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哄騙又一樁 台商買TRF人民幣慘虧15億


piwu0536 wrote:
人民幣當然是選項之...上次08年金融海嘯就是因為太多資金跑到中國避險 , 致使中國外匯存底暴增 ...(恕刪)

大陸從2008~2012,財政離譜擴張,印了~ 49億RMB(同時期全球總共增加~100億)。
美國的QE,根本沒得比。2008 年初大陸外匯存底約1.5兆USD,到2013/6 ~3.5兆。
不是太多資金跑到中國避險,而是他們印了很多錢買了很多公債。
如果他們是一般民主國家,早就該崩盤了。

emerson76 wrote:
不是太多資金跑到中國避險,而是他們印了很多錢買了很多公債。
如果他們是一般民主國家,早就該崩盤了。...(恕刪)



台灣很多媒體是這樣洗腦報導的沒錯啦 !

可是報導背後的真相 ....




您可參考IMF所發布報告,金融海嘯期間各國政府負債比重消長 :


piwu0536 wrote:
台灣很多媒體是這樣洗腦報導的沒錯啦 !...(恕刪)

懂得如何解讀資料,就不容易被洗腦。怕是解讀錯了,不是洗腦的,反而造成偏見。
你完全相信IMF 這份資料???
大陸真正 GDP 是多少恐怕連大陸自己也沒人清楚。另外從IMF這份資料:
1.大陸給出的 GDP,從2008~2015 增加了~7成6(可以自己去查來驗證我算的).所以總負債增加了約1.5倍(~21兆RMB)。而同時間圖表上那幾國的GDP 成長不多。大陸政府負債總金額增量是最多的。
2.大陸很多地方政府的負債都沒有據實呈報,這個量恐怕不會太少。

emerson76 wrote:
懂得如何解讀資料,...(恕刪)


IMF資料當然比台灣媒體或是大紀元自己所胡亂捏造的準確呀 !
媒體報導可信的話 , 中國經濟早在十幾年前就崩潰啦 ~ 還拖得到現在 ?

大陸給出的 GDP,從2008~2015 增加了~7成6 ??
那我跟你說 , 大陸連最底層的民工 , 這段期間平均薪資成長一倍以上 , 比所謂GDP成長
還高的多你信不信 ?

當然 GDP總量增加 , 負債總量跟著增加也是很正常的 .... 台積電負債總額比我們公司多
千倍以上 , 難道台積電因此是爛公司要倒了嗎 ?
emerson76 wrote:
大陸從2008~2012,財政離譜擴張,印了~ 49億RMB(同時期全球總共增加~100億)。
美國的QE,根本沒得比。2008 年初大陸外匯存底約1.5兆USD,到2013/6 ~3.5兆。
不是太多資金跑到中國避險,而是他們印了很多錢買了很多公債。
如果他們是一般民主國家,早就該崩盤了。

單就您提出的資料
中國2008~2012
外匯存底 增加約2兆USD
RMB 增加49億

2兆USD變成49億RMB 的概念是什麼
是中國人行施行了很多沖銷政策(Sterilization)

印了很多錢買了很多公債?
印人頭紙就買得到美債,不要開玩笑了啦

大學部等級的貨銀回去再讀讀吧
emerson76 wrote:
懂得如何解讀資料,就不容易被洗腦。...(恕刪)


懂得如何解讀資料 ?
p


一篇奇文在這邊讓大家分享 ...

我先幫大家做一下總結 : 中國即將崩潰



===

中國的財政危機
童振源

自由時報 2001年4月20日


中國財政開銷日益擴大,收入卻無法增加,中央政府的赤字便迅速擴大,政府只好舉債度日。在1980年時,中央政府的預算赤字只不過14億人民幣,相當於GDP的0.3%;到1996年時,財政赤字為655億人民幣,相當於GDP的1%;到了2000年,政府赤字竄升到2598億人民幣,相當於GDP的2.9%。中國在2000年的預算赤字幾乎達到國際警戒程度 – GDP的3%。

事實上,官方數字嚴重低估中國財政問題的嚴重性。首先,世界銀行認為應該採用合併政府赤字(consolidated government deficit)作為判斷標準,也就是必須包括政府財政赤字及中國人民銀行(中央銀行)借給金融體系去支付中央政府要求的國營企業之開銷。如此,在1986年至1994年期間,中央政府的合併政府赤字將高達GDP的4.9%到5.7%,超過1994年官方赤字1.5%的三倍。根據拉迪的估計,廣泛的公部門非金融赤字在1990年中期前的十年間已經達到GDP的10%。這麼高的赤字已經超過國際警戒程度甚多,是不可能持久的。

第二,官方的數據常會誤導,因為北京將舉債所得當作預算收入的一部份。發行的公債應該被視為借貸款項,而非收入。經此調整之後,中國的預算赤字在1998年可能高達4230億人民幣(GDP的5.3%),而不是官方所說的960億人民幣(GDP的1.2%)。

第三,中國目前的財政支出很大一部份是藉由舉債支應。根據卡內基基金會的學者裴敏欣,中央政府在1997年的開銷中,55.2%是舉債所得。拉迪則指出,這個數據在1999年已經是70%。

中國在1979年時,中央政府舉債額度為35億人民幣,或GDP的0.9%,1988年時上升到271億人民幣(GDP的1.8%)。從1994年起,中央政府再也不能從中央銀行借貸來支付預算赤字。因此,中央政府的債務從1994年的739億人民幣(GDP的2.1%),快速增加到1999年的4015億人民幣(GDP的4.9%)。中央政府的債務餘額也從1994年的2578億人民幣(GDP的5.5%)竄升到1999年的9965億人民幣(GDP的12.2%)。

