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不如不要賣 現在15萬能幹嘛

sukim4491 wrote:
也是30幾年前 也做肉圓 鹿港傳統市場攤位 權利金頂了600萬 沒打錯 現在換第2代經營 感覺目前作吃的較長久


在鹿港哪裡?改天去吃吃看
落寞是因為:
1.市場內悶熱,很多人不進來.
2.市場口大馬路旁,很多攤位改租店面,購物方便.
3.停車很難停,警察開單開得很兇,客人懶得走進市場內.
4.全聯等超市搶了一些客源.
5.馬路旁非法攤商很多,也搶走一些客人.
我是人,我反咳!
看用什麼角度去看
有些落寞市場某些攤販生意一樣好的嚇死人
不過其他的基本上都越來越少人
習慣改變,現在的人誰有時間去早市黃昏市場買菜
大多的人都賣場全聯買方便又省時
更別說傳統市場有什麼進步,論環境保存條件
哪個不是被狠狠的打

以前市場常有攤販擺到下午四五點
現在沒兩點幾乎就收光了
過年甚至會到晚上,這幾年幾乎沒有
連一些節氣賣的春聯香包艾草都沒什麼人在賣了
個人的觀察是,現在無論是做什麼行業,行銷是不可或缺的,沒有行銷很難打知名度,有知名度後接著是建立品牌。

沒有品牌,就沒有後續的人潮。

即使是很簡單的賣麵的,但只要有名且不難吃,常常就是大排長龍。

舉個例子來說,前幾天去宜蘭玩,在礁溪有家柯氏蔥油餅,去年吃過一次,一樣要排隊,今年沒吃,但經過時一樣看到人龍。

今年為什麼沒吃?因為吃過台中後火車站某家蔥油餅後,就覺得柯氏蔥油餅沒那麼好吃了。

台中後火車站賣蔥油餅的攤商,口味獨特多樣,餅皮又薄,人也不少,但沒像柯氏蔥油餅那麼誇張,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柯氏蔥油餅的知名度打了出來,只要不要出食安問題,也不要弄得太難吃,基本上就可以靠這品牌賺下去

你到宜蘭玩,如果人家問蔥油餅要吃哪家,大多的人都會說柯氏蔥油餅,這就是品牌的重要,柯氏蔥油餅儼然成為宜蘭蔥油餅的代表了。

另外,個人也觀察到國人的消費方式也開始改變了。

這次宜蘭行在明池留了一晚,小木屋都被訂光了,因為沒有提前訂,但仍很幸運的在遊客中心還剩一間雙人房可訂,而明池的住宿價位與提供的住宿環境,說真的cp值不高,但仍有許多人趨之若鶩。離開明池後,走羅馬公路往台北的時間,剛好是星期六早上,在下山途中,發現往山上的車子一輛接著一輛,絡繹不絕。

到了台北約下午三點,晚上吃完晚餐後,去很久沒去的光華商場逛逛,人潮雖然也多,但跟以前大學時代的聖況來比的話,算是沒落許多。以前逛光華商場,堪比搭日本電車班的擁擠,這次去逛,就像逛平日的百貨公司一樣,人潮稀疏。

而光華商場一樓目前是飲食區,當天買了一杯comebuy的港式奶茶,中杯65元,原以為會跟在花蓮買的情況很大杯,沒想到拿到時大小是350cc的大小,顯見店家生存之不易。

當天的台北街頭,並沒有週六那般的車水馬龍,與2000年左右的台北相比,真是差太多了。當時的台北,在週六的晚上出來逛街,除了滿滿的人之外,還是滿滿的人。

另外,自己FB上的好友及上班的同事,在這幾年暑假,出國的人真是不少,幾乎都是去日本居多。沒出國的,不是往花東、宜蘭跑,就是往山上跑,所以現在很多攤販,都在山上的觀光景點擺攤。

綜合以上觀察現象,可支配所得愈高者,出國玩的情況愈多,沒出國者大多往山林野外跑;而非暑假期間的消費,大多數人都省吃儉用,若是去吃大餐,也大多往高級餐廳或是知名的餐廳消費,很少聽到或看到有人在分享說去哪家傳統市場吃什麼好吃的小吃,反而比較常看到會在fb上秀出去某某有名的、要排隊很久的餐廳或小吃店排隊的照片,偶爾還會看到有些人抱怨去傳統市場吃東西沒那麼好吃,而且價位還不便宜。

