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邊緣化惡夢來了!RCEP部長聲明 11月達成協議 (政府沒告訴我們的事)

丞相,起風了

yangwuu wrote:
台灣被邊緣化從70...(恕刪)


你說的也沒錯,台灣真的是自立自強一步一步挺過來.

;-------------------------------------------------------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的)的說法

占全球GDP三分之一的FTA即將形成 積極因應RCEP 別讓台灣斷鏈 (劉大年╱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RCEP主要是整合東協五個對外FTA,開放廣度及深度雖然不及美國及歐盟主導之FTA。但是台灣和RCEP成員經貿互動密切,去年台灣對RCEP出口超過兩千億美元,占總出口比重超過七成,未來RCEP一旦形成,將會是對台灣衝擊最大的FTA。


  除了對出口直接衝擊外,由於RCEP成員包括東協十國、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印度、澳洲及紐西蘭,產業互補性高;所以RCEP將透過較為嚴格之原產地規定,並搭配產業合作及貿易便捷化等措施,以加強區域內成員分工及供應鏈整合。由於目前台灣對RCEP出口仍以半成品為主,未來有部分會被排擠出供應鍵,可能產生斷鏈危機。

  特別是中國大陸、東協,乃至印度,為台灣海外投資的重要據點,許多台商企業即使早已在當地生產,但仍與台灣維持相當程度的採購關係,此種由投資所帶動的貿易,未來也會在RCEP形成後弱化。

  面對RCEP的進展,台灣應該有更積極的作為。RCEP十六國中有十三國是屬於新南向政策的重點國家,首先應完整盤點這些國家產業發展需求,利用台灣的產業利基,並結合目前國內推動的重點產業;由以往單品輸出的形式,轉為結合製造與服務系統整合的輸出模式,以強化我國與新南向國家的經貿連結,並降低供應鏈可能被弱化的現象。


  台灣也需考量當地消費特性及市場成長潛力,擬定客製化拓銷內需市場策略;強化通路及品牌的構建,以提高消費性產品出口。


  政府也應加速調整全球產業布局策略,在面對RCEP供應鏈形成,美國推動製造業回流下引發美國供應鏈重組,以及中國大陸紅色供應鏈興起等多重因素下,台灣必須加速產業升級轉型,在全球供應鏈中掌握重要核心技術,才有可能取得競爭優勢。


  台灣自由化的腳步也應加速,不能因為台灣在FTA較難突破而放慢腳步;更不能有TPP觸礁可以喘口氣的心態。政府應全力營造優質經營環境,使企業可以將台灣做為全球樞鈕。唯有高度開放,並與國際經貿制度接軌,台灣才有可能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

lsd193anthon wrote:
政府告訴我們20年...(恕刪)


請問你是事業主嗎? 是的話就外移,不是的話問你老闆如何因應.

flyover wrote:
請問你是事業主嗎?...(恕刪)


台灣比較擔心的是RCEP原產地規則,即使你在該區域設廠但由非會員國所進口之產品(比方台灣出口至越南加工零組件)要課與關稅,相較我們的主要競爭對手南韓而言就吃虧不少.


lsd193anthon wrote:
台灣比較擔心的是RCEP...(恕刪)


品牌代工幾乎都是美國的牌子, 剩下傳產才要傷腦筋, 若你是電子業有甚麼好煩惱? 傳產沒多少零組件,我覺得台灣的老闆很聰明,你就別煩惱這些罷.
其實現在的問題不在台灣要不要加入, 而是中國肯不肯讓台灣加入
不是台灣想加入, 努力爭取一下就可以加入
中國不讓你加入, 台灣喊得再大聲也沒人會讓台灣加入
這也是為什麼大型企業都在全球各地設廠, 依不同客戶, 由不同地區的工廠出貨
像鋼鐵、化工、電子, 早早就在全球各地設廠

至於製衣鞋等高人力密集的傳統產業或電子組裝代工業, 則因人工成本太高, 早就外移到工資便宜的國家
跟加不加入這些組織沒有任何關係

台灣政府都沒有因應嗎?
有呀, 政府一直在推產業轉型, 如軟體、AI、數位金融、觀光等, 較不用受制於這些關稅貿易協定
7/4才在中國開完第26輪會議,基本上沒那麼順利的,基本上這種全球化貿易協定,主要受益者都是自身工業發達的有錢國家,所以希望窮大國別用關稅保護自己國家企業,但是窮大國也不是都是笨蛋,加入這種貿易協定有好有壞,別只看到糖衣的外表


第26輪RCEP談判會議閉幕 未達成新的妥協

【共同社墨爾本7月4日電】日本、中國和東盟(ASEAN)等16國在澳大利亞東南部城市墨爾本召開的東亞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會議3日閉幕。本輪會議未能新增達成妥協的領域。

下輪會議將從22日起在中國河南省召開,8月3日將在北京舉行部長會議。率領日本談判團的外務省經濟局審議官飯田圭哉在會後表示,已經取得進展的金融服務和電子通信服務兩個領域“有可能在下次談妥”。

本輪會議從6月22日開始。除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及投資領域的市場准入談判外,各方還就知識產權、通過網絡等開展的電子商務(EC)規則等展開了磋商。

談判共涉及18個領域,爭取今年年內談妥。迄今的會議已經完成了“經濟技術合作”、“中小企業”等6個領域以及部分“法律和制度上事項”的談判。

RCEP去年朝著“達成實質性妥協”的方向展開了談判,但主張廣泛撤銷關稅的日本、澳大利亞同要求保護本國產業的印度等國始終存在分歧。RCEP談判會議始於2013年,此次為第26輪。(完)

saya wrote:
其實現在的問題不在台灣要不要加入, 而是中國肯不肯讓台灣加入


沒辦法,台灣被老共掐著脖子走.

