與低利政策(一方面讓大公司可以很便宜的向銀行借錢
另依方面讓大家還能用低利借錢買房子..可以順便穩定房市...)
一方面成就了這些靠外銷為主的電子公司(沒辦法..電子業市值佔台灣上市櫃約七成..)
也使台股能努力維持在八千點左右...
更造就了數十萬個的千萬..億萬富翁
(當然也造就了那些田橋仔..大房東們吧..

因此讓台灣還能維持在經濟成長的假象中..
但同時這政策也導致了台灣產業外熱內冷...
使有錢人更集中...中產階級消失中的所謂~~M型社會....
只是..這兩年也開始紛紛赴港上市
台灣的新上市公司這兩年也是四小龍之末...
另依方面也因為匯率的下跌..利率的偏低...導致錢不斷流出海外..
套利的套利...買基金的買基金...唉...
或許..在01
各位大大們大多身處在上市櫃公司中...
只要還能領股票...大多感覺不出台灣的景氣有多差..
不過像小弟這種開小店的零售業...感受可是百感交集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