也就是說,國人的消費方式的改變,造成某些行業的明顯消長。

森林遊樂區的房間像是奇珍異寶般難以訂到,如果沒三個月前預訂,根本很難訂到房,即使價錢跟以前相比貴上許多,仍然是一位難求。今年三月去武陵農場,想要訂小木屋,還提前一個多月訂,一樣是訂不到。

與其說目前台灣的內需消費像是一灘死水,到不如說台灣人的消費方式以跟往常不同。

食衣住行育樂中,

食,超商的功能有一部份取代或是分食了傳統商家的經營。而自從食安問題的發生後,現在外面賣飲料的價格實在嚇死人了,還有國人現在喝咖啡的人較多,所以有些人不喝茶類,改喝咖啡,而超商當初咖啡飲品其實賣得不錯,但是現在在咖啡機普及的情況下,超商的咖啡也沒那麼多人買了,畢竟超商的咖啡真得很難喝。而外面的賣咖啡的如果不是很好喝的話,大多數人也不會買,因為價格也不便宜,但是有些價格不便宜的咖啡像是星巴克,還是很多人買,為什麼?品牌效應!喝星巴克就是潮,就是有品味。

衣,網拍發達後,我看我老婆上網看衣服的時間都比在外面逛街還多,在外面逛街又熱又要花錢(喝飲料、停車費等),而網路上的價格相對來說比較便宜,所以逛街的次數少了,在外面的消費情形也就少了。

住,這邊不是要討論房價,但是高房價讓貸款買了房子的人,在消費上就會更精打細算。像我同事雖然還在繳房貸,但是暑假還是會出國玩,平時早餐就自己弄,咖啡自己煮,把這些小錢省下來,長期下來就可以省出一筆出國的費用。而租屋的店家,因為房價的提高,所以租金價位也跟著提高,為了能付出租金,勢必要提高商品的價格,不然就是要提高銷售的數量,在無法提高銷售數量的情況下,只能提高價格,但是提高價格後,買的人就會再減少,形成了惡性循環。

行,有些縣市有免費的公車里程,但是跟其機車比較起來還是偏貴,可是現在騎機車已經不像過去停車不用錢了,雖然大部分情況還是不需花費,但是騎機車的成本確實是增加了。加上前面提到網路提供了很多功能,不論是買東西還是玩遊戲,網路幾乎都可以滿足你,所以大家把錢花在手機吃到飽的費用上也較多於在外面的消費。

育,現在生得少,但是生下來花的錢可不少,育兒成本也排擠了其他消費的經費。

樂,很多網路上就可以達成目的的話,其實就不會想到外面去花錢了。

總之,以上是個人從自己與身邊的親朋好友所觀察到的現象,提供一些看法給各位參考。








Dickroon wrote:
15萬不如不要賣 ...(恕刪)

回家放大假 wrote:
在鹿港哪裡?改天去...(恕刪)
民族路玉珍齋進入 公有市場大門口右轉十公尺 左邊 好像只賣到中午一點 下午對面三點會有另一家 也很好吃
這跟現在家裡越來越少人煮也有關係。
70年次到80年次慢慢有家庭,但這個世代會煮的人很少,甚至是年輕「家管」也不太會。
又或者不婚的人越來越多,一個人總是不會煮的。
大部分這個世代的都選擇外食比較多,所以台灣外食相當的發達,什麼料理都有。

再來就是工作忙碌,煮菜的話,最快也要一個小時(米飯跟煮菜類而言)。
再加上還要買菜的時間,現代人哪來那麼多精力。
真的要煮的話,不如生鮮超市買一買結帳就好。

而早市的話更不可能是這些年輕族群會主要去逛的地方了。
現在看起來會沒落是一定的,而且我不太看好未來的發展性。

然用十幾萬的價格賣出去還是賣低了,不如樓上建議的,收租就好。

台灣很畸形

自己煮比外面買還貴

而且還貴很多

這說明實際上降低成本在台灣是全民運動




我把靈魂賣給路西法 wrote:
自己煮比外面買還貴
而且還貴很多


這要看怎麼煮,簡單吃的話很便宜壓。
比如小弟今晚自己煮的,咖哩
換算一個人的話

白米飯2碗9
咖哩塊10
雞胸肉20
馬鈴薯15
紅羅波8

電費5
沒用瓦斯,用電鍋燉煮的。

一個人約65元一餐。相較於大台北一餐大約100,比較便宜啦。
不過貴的不是這些,是時間成本,煮飯吃飯洗碗大概要2.5個小時左右。
吃一餐這麼費時,大概一般現在上班族無法承擔得起。
應該是你那個點落寞了

我看大菜市場還是人多到爆炸
john0002 wrote:
30多年前,家父用80...(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