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額存款定存用儲蓄險取代一事

Mirage-Ulysses wrote:
傳產。有技術。(貸...(恕刪)


我要樓主(newsmart)拋磚引玉一下說他如何年輕就有3~5仟萬,結果你的分享的了寶貴的意見,算是美麗的誤會

如果xpotter大有能耐分享出他的六仟萬怎麼得到的,那也是太好了,一般的網路不在乎結果,你有五仟萬,有一億,有十億,對一般的網友來說,他們會覺得,哦!這樣哦~啊不就好棒棒啊!這種單純的炫富對一般人沒有意義,像你很不相信的百kg大的資產,他也沒有po過他的身家,但我也沒有找他對過話,因為他分享的一些觀點,觀念確實可以參考,他是不是真的有一億,五億,十億,那不太重要。

這世界上有錢人太多了,也許富二代,也許長輩賣了一塊十億的土地,也許父母留了精華地段的幾棟房子,反正得到這些財富的原因很多,但對一般網友想得到的是如何邁向財富自由,他們上來求的是方法,而不是誰有多少錢,誰有多少錢,那也不重要,今天某c有10億,那也是他有十億,我也得不到那十億,也得不到他如何得到十億的方法,對我來說,某c說的話就是沒有價值的言論。


剛剛我下面多留的話是有關債券,但我對債券不是很懂,我只知道債券就是甲乙約定了一個利率然後就成交,所得到利率不會變,但價格會變,如果一開始你買1000萬是3%的利率,未來價格跌了,利率漲到4%,5%對一開始買的人,應該都沒有意義,不同利率應該是對當下產生那利率的債券價格買到的人才有意義,債券也是有違約的風險,並不是完全零風險。
Acer_kewei wrote:
但我也沒有找他對過話,因為他分享的一些觀點,觀念確實可以參考,他是不是真的有一億,五億,十億,那不太重要。

1.通常會對某些人有意見,純粹就是先被這些人‧‧‧ (不然不會無緣無故浪費時間去做這類無意義之事)
2.我不知你幾歲。如果年紀老到一定階段時,反而會選擇想去聽那些不好聽的。
(而你們認為聽起來好聽,聽起來有道理,有邏輯的‧‧‧ 其實 很多人都會講阿! 只是在於要不要去講那些無意義又虛無縹緲的字句,浪費己,也浪費了其它真有心在某事上有需求的版友!)

3.以現實來講,百kg講的話 跟一大票年輕人,或中年 或老年人大大講的都如出一徹,甚至於這些老中青默默無名的版友講的更細膩更務實(大大你沒看見R大慘虧八千萬這樓,這些天出現幾位退隱江湖的絕代高手大大紛紛現身嗎?)

就是說,以觀念服人為前提,就不用刻意老是用一般人好幾年才能吃一頓的美食,全地球各國旅遊,等等個人風格路線來吸引人!

我只有一個疑問,真的這樣天天 吃大餐,不會看見大餐就想吐嗎? 因為太膩啦! 腸胃真的受的了嗎?
(我自己要是連續吃兩天美食 應該就吃不下了!)


Acer_kewei wrote:
但對一般網友想得到的是如何邁向財富自由,他們上來求的是方法,而不是誰有多少錢,誰有多少錢,那也不重要,今天某c有10億,那也是他有十億,我也得不到那十億,也得不到他如何得到十億的方法,對我來說,某c說的話就是沒有價值的言論。


是!這兩天我比較有空(最近我在休養中,不用一人當三人被操!比較有點體力思考)
為何R大這次會慘虧八千萬? R大的群組中,究竟有幾%的群友是會走被人討厭的風格路線?(所有人都喊進場時,又或是R大要四十%至七十%的東東時,會有幾許群友跳出來喊千萬別進 三思哪?) [我大膽猜測一下,恐怕那群中 根本就沒人會出來提醒千萬別進場?才導致R這次會虧那麼多? 當然 這與人性很有關係‧‧‧ 但適時多幾人出來勸阻,搞不好最終結果會改變?增加改變機率]


邁向財富自由如果只憑幾張美食 古堡 幾許假象 幾句字句(且這些字句 幾乎所有人都懂的講,要講一般塵世中人認為有道理的話,那還不容易嗎?) 痾‧‧‧ 應該人人都三十公分了。 講錯,應該人人都好幾億身家了!


再用世俗中人的觀點來看‧‧‧ 我站在討厭方,替這些所謂要邁向財富自由之人 證明所謂的偶像 確實有所本。確實真材實料‧‧‧ 醬還不好?

