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一轮四万亿基建出炉

郑国成 wrote:
前几天我在另一个帖子...(恕刪)


已閱
根據這個政策
咱們必須放空人民幣

ASF9999 wrote:
根據這個政策
咱們必須放空人民幣


都說很多次了,跟你一樣的那幾位,壓身家高槓桿空RMB,看對了肯定發大財的,一個個都出張嘴而已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郑国成 wrote:
前几天我在另一个帖...(恕刪)

講真格的我只看到無數的泡沫,撐夠大了快崩了!

dvvds wrote:
講真格的我只看到無...(恕刪)


98年朱镕基改革并刺激市场就喊大陆泡沫,08年四万亿又喊泡沫要破了,都二十年了,有点长进吧!

Y's 伊蘇 wrote:
我好奇的是,在中國,數字單位是不是都跳過「兆」這個詞?


在大陸 兆應該是指百萬的意思

macacafly wrote:
台灣 光是蓋個風車, 就可以花兩萬億.
蔡政府真的是驚人的手筆.


呵呵 搞了半天 你還不知道風車是誰蓋的
居然這麼有勇氣發這文章...真是驚人
兩兆已經下調很久了 去更新一下資訊吧 呵呵

郑国成 wrote:
08年的四万亿是有负面效应,但是正面效应更大


我認同08年那個正面比負面大,我說的是結果論的檢討
1.我的看法是力道過大了,本來可能三萬多來億就夠,這使得短期有過熱的現象,讓原本可以順順發展10年變成不太健康的八年,做這種大政策會有很多人估算要保住的經濟核心(失業率一定是核心之一的),一定不可能精準,但一定有進步空間
2.控制花費的精準與控制力,那時可能太急促,不少其實是比較急就動了,不適合或有問題的項目,或審核不夠嚴謹的狀況我是覺得算明顯,太過粗放了,這次應該會有修正

郑国成 wrote:
房子总的来说没什么大泡沫,无论一线还是二三线,毕竟大陆需要房子结婚的年轻人数量更多,目前统计来看县级市以上的城市房子依旧不够,还有发展的空间。


這其實是個怎樣治本的問題,都知道要真正解決價格問題要從供需入手,就是供給跟不上需求,價格才會高,有超額利潤,用辦法囤貨使市場真正供給又變少更進一步拉高的有成交的價格,蓋房子要一段時間,農村人口進城了不起花幾天,台灣在1980年代幾個大都市房價一下子上升也是類似的因素
房子也絕對不是大都會狂蓋就解決問題,北京來說,交通就掛了,所以要弄所謂的副都心這種概念的東西出來,而要人往那邊移動,絕對不是光硬體蓋個城市和交通這一類就好,怎樣有幾個點火的產業讓城市經濟進入順循環會更重要(這方面中國在規劃和執行上的過去成果還不錯)

郑国成 wrote:
全球发达经济体产业都是在集中的,规模越大的公司越赚钱,中小企业生存越来越困难,直白说就是富的越富,穷的越穷,这是因为各领域发展越来越往精细化的方向走,科研经费也来越高,再加上互联网时代的赢家通吃造就的。


這種我的看法是不一樣的,不然那些新創怎來的,大企業有大企業的優點,你說的都是,但大企業也有缺點,僵化、既得利益者的阻擾、.....等等問題,另一個大問題是提供的就業機會,即使在美國這種偏資本主義的國家,中、小企業仍然是提供就業機會的主力,如果有去觀察韓國的經濟結構,這是以前就決定從大企業來發展國家的,但到最近這幾年對大企業的檢討壓力很大,不然三星少主哪會蹲進去,過於集中大企業對資源分配的不公平性是絕對有問題的,怎樣適合的搭配各種企業,我覺得德國這種結構就漂亮多了,除了幾個很大的企業外,在某個領域有很突出的中、小企業很多,發展起來的健康度比較好

郑国成 wrote:
农村建设是托底,不是为了发展。长远看投资是浪费的


這個其實就是要估算的問題,經濟發展的各國包含台灣都有這種問題,很大的重點是不是蓋了花錢,養護等工作是要不斷花錢的,沒有一定的效益,光養就拖垮了財政,花大錢很長的道路、水、電、....等設備,結果那邊只有不到10戶人家,遇到颱風就又花一大筆錢,根本拖垮了財政,台灣的中橫就是這樣才沒有花錢一直大修的,根本大錢坑,所以這種要評估好一點,甚至負擔太大放棄也比硬頭皮做要來得好,中國不必考慮選票,這方面的操作空間要比台灣這種民主制度多得多

郑国成 wrote:
农村土地政策也是预计还能承包一轮(40年)村里的土地严格控制流转交易


說一下台灣這種其實最後結果是差不多的經濟制度邏輯,台灣最早期的經濟發展是提高土地單位產出的政策,所以有所謂375減租、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讓土地從大地主轉到農民手上,因為地是農民的,賺到的是農民的,增加農民耕作的積極性,然後配合機械、肥料、...等科學方式,產出增加,出口增加,賺取外匯,進口工業設備來發展工業、......等等一系列的計畫經濟發展起來的
但台灣畢竟是土地私有化的制度,這樣農地就變得細小分散,非常不利於大面積的耕作,所以台灣這麼多年除了某些所謂精緻農業有點競爭力外,絕大多數是不具備競爭力的,但這個制度會讓農地一直被繼承、分割,到太小就沒人要的,最後大部分會被收回國有,那時只要國家去買剩下的土地,就會有整大塊的農地,只不過這個過程的時間會比中國的制度長得多
但台灣糧食夠吃的(這邊指吃飽,台灣跟中國進口多是要吃得好,中國可能勉強夠自己吃飽,但台灣就算少30%面積的農地,都夠台灣吃飽的)

農村建設的效益絕對是需要考慮的,光後面養那是很燒錢的,比較好的方式一定是依據未來人口變化趨勢集中人口,這樣花費的效益才會高,不然蓋得多是負債多,養起來負債又更多,拖久了會出大事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郑国成 wrote:
前几天我在另一个帖...(恕刪)


問一下. 紅旗河技術瓶頸是否有解?
一直狂印人民幣,只會搞死自己,不斷用公共工程來刺激內需,沒用,一帶一路也失敗,股市破底再破底,房市腰斬,又限制匯兌,不讓人逃命

tinytsorng wrote:
一直狂印人民幣,只...(恕刪)


又來一個搞不清楚的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6)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