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l in 感覺是睹徒術語,其實到最後不好的狀況,
是全軍覆没,都跌,只是跌多或跌少.
你還不如抱現金壓在定存,
等法拍屋/跳樓/斷頭....社會新聞出現時,
再分批分散看你要買什麼龍頭股,現在幾百的,
那時候都很便宜,相信我~

消息來源:掃地僧故事2-以下是唬爛文,不要酸我,笑笑就好
這是我早期10年前在聯誼認識一位女性友人的故事
被裁員後就失聯,而後又出現遇到的故事~

當2008年我被裁員離開工作20年的金融業,本來想自殺,
但拿遣散費100W all in TSMC 50元.
結果沒想到,一年後竟然變成200W,從此之後就開始參加救國團股市期貨分析班.
開始網咖無業遊民的生活,開始時騙著我父母我是去上班,但後來越來越有心得,
把存款600W不小心變成1200W,也利用無業遊民的時間參加環島自行車社結交一些朋友,
經朋友介紹也開始法拍屋的行列,轉眼間1000W變成2000W.

本來有參加聯誼活動,後來發現沒有人可以接受另一伴從事風險槓桿行為,
後來我就選擇單身,一直到現在我已經五十歲,但我也週遊列國40個國家,
衣食皆無缺,我發現沒有另一伴我卻有更多朋友及親人外甥可交際,誰說女人需要結婚.

建議你再多學習投資知識。錢不好賺,別急著亂投。



首先,散戶使用主動投資就是高機率做輸家!

存股從名稱上就有問題了。套上"存"這個字眼容易讓人聯想到定存。股票的高報酬高波動以及公司股價永久性衰退甚至下市可能,都和定存的保本性穩定性可預期性有天壤之別。

且絕大多數散戶根本沒有足夠的基本分析功力,他們無法在公司或產業出現永久性衰退時逃出,加上都重壓少數個股,以致造成重大虧損。

更何況有些公司或產業衰退連專業分析師都不一定能準確看出。只看看財報,了不起多看年報的散戶,真能辨別公司的好壞?

---------------------------------


自從四十年前柏格先生將指數化投資工具帶給投資人後,被動投資(指數化投資)法就成了一把衡量主動投資人績效的尺。同時也是許多無用主動投資法的照妖鏡。

普通散戶可能二三十歲開始買股票投資,因此投資時間差不多算四五十年。
只要是散戶,要在這麼長的投資時間取得勝過市場(大盤)的績效,可能性微乎其微。除非是萬中選一的投資天才或倖存者偏差的幸運兒才有可能。

因為有被動投資法的存在,主動投資人績效必需取得高於市場績效,否則就是在做白工。
而那些自稱達人自稱股神總是教導散戶進行幾乎必敗的戰法。散戶努力學習技術分析基本分析,但股市不是努力的人贏,是更強的人才能當贏家。

事實上股市猶如競技場,拿木棒的散戶,對上拿槍拿砲的法人職業經理人,被屠掠是裡所當然的,因此散戶總是當平均以下的輸家。

---------------------------------

被動投資,或稱指數化投資。目標在於取得市場報酬(大盤報酬),市場報酬=投資人平均報酬。
因為有被動投資的存在,因此主動投資法績效必須超越市場報酬。否則便是在研究心酸的。
別小看"區區的"平均報酬,長期來看,8成的散戶績效都是輸給市場報酬的。

想了解何謂被動投資,最好的方法是閱讀經典。以下兩本書對於被動投資有非常詳盡的解說。

投資金律
作者:威廉.伯恩斯坦

漫步華爾街
作者:墨基爾


如果還不想買書的話,搜尋"綠角的財經筆記",或是綠角製作的索引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8/08/blog-post_15.html?m=1
股市投資真是一個好大的學問,沒有一定的答案。
有輸有贏...,真的還是要勤奮分析多做點功課...
謝謝各位多方分析教導。

泰GER wrote:
股市投資真是一個好...(恕刪)



因為你是要存股,目前暫時不宜進場,等到大盤月KD值向上黃金交叉時在考慮吧!

鄭柏欽 wrote:
因為你是要存股,目...(恕刪)


這是個不錯的建議,是應為我第一次進場關係嘛!?
因為我之前看蠻多影片介紹,蠻多都是重視紀律,
固定每年某天或是選時機點,都依照能力固定進場,
當然若是剛好遇到大跌 就加碼。

所以我比較疑惑,這裡蠻多前輩都是建議,目前還是高點
分批進場即可。這樣的確是比較能避免一次性的買在高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