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寧願花到只剩下30 萬,養了兩個小孩到 16歲。財務自由用不婚去換,太不值得了。後悔的機會太大了。你想找個沒在上班的太太,其實也不太好找。現在的女生,為了財務自由(定義是不伸手要錢), 通常是選擇上班,直到為了小孩回家。找個有上班的女生結婚,才是更好的選擇。不會花你的錢,反而兩人累積財富更快。理財免了,找老婆才是你該作的。
不婚不育其實是一個選擇問題是如果到了35~50歲期間朋友同學還有過去的人際交流大多都有自己的家庭在忙找不到可以交流的對象此時如果剛好感情不是很順遂那是很揪心的難過啊通常不婚不育的人後悔時有很大比例是回不去了因為年紀大了,選擇相對就少很多這個風險建議樓主也考慮一下
當你35歲退休時有3000萬,身邊的過億身家朋友都還在打拼再轉頭看看妻小後.....還是找地方度假一下.....睡飽一點隔天再努力工作除非你的生意門崁很高,獨門獨路,不然真的不要太小看市場變化nokia 百視達 太多太多 都是經過產業變化後 倒閉多培養幾個第二專長,或是能幫你賺錢的管道,比較實際
saya wrote:政府的107年官方統計, 全台灣1500萬就業人口, 平均年所得655771元(含房租收入、兼職收入、股票投資收入、利息收入等非薪資收入...)。工作35年, 平均收入2300萬, 若算中位數要再減少一些。等於全台一半以上的就業人口, 「不吃不喝」工作35年也沒有3000萬。加計政府退休基金給付24年(若投保最高級距且投保35年), 一輩子收入勉強接近3000萬。全台年收入100萬以上, 不到就業人口的10%(約100萬人), 200萬以上不到1%(約10萬人) 貼這數據是暗示這樓的人都在嘴砲嗎...?35歲3000萬國內的受薪階級不太可能應該是創業的
推推熊 wrote:35歲3000萬國內的受薪階級不太可能 還是不少人啦,進對公司及時間點即可有同學在聯發科,當年還沒分紅費用化前,年薪600萬,重點他才進公司2年多,當年還沒30歲,進聯發科的幾個同學及學弟,大多都做個十多年就退休了每年不到1%的幾萬人,累積一、二十年下來還是很龐大的一群人聽2000年以前進職場的公司同事說,他們以前待的公司,研發單位都有配技術股,即使現在沒工作,靠那些無本的技術股,每年也有十幾萬的股利。
推推熊 wrote:貼這數據是暗示這樓的...(恕刪)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日前公布2019年「全球財富報告」,內容顯示,台灣擁有百萬美元(約新台幣3000萬元)財富的富豪人數,達52.8萬,較2010年增逾2倍;但該報告也指出,在富翁人數攀升的同時,千禧世代(泛指1980至2000年之間出生者)卻因「一高二低」,淪為窮忙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