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愛拍照 wrote:短期一點的,五年報酬率年化15%以上的基金多的很 ......(恕刪) 是的!一定有。問題是你必須五年前就知道。(只差早知道)當然,這五年內被清算消滅掉的基金也一定會有。五年前買基金,不知道會買到前者還是後者,尚不可知。如果能夠早知道,我會花50元買 11、33、34、46、47、49。
ayz847 wrote:五年前買基金,不知道會買到前者還是後者,尚不可知。 你可以選我貼的那一張圖裡的最後一檔,媽呀,居然1957年就上市了,比我還老,而且居然成績看起來也不錯。投資指數基金沒有不好,我也投不少,但也沒有什麼主動基金一定打不贏大盤這種事。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沒有什麼主動基金一定打不贏大盤這種事。 ...(恕刪) 這句話是正確的。+1不可能全班的學生成績,全部都輸給全班的總平均。一定有人高於平均,也一定有人低於平均。不過,長期而言可能是對的。因為,大盤沒有費用,基金要費用。一年2%~3%的內扣費用,長期下來很可觀。十年20%~30%,要怎麼贏?很難!廿年40%~60%,要怎麼贏?超難!卅年60%~90%,要怎麼贏?超級超級難!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媽呀,居然1957年就上市了,比我還老,而且居然成績看起來也不錯。...(恕刪) 如果成績不好,墳墓前的草已經長得比人高了。這就叫:生存者偏差!1957至今60年。請相信我,60年內消失的基金數量,一定十倍、百倍、千倍於還存活的基金。
ayz847 wrote:如果成績不好,墳墓...(恕刪) 這又如何呢?市場上來來去去並不能表示指數必勝吧?今年如果只有30%的基金贏大盤,不代表今明兩年只有0.3*0.3=0.09(9%)的基金的合計報酬贏大盤。很可能兩年績效還是有30%的基金能跑贏大盤。十年總績效贏大盤的應該也還有10%~15%以上。活得久也不代表績效一定好。像台灣指數是政府編制的,沒有市場性的問題,但不代表長期績效就一定最好。開樓講連續多少年贏指數才叫贏,根本沒道理。我一再強調的是總報酬。
stock591 wrote:假設是地獄倒楣鬼在...(恕刪) 不管你定期定額0050, 還是日經指數etf都可以。我就拿我分批逢低承接,閒錢單筆特別股的富邦特跟你比就好。要比被動,富邦特更被動,買了就放著,放到等富邦特call 回即可。不必那麻煩還一直定期定額。這個利率才4.1%,沒賺錢還沒得配息。就放個不管6年看看,看到底一次梭哈富邦特比較好,還是定期定額任何一隻etf 6年 比較好。投資不用每次都那麼麻煩,非得每次都要套上etf, 每次都要定期定額,賺錢還要資産重分配,賺的錢就直接拿來買單眼鏡頭才爽。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延伸前面講的,死掉的...(恕刪) 共同基金投資人所得到的績效,會被該基金的其他投資人所影響到。拍照大提到的是投資人贖回的狀況,還有另一種是新資金湧入基金的時候。當投資人看好這檔基金(通常是在過去獲得了不錯的績效基金)而紛紛買進的時候,會使得經理人不得不在相對高檔的時候買進股票,這反而讓更早之前進入的投資人的持有成本增加。綜合以上兩點,投資共同基金容易陷入追高殺低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