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者早在賣出期貨時就已落袋為安了...
期貨合約最長8年,
所以它們可能在幾個月前,
開始對油價未來看弱時,就開始賣出了,
真正造成期貨負油價的,
而是手上抱著多單,
一直拖到最後一刻被迫平倉的投資者,
也就是例子中,最後不想家中堆了一千噸榴槤的投資者(俗稱最後一隻老鼠....)
還有張開大口等待的空頭..
到最後他們只能用超低價、零元甚至負值去賣,
以求不用履行合約的交割,
因為生產者完全可以依契約要求履約交割,
至於東西有沒地方存放,如何運輸,
完全不是生產者的責任,
而是期貨的買方,也就是上面買了榴槤合約的投資者。
而在真正的期貨市場中更慘,
因為期貨商為了避免投資人沒有在最後交易日平倉,
造成違約交割,(沒記錯的話,除了投資人要賠,期貨商也有連帶責任)
所以期貨商和投資人間的契約會規定,
最後交易日的某個時間後,未平倉契約會由期貨商帶為平倉,
21那天剛好是5月份合約的最後交易日,
開盤前有接近11萬口未平倉
收盤只剩1萬3千口,
也就是有9萬5千多口跳樓平倉,
這種情況下,完全是買方市場,
逃生者只能少輸為贏。
當然,為何低價承接的廠商不多呢...
因為油庫快滿了.....
原油存儲也是有損耗和成本的,
在算算庫存消耗速度,
剩下的空間要放者等後面再用更合乎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