若無所本,沒真材實料,光憑一些基本道理,邏輯,真能幫這群人達到財富自由? 豈不是很KUSO?

再說,那群版友怎麼之前二三四五十年,由我旁人的態度來看 真的不知他們是怎麼生活的耶? 活了那麼久 怎會對那些世俗間的基本道理 邏輯 (甚至很多大高中小學生都能講出的基本道理),一副好像是生平第一次遇見那麼優 那麼神 那麼厲害的觀念邏輯? 這也太誇張了吧! 因為真的很多學生都可以講出相似 甚更優的道理! 應該世俗中人都懂這些道理。純粹有的人做的到 有的人做不到。 沒天運。 沒資本。 沒偏財運。 沒真正努力儲蓄最一開始之資本。 沒控制好人性等等‧‧‧

以R大來說,他也非常清楚台股三千點 四千點時進場 隨便買隨便賺! (他知道 他瞭解,但他有無確實做到呢?)

同理,難不成聽了一位 或許根本也沒幾百萬身家, 字打的所謂很漂亮 很有道理‧‧‧之人的想法‧‧‧ 就會瞬間賺飽飽? (有這樣的事?)


-

可試著用另一觀點來看待我的存在! 更加證明所謂的神 是貨真價實 經的起檢驗!


雖然有時候我是有點令人討厭啦! 不過本質上我是好人阿! (現實中我至少做過九十次以上正義哥系列!)


這純粹就是人性上的個人喜惡! 原則上 我在零一最討厭的第一順位‧‧‧ 就是小螺絲 與 百KG。



qena wrote:
為什麼不考慮先放在...(恕刪)

因為到時候有可能美元對台幣又變成29.0:1
反之 也有可能變成32.0:1 匯差問題。
為什麼不考慮先放在美金優利定存呢?不是越大筆金額的利率越高,一年就接近3趴,還有匯差可以賺,怎麼看都比放3年就解約總報酬率才5趴的儲蓄險好多了。
只考慮保單本身 三年內解約都虧 第三年開始算是每年1.7% 實在是爛單 且還是120萬大額購買折扣後計算的結果 這幾年金管會弄到真的保單都很不值錢了 保險業代寫3.81的時候我都會問他本金先乘多少後開始計算3.81 台灣賣保險的根本就詐騙集團沒兩樣 還是謝謝樓主廣告這種爛單不要被騙的訊息
未來的事很難說充滿風險
newsmart wrote:
大家好因為小弟最近...(恕刪)
網銀定存個人單月上限不是300萬嗎??


iamclark7788 wrote:
只考慮保單本身 三...(恕刪)


美金躉繳保單宣告利率3.81%,的確不是最具競爭力的,最高的宣告利率應該是能來到3.93%,不過不同的保單幾年內會保本都會不同,至於你說賣這些保險的是炸騙集團,這太言過其實了,任何的投資工具都是視你的需求而定,有一些年輕人手上僅有幾十萬,一兩百萬,買這種買單對他們來說也許不是最明智的,因為也許三年內他們也許要臨時需要求而去解約,但是對於高資產的人,他們非常確定他們十年內不會動到這筆錢,以十年的IRR 確實能有到3.4%左右,這種保單大概要六年才比較有競爭力,十年能發揮最大的競爭力,這就好像是債券一樣,有人說債券是炸騙集團的金融商品,因為提早賣或解約損失一定也是更大的,如果你買十年公債,二十年公債,一開始約定好的利率是3%,二十年後贖回,二十年期間每年給你3%的利息,但在在二十年間,公債本身價格是會波動,如果你不能堅持持有二十年,你投資債券也不一定會賺錢,如果確定能堅持20年,債券也是穩賺的。


所有的投資工具都是不錯的,重點在於你怎麼用,有人說期貨不要碰,但大部位資金的人深知期貨避險的好用,有人說選擇權不要碰,但這卻是避免劇烈波動的好工具,有人說股票不要碰,卻還是有人可以在股票市場賺到財富自由,所以一切都看你本身的規劃,躉繳保單這工具用的好,台幣確實十年能帶給你穩定的2.51% IRR, 美金保單 十年能帶給你約3.43% IRR, 很多人說股票比定存比保單比債券好,但是還是10個有9個人在股票市場中送錢,十年進你進到股市,十年後能創造超過IRR 2.5%~3.43%的人,100個人應該找不到10個,但是十年前你買了保單十年後人人都能得到IRR 2.5%~3.43%,不同人不會有任何的不同。


