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股災到上個月蠻多隻股票.幾乎都是跌破重要支撐就要買主力洗人出場後就大反彈.技術分析這個也蠻久以前的東西了其實可以想一下10多年前的環境跟現在差多少線圖都在那邊全世界的人都會看技術分析會發生什麼事情 ??
為什麼你會認為在一堆不靠技術分析做交易的大資金底下, 能靠技術分析賺到超額報酬?你有看到外資用技術分析進退場嗎?倒是一堆奈米戶跟名嘴分析師在教人家用技術分析是我太嫩看不懂, 還是你太嫩注定要繳學費? 好好想清楚吧....ps: 我沒有說技術分析賺不到錢, 我在意的是有沒有辦法獲得上面那幾個紅字, 也就是比你歐印大盤還賺得更多
rock255 wrote:技術分析這個也蠻久以前的東西了其實可以想一下10多年前的環境跟現在差多少線圖都在那邊全世界的人都會看技術分析會發生什麼事情 ?? 全世界的人都不會, 投資人平均報酬率假設是10%全世界的人都會, 投資人的平均報酬率依然是10%市面上那麼多教技術分析的書, 要獲得資訊真的沒什麼難度, 可以基本假設大家都會了, 就算不會也可以馬上查而這10多年來, 我就沒看過人家教怎麼分析基本面, 怎麼看財報所以我認為要獲得超額報酬, 看過去(技術分析)是沒有用的, 懂得一家公司的營運狀況更重要
Qing-hua wrote:2021-03-16 9:38 25樓......挑股三大邏輯前後順序......(恕刪) 感謝Q大分享心法(邏輯)比招式(技術分析)有用!個人認為您第二點的籌碼面會呈現在第三點上表現…量縮價穩橫盤整理時意味著籌碼面應是安定的,所以個人從來不去看籌碼面…整理期間越長代表籌碼面越安定…做價差的短線客對籌碼面或許相當重視?
MiPiace wrote:你這不正是在技術分析...(恕刪) 誤會了,我是說技術分析落後但沒說他沒用。我也說了「順序」技術分析是落後的指標,所以不應該把放在優先考量甚至唯一考量。首先要先考量公司基本面、籌碼狀況最後才是量價穩定後找買點,但技術分析不能站在前面因爲它是落後指標,這是進場邏輯。出場邏輯反之,要不要出場也不能依靠落後指標。而是公司獲利能力還在不在、籌碼是否開始不乾淨,最後才是看量價。但我從不看KD、RSI、布林通道甚至我在看量價的時候我連均線都會取消掉不看,只看「量價」。這樣懂了嗎?
Qing-hua wrote:營收獲利穩定有題材、籌碼乾淨不渙散、量縮價穩橫盤整理找買點進場。 這三個方法哪一個不是落後指標?只要等到公告後才知道都已經等於反映了已經反映的指標哪一個不是落後指標?而你卻想用落後指標來預測先行指標(股價)不是本末倒置嗎?
萬教 wrote:感謝Q大分享、心法比...(恕刪) 沒錯,所以在籌碼不乾淨的時候,講真的我們看到的技術分析的K線都是主力用錢畫出來的。但籌碼是用錢堆出來的,要操作相比量價難度稍高,在往前推營收財報等基本面就會是更穩的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