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應收應付這種科目會存在於資產負債表中. 若按您的原
題, 營業收入(銷貨收入)已然是認列在本期了, 但該筆銷貨
對應的現金未到, 按這個原則, 就不可能在帳上記現金收入
(因為不是事實), 只能以對應的應收類別科目先記著, 俟對
方付訖, 或是確定對方已然是賴帳不付 (或確定其客觀上已
無法支付), 那才再分錄述實. 既是已認了這筆銷貨收入, 那
沒有道理不去認其對應的應收帳款, 這在帳務上會不平衡...
而像營建或大型機械 (船舶、飛機) 建造的, 有可能支付費
用購料都是先發生, 而且已然是銀貨兩訖, 例如本期買了 50
噸的合金鋼材, 這部分已是跟對方銀貨兩訖, 但鋼材還沒變成
飛機, 也不能說就不認這筆費用; 在對方的帳上, 其實已是
記好了一筆完整的營收記錄, 我方這筆進料不認列, 就會變
成跟對方的帳也對不上, 這也不合理.
大原則是有交易事實就應按交易應歸屬期間來記錄, 而記錄一
定是自己內部要平衡, 而跟交易對手的帳也要能對上. 那看
帳時才能看見當下(編表時)公司實際狀況是什麼...
帳款的變現能力有多好. 例如你跟我做生意, 你賣貨給我, 而
我這人三天兩頭就拖欠貨款, 信用不太好, 那雖然就你對我這
客戶有應收帳款 (你對我有債權, 我對你有債務), 但要把它
變成現金不見得很容易. 再者應收帳款週轉率是一個較粗的指
標, 它大略可以呈現公司對銷售與應收帳款的管理恰不恰當,
但不表示公司一定不會碰上呆帳損失. 你可以開一間只收現不
收支票的公司, 但這種每每逼客戶要立即付清的做法固然保守
穩健, 但也會讓銷售困難增加, 有些客戶可能會需要一點融通
時間...
假定期間是 1 年, 那 1 年下來, 淨銷貨是 50000 元, 而且確
定全數都是以應收帳款形式交易 (均非現金收訖才出貨), 那帳
上到期末, 應收帳款就應該是其期初數額再加上 0~50000 之間
的一個數, 那公司若收帳能力好, 或銷售端管理佳, 知道對什麼
客戶可以收支票, 或給較長的票期, 什麼客戶信用差 (要嘛收現,
要嘛乾脆不賣他), 那理論上期末應收帳款就應該很跟期初很接
近或一樣, 公司就不會有太多現金還流落在外面收不回來.
應收週轉率大略就是說明這樣子的財務能力, 但也無法保證收不
收得回貨款. 應應收週轉率佳的, 這種風險是小一些沒錯.
不過我個人以前服務的公司就遇過沒好好徵信過的國外客戶, 對
方突然就消失, 結果公司貨款都收不回, 進料又卡了一堆成呆料,
賠了一大筆... (但我以前服務的公司財務性格上其實是蠻穩健的,
但遇上無賴有什麼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