很多人覺得股市好賺,我進到股市十來年,近七年來年年打敗大盤報酬一倍以上,我個人不覺得股市比台幣定存,美金定存,美金躉繳保單,台幣躉繳保單好賺,風險程度不同,有人說存股金融股可以完勝定存、債券、保單,其實那又如何,投資股票有價格波動的風險,銀行獲利下降的風險,你付出去的風險就比較大,這有什麼好比的,難道報酬率比較高的就適合所有的人?有人投機股票賺了十幾倍,也有人投機股票破產,風險不同罷了,沒有什麼絕對的好或不好,適合自已最重要。


最終,等哪天你的資產變很大時,你就懂別人為什麼要去買這種十年僅有IRR2.5~3.43%的投資工具,那時你就會了解,他們買的是資產,那項資產他們在意的是持有長期可以創造出多少現金流,他們考慮風險的程度會高過報酬,畢竟他們的資產已經很多了,只要打敗通澎他們就贏了,我可以以股市贏家的立場告訴你,我也是會買這類的保單的,我不會看不起這類的報酬的,因為目的不同,因為我錢分配完後,就是有一些錢我確定十年內用不到。


ps:搞得我好像賣保險的似的,每次看到有人在砲這類的產品我都會出來護航,其實不同的投資工具有著不同的目的,多一種選擇你的資產配置就多一份彈性。

###############################################3


只差一步=>

ans:以中國信託為例,單日定存上限200萬,我也有定存了一些錢,也不會不能定存,所以應該是不同銀行產生不同的結果,可以把資金配到不到的銀行,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這樣還可以得到該銀行的vip,送機票,高鐵,機票接送等。
Mirage-Ulysses wrote:
傳產。有技術。(貸...(恕刪)


Acer_kewei wrote:
美金躉繳保單宣告利率3...(恕刪)


二位太語重心長了

其實銀行活存只要一有上千萬有段時間沒動,你就會接銀行端的電話到手軟,他們可是每天盯著你的帳戶在看

几年前確實有聽過儲蓄險+退佣確實存在操作空間,不過去年已被金管會盯上 「金管會射三箭 調控儲蓄險」


幾千萬的台幣,還是可以拆單拆銀行,甚至放一點再配偶或小孩名下

把這些錢分散在郵局,台銀,合庫,第一,兆豐,華南,彰銀,土地,國泰,中信,富邦,玉山

一間放個300~500萬,利率不會讓你用大額存款去算得放心

然後匯豐最近美元定存年息3%,其他銀行新資金10萬USD也都有2.5%以上

依你要求的報酬率來說是不需要購買儲蓄險的,我目前是分散在5間銀行中還沒有說要算大額存款



再來上面很多大哥們提到的債券,要先區分是債券或是債券基金

先說債券,基本上利率固定,期限固定,面額固定,所以只要持有到期,在沒有違約的風險下

對方就必須支付你本金和利息,但是在到期前債券是可以交易買賣的,這應該不難理解

假設你用100萬美金購買美國一年期公債,利率為2%,半年過後,有人想用101萬美金購買,你是可以賣出的

並不一定要持有到期,這就是債券價格會浮動,可能因為利率,匯率,經濟等等狀況浮動

但是可以肯定的在持有到期後,沒有違約情形下,必歸還本金和利息

一般人很難取得債券,需求本金太大,基本上公債一張最少10萬美金起跳100萬美金算常態

亞洲區能買到美國公債的機構也有限,例如香港匯豐或新加坡花旗,台灣銀行在拿到的債券又要加上手續費了


所以產生了債券基金,由銀行機構發行,向群眾募資,購買各類型債券,國債,地方政府債,公司債等等

由發行金額和購買標的計算出債券基金價格,收一點點手續費,其餘狀況就和上面提到的債券相同,等到期拿利息

但當金融風暴發生時,所有群眾瘋狂贖回債券基金,導致經理人需要大量現金,只能先買出流通性高,品質好的債券

所以債券基金的淨值會大幅下跌50%以上


所以用債券來當成金融配置是很聰明的,畢竟債券評等AA+以上沒什麼違約風險,又可以避免通膨

但是要注意的是你債券選擇的標的,最好是公債或是投資等級,不要選到高收益債(垃圾債)這樣就相對安全多了

newsmart wrote:
大家好因為小弟最近...(恕刪)


保險就保險,投資就投資。保險跟投資合在一起就是6年錢不能拿回。

儲蓄險6年2%是6年總共2%還是每年有2%,6年到期可以拿回12%的利息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