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理論的二元背反-全球化


fuzzy37 wrote:
自由貿易將生產方式全...(恕刪)


說點不同的看法!

全球化並非自由貿易的結果。相反的,為了打破貿易壁壘才是進行全球化的目的。換言之,消費國必須透過對接貨幣交換體系才能獲取強買生產國的商品與利用資源國的物產。透過商品的流動增量帶動更大的貨幣流量,消費國可以非常低的價格買到生產國的商品,這意味著消費國的生活水平的提升(貨幣升值與低價進口商品)。

所以,全球化的效率表現在兩個地方。消費國透過金融系統釋放的流動性與生產國的高度工業化水平。如今美國開始收緊流動性,生產國將發生資金斷鏈的風險。換言之,受益於全球化的低成本資金與低價商品將成往事。

若按我的模型分析,美國的盟友將承受高物價,中國的夥伴將承受高利率。前者為美元貶值的影響,後者為人民幣升值的影響。簡言之,中美正進入生產國與消費國的互換過程。上次是美元取代英鎊。

但是,由於本輪的中國無意繼承美國霸業。個人預估過去數百年的西方發展模式將有所改變。即原本的倒三角型模式會轉化為正三角模式。
人類太浪費推翻全部



商人要賺錢就不能只賣你一次
要賣你很多次
很特別的理論,
先存起來,待多年後再來回顧
nickmice wrote:
說點不同的看法!全...(恕刪)


樓主你的論點似乎還是只著重在美中,這不叫全球化,而僅只是雙邊貿易的範疇。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若要真解釋全球化,那你所講的這許多經濟理論必須在一個最重要的前提下才能實現:

前提是,這個全球化市場必須是高度效率市場(strong form efficient market)

在高度效率市場,供跟需必須完全效率化所以物資能從生產方毫無障礙的流向購買方,而且一切物資價格必須完全透明以便能讓賣方實現最大利潤,而買方得以從物資裡實現最大使用效益。

問題是,經濟理論之所以叫理論就是因為它永遠只是理論。像巴菲特就是典型對古典經濟理論多加批評的商人;從他角度,人類社會經濟因為人性自私的關係永遠不可能達成高度效率。跟共產主義一樣,都只是一個烏托邦。聽起來一切都合理到完美,但在現實人類社會完全行不通。

要讓全球化真能互惠全球,最低限度下面兩樣必須達成:

- 資金跟貨物流通必須完全高度效率

- 現實:全世界各國,就算參與了WTO這個努力實現全球化的組織,仍然沿著各自的國境線設置了貨品流通限制。關稅,就是各國用來限制國與國貨品流通的一大利刃。關稅再不夠,各國還是可以設置各種壁壘來限制物資流通。一個最簡單的例子,若是全球化真存在,請問為什麼台灣消費者不能以美國消費者所付的同等錢買到同樣是日本生產出口的LEXUS?你說台灣總代理賺很大,那我運費自理自己辦進口總可以吧? 錯。 因為台灣政府又設了個ARTC及一些比先進國家還嚴的車測標準來確保你的自辦進口車很可能得不償失。台灣的ARTC就是這種限制物資流通的壁壘之最佳例子。

- 全球各國的經貿規則必須一模一樣

- 現實:不可能。只要看看全球多如牛毛的區域經貿組織及協定就知道。若全球化真的是大家的首要目標,那各國簽得興高采烈的大小經貿互利組織及協定都是在簽好玩的?

