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專不是沒有好的,問題是一般人很難遇到...小弟跟家人接觸過的理專,來來去去大概不下10位,其中不同銀行頂尖業務(抱歉,小弟覺得理專更像業務員)小弟就接觸兩位,兩位風格迴異,一位散發出輕熟女正妹的超然自信,一位則是溫文儒雅的數據派理性斯文男,但不變的是,所有投資標的與策略總合起來就是賠多賺少。就像樓主說的,幾乎標的開始賺錢後沒多久,理專就會通知說未來看壞,先獲利了結;如果標的持續賠錢就跟我說基金要看中長期3-5年以上,會持續監控狀況,必要時會再幫我"調整"配置。最好笑的是,小弟有一檔基金放了7年,已經是"調整"第四次了,中間經過了3位理專的操刀,途中還要求小弟加碼投入資金,最後在上個月"獲利了結",本金虧損7%,累計配息22.5%,7年來總獲利是15.5%,然後理專大言不慚跟我說,7年15.5%比定存好....我本來想跟他說,7年美金定存加匯差搞不好跟這個"專業"投資差不多,這檔要不是靠匯差,恐怕一年平均還沒2%咧...但是懶得跟他抬槓,還是硬擠出笑容跟他說謝謝,再連絡...至於正妹理專,總是告知小弟投資要大膽,因為我的風險承擔測試太保守,所以她給我的標的都賺不到大錢,然後基金公司設計的產品其實風險差異不會太大,所以買高報酬的產品風險頂多比保守型產品多5%~10%,但是獲利卻可能多10%~15%,3-5年下來,平均一年6%獲利是很保守的估計。我每次聽完正妹理專的建議與分析,腦中浮現的都是問號,因為平均6%獲利,用房貸利率借出來投資至少都能套利4%,沒道理這麼好康的東西,大家不搶著賺,還要這麼積極的找我這種保守型的小咖來投資吧?最後,呼應開頭,小弟一位親戚對於他的理專讚不絕口,包含金融海嘯那幾年,10多年下來,平均的年報酬率還有5%以上,每年生日跟過年都會去我親戚家送禮,出國玩會買紀念品給我親戚,每個月還會固定打電話關心我的親戚,比自己的子女還關心自己。當然,家族其他人聽完免不了就是羨慕,更多的是希望將資產轉給這位超級理專做,不過這位超級理專只做200萬美金以上的投資,而且幾乎不接新客戶...
xpotter worte:我比較擔心另外一個問...(恕刪) 那只是一個業務範圍 規模不大除壽險 金控 一般純銀行還是以 存 放 款 收利息為主..除非這類業務 被大規模取代 現階段 純銀行還是 獲利穩定 可存 不過 高檔 萬點 存骨...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