台灣經濟研究院量化模型分析可以參考一下





lsd193anthon wrote:
政府告訴我們20年...(恕刪)


那要怎么樣❔
舔共嗎?

又開始造假了嗎
也是 快大選了
曾讚 wrote:
那要怎么樣&#10068...(恕刪)


東協10+6佔我出口貿易額59%討論應該無彷吧,與舔共有何關係?不解.

如果你指的是6樓的 ECFA早收清單,前行政院長林全是這麼回覆
;-----------------------------------------------------------------------------
日本經濟新聞專訪 林全:過去簽訂ECFA是好的 台北報導 2017-06-24 08:28


行政院長林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專訪時表示,台灣不會以加入某一個區域的自由貿易為唯一目標,而是平等看待。我們也希望能跟中國大陸維持非常好的經濟關係,「包含過去所看到的ECFA的簽訂,或是其他更進一步的去降低雙方貿易障礙的措施,從經濟互惠原則來看,都是好的」。

林全也提到,願意跟對岸繼續談後續有關降低雙方貿易壁壘的一些作法,走向更開放。和對岸經濟「密切化是必然的,而且也是不應該去抗拒的事實」。但他強調,「不過,我們希望台灣不要只和中國大陸或任何單一的國家或地區發展經濟關係」,並提到政府推動新南向。

林全日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日經)專訪,行政院今(24)日刊出全文,共38題一萬七千多字,內容包括經濟、台日關係、兩岸關係到外交。日本媒體問到,「台灣也有ECFA跟RCEP的計畫,目前ECFA看起來沒有進一步的動作,現在的狀況怎麼樣?然後,大陸的「一帶一路」是否會成為台灣對外發展的障礙呢」?

林全對此表示,台灣希望能夠對所有的國家開放,跟全球都能夠有很好的多元經濟關係,因為我們本來就是一個很小的經濟體,靠經濟開放來達成我們的繁榮,我們更是樂意跟對岸有比較好的經濟關係。

「因此,台灣不會以加入某一個區域的自由貿易為唯一目標,而是平等看待。我們也希望能跟中國大陸維持非常好的經濟關係,包含過去所看到的ECFA的簽訂,或是其他更進一步的去降低雙方貿易障礙的措施,從經濟互惠原則來看,都是好的」,林全表示。


林全:希望對其他國家更開放,降低雙邊貿易壁壘

林全也提到,過去這段時間,我們看到國人對ECFA的反彈或者抗拒,主要是來自於擔心我們的經濟向某一邊過度傾斜,希望台灣能夠平衡發展。「所以我們強調跟對岸維持好的經濟關係,我們也願意跟對岸繼續談後續有關降低雙方貿易壁壘的一些作法,走向更開放」。

「但同一時間,我們也希望跟其他國家,如日本、參與TPP的國家、美國及歐盟,都能夠有好的經濟關係,或是把雙邊的貿易壁壘降低,這是台灣對國際貿易的基本態度」,林全補充說。

日本媒體又詢問,「民進黨政府一直說想要減少對大陸經濟方面的依賴,所以行政院推動新南向政策。現在減少依賴對岸的經濟狀況如何」?

對此林全表示,台灣跟對岸因為文化、語言的相似度非常高,加上對岸在過去30年的市場開放,讓它的經濟成長率非常高;「因此,台灣和對岸經濟關係的密切化是必然的,而且也是不應該去抗拒的事實」。

不過,林全也提到,「我們希望台灣不要只和中國大陸或任何單一的國家或地區發展經濟關係。不能因為對岸有這樣便利的語言溝通或文化背景,我們就只去發展與對岸的經貿關係,而忽略掉與其他地區建立的經貿關係」。

林全強調,其實,東南亞很多國家都跟對岸一樣,都有非常高的經濟成長率,只是因為在語言方面,也許不像對岸一樣跟我們完全相通。所以我們會有新南向政策,來促進彼此的交流。否則,我們在拓展多元關係方面的發展將是不足的。另外,我們跟日本和美國,過去長期以來都有密切的經濟互補關係,希望這個互補關係也能夠持續加強。

林全說,「一般社會大眾認為我們經濟不要過度傾斜,其實也是希望能夠看到一個平衡的發展,而不是只是單一跟某一邊發展,而忽略了其他地區。這對台灣來看是不好的,因為台灣是開放的經濟體,我們必須要看到全球,而不能只看到某一邊」。

2010年當時為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蔡英文曾與時任總統馬英九進行「雙英辯」,民進黨也曾發動反ECFA大遊行,表示會推公投否決ECFA,但2012年總統大選時也曾表示「當選後不會廢除ECFA」,而「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正是ECFA架構下的一項。反服貿運動最終引發318學運,而服貿協議在立法院因民眾抗議最後停止審議。

依據目前ECFA官網上財務部關務署的統計,今(106)年1至4月對中國出口260.13億元,成長率23.47%,早收貨品則為71.21億元,成長率26.36%,較馬政府執政時期大幅成長,減免關稅為3.54億美元。

;------------------------------------------------------------------------------------
我個人看法是一旦牽扯到中國這個議題對台灣人都很敏感,可你又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目前中國佔我出口比重仍是第一,政府若想分散風險就應提出具體作為.

以下為我國108.1~108.6 出口統計表 [單位:百萬美元](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