其他影響全球化的因素還有貨幣兌換率、人力資源(人才)流通、及相對購買力等因素。但上面的兩項是現階段相對來說最容易達成的,要是這兩個都無法達成,其他就更不用說。

簡而言之,要達成真正全球化貿易,全世界所有國家必須能有共識達到如國父孫中山講的"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這種境界。你覺得這種大同世界幾年後會到來?
講的不錯,給贊!
大家不要奢求什麼結論
經濟學的東西,人類到現在都無解
要樓主給結論是強人所難
重要的是推導過程,當發生某些事時,能看得清狀況,做出相對應的策略
對我們小百姓足矣
nickmice wrote:
  人類實現經濟增...(恕刪)


好棒棒應該要去銀行地下錢莊借錢壓身家賭這把了!
還在這畫符!!!! 看無啦!!!! 😅
不回應底下小留言、廢文及討戰文
查了一下,才知道"背反"是個日本外來語。

不過日本人用錯字,像豐寫成豊,移到台灣來實在沒必要沿用。
Maedatsun wrote:
高度效率市場


感謝您的提問!說明如下:

1.這個模型以中美為例說明,非以中美為特定對象闡述。因美國為典型消費國(△G>△W)且為第一大經濟體,中國為典型生產國(△G<△W)且為第二大經濟體,兩者在全球化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若舉一二次戰前後,則前英國為消費國,美國為生產國。全球化其實並未達100%,其各國所在倒金字塔位置以△G與△W之見的關係為判斷依據。比如有人預測百年後中國為第一大經濟體,印度為第二大經濟體.所以,請拋開對象,專注於消費國(△G>△W)-生產國(△G<△W)-資源國(△G=△W)之間的關係即可。

2.理論本身的假設條件如同將活體進行瞬間凍結,試圖在有機動態變化的現實中尋求其模型的合理性與適用性。所以,任何結論都只是依據目前已知投入模型而產生的推論,只要模型能符合大方向大概率的推論即可。

大同世界的推進以人類意識型態變化為判斷依據,全球化有其階段性,目前是經濟層面(價格)的一體化為主,接著將從文化層面(認同)->政治層面(價值)->教育層面(傳播)。每一個過程都需要50-60年的輪轉,最快也要150年後才能完成第一輪各層面80%的覆蓋率,其後效率遞減,但不會達100%。因為△G與△W必須存在,只能是變動中的推進,但存量可以不斷增加,比如人類文明推向太陽系之外。

jeel54321 wrote:
查了一下,才知道"背...(恕刪)


二元背反是我借二律背反這個詞來說明中華文化的陰陽學說。

二律背反,原出希臘文ANTINOMI,指規律中的矛盾,在相互聯繫的兩種力量的運動規律之間存在的相互排斥現象。自然界存在的兩種運動力量之間呈此消彼長、此長彼消、相背相反的作用。例如,在同一個星球上,地面物體推動和地心引力的作用成反比,物體的推動力越大,地心引力對物體的作用越小,航空航太科學家據此計算出發射人造地球衛星所用的火箭必須具備多大的推力等等(本句有誤,萬有引力只與物體在地球上的位置有關,和推力等其他外界因素無關,理解意思即可。事實上,要計算多大的推力初步只需要考慮物體品質和需要的加速度就行了)。
在康得的哲學概念中,二律背反指對同一個物件或問題所形成的兩種理論或學說雖然各自成立,但是卻相互矛盾的現象,又譯作二律背馳,相互衝突或自相矛盾。
純粹理性的二律背反的發現在康得哲學形成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它使康得深入到了對理性的批判,不僅發現了以往形而上學陷入困境的根源,而且找到了解決問題的途徑。康得將二律背反看作是源於人類理性追求無條件的東西的自然傾向,因而是不可避免的,他的解決辦法是把無條件者不看作認識的物件而視之為道德信仰的目標。雖然他對二律背反的理解主要是消極的,亦揭示了理性的內在矛盾的必然性,從而對黑格爾的辯證法產生了深刻影響。

sun2323dw
[讚]
14樓的老師說的對極了,你若有能力,何不用簡單易懂的經濟學原理解釋經濟現像?拉里拉雜的理論講一堆,實在不像我們台灣人會說的話,無法讓人知道你想表達什麼,你若想說什麼,簡單扼要的切入重點,建議你去中美貿易戰那棟樓(已蓋3100多層了)發表你的"高見",呵呵⋯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