此外,政府在1998年為四大銀行所發行的2700億人民幣公債並沒有計算在政府債務內。拉迪估計,非財政部發行的政府債券(大部份由國家發展銀行發行)在1998年底的債務餘額高達5322億人民幣(GDP的7%)。如果將這些債務包含在裡面,在1998年底中央政府的總債務將高達1兆6千多億人民幣(GDP的20.5%),幾乎是1993年數字的五倍。世界銀行估計,包括財政債券、政策性的金融債券及其他金融債券在內,中國的公債在1997年為GDP的12.3%,1998年為16.4%,1999年增加到20.7%。

以上估計還不包括國有企業的公司債務,及其他政府潛在的債務,例如國有銀行的不良債務,政府或國有企業拖欠或短缺的年金。上述的數據也不包括地方政府的債務。例如,拉迪便預估,如果政府真的想要對金融體系資本結構重組(recapitalization),政府的債務將很快超過GDP的50%。世界銀行估計,潛在的國家年金債務在1994年便高達GDP的50%。根據前世界銀行駐中國首席代表波特利耶(Pieter Bottelier)的估計,包括官方數據及潛在債務在內的所有政府債務在2000年時早已經超過GDP的100%。

更嚴重的是,無效率的稅收系統與依賴龐大債務支付的政府支出,使得中國在公債的還本與利息支付的能力受到很大的質疑。在1995年時,公債的還本與利息支付總額為499億人民幣,相當於新舉債務的42.5%;到了1998年,公債的還本與利息支付總額急劇增加為2353億人民幣,相當於新舉債務的70%。在1989年時,只有少於3%的政府財政收入用來支付公債的還本與利息,但是到了1998年時,該數字已經高達24%。根據拉迪的估計,政府在1992年支付52億人民幣的政府公債利息,到了1999年時已經高達830億人民幣,在七年之中上升了16倍。因此,中國已經到了無法繼續以債養債的地步。而且,一旦債券投資人擔心中央政府無法償還債務,或中國發生政治上的動盪,他們會立刻要求更高的公債利率,這將使政府債務問題更加惡化,進而產生惡性循環的災難性後果。

長期而言,中國的財政狀況受到下列四項因素的很大威脅:銀行體系的潛在債務(不良貸款及資本結構重組)、國有企業改革的負擔、中央與地方政府不均衡的財政關係、以及龐大的債務負擔。如果政府企圖以發行貨幣的方式來解決財政上的困窘,這將很快造成嚴重的通貨膨脹。此刻,中央政府明顯地沒有足夠的財政資源來支付必須的經濟改革、社會改革、與環境保護。如果無法有效解決,這將導致經濟成長停滯、高通貨膨脹、與社會不穩定的惡性循環,進而影響中共的政治合法性。因此,如果無法有效解決嚴重的財政危機,中國隨時有可能爆發嚴重的經濟、社會、環境與政治上的危機。
香港台新與台灣台新銀行,兩家台新銀行只是同名,但不同公司!
這個訴訟案因該要找香港法庭,找台灣法庭沒有管轄權.


話說很多人都以為銀行只要同名就是同一間,到了海外分行都能提供服務.
其實銀行只要跨國就算同名都是算不同間了.

比如說....
中國銀行與台灣中國銀行是不同間!

中國銀行假設倒閉的話,台灣國內的中國銀行不一定會倒閉,
且台灣國內的中國銀行無法提領中國國內的中國銀行存款.


美國花旗銀行與台灣花旗銀行也是不同間!
在台灣花旗開戶後,你跑去美國花旗領台灣花旗的錢,美國花旗不會甩你.
因為美國與台灣是不同的花旗,彼此之間互不相聯.

英國渣打銀行與台灣渣打銀行也是不同間!
雖然渣打有提供客戶免費跨國臨櫃服務,但是限制也很多.
1.你必須要是台灣渣打優先理財戶
2.必須在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韓國、越南、菲律賓、汶萊等十四個地區
3.一天取款上限5千美元等值當地貨幣
符合這3點才能跨國臨櫃取款,但無法幫你處裡台灣國內渣打銀行其他業務(理財產品.匯款.轉帳等等....).
茶壺內的風暴是否會藉由人民幣劇貶 10% 來化解呢 ?
piwu0536 wrote:
IMF資料當然比台灣...(恕刪)
來看看有什麼八掛.

ebola01 wrote:
2016年12月14日 10:33 邱怡萱/整理報導
台新銀行先前才因不法銷售TRF(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遭金管會重罰800萬元,如今又爆出1名購買TRF的台商,被台新香港分行誘騙可利用承作外匯來彌補投資損失,結果卻被扣押約15億元的貨款,讓TRF爭議再添一筆。
明年7天假放不放?鴻海8字神回
張忠謀、劉金標為何不當資政?謝金河曝光原因
川普幫大忙 股神旗下波克夏A股飆破800萬

長年在中國經商的陳小姐向《壹週刊》爆料指出,她2年前開始跟台新銀行香港分行購買TRF,但因為人民幣不斷貶值,為了避險才答應承作外匯換匯交易。沒料到台新香港最後以投資虧損名義,扣押她存放在銀行近15億元的貨款,令她平白蒙受巨大損失。

陳小姐表示,當她發生鉅額虧損時,台新香港告訴她不用緊張,可以利用承作外匯來彌補損失,一開始不疑有他,直到去年12月,她收到一份保證金逾期未繳的通知,金額高達4.4億,這才驚覺大事不妙。

陳小姐強調,她根本不清楚這交易從何而來,因此質疑台新香港假造她的簽字進行交易,目前此案正在進行司法訴訟中。對此,台新銀行則表示,因無法得知是哪位客戶投訴,尚無法針對個案進行說明。...(恕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