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13樓是正解。就像前幾個禮拜有一則新聞,有家外商銀行在臺分行要出售。據說有五家同業出價,新聞報導說,有一家價格出得很高,被懷疑只是來喊價的,故意拉高價格,讓另一家志在必得的金控被迫出更高的價格買下外商銀行,造成這家本土金控成本墊高。新聞來源:花旗賣消金 傳業者插花喊價louiekuo wrote:徐董也是我的前老闆,我個人認為台灣在併購這類場合M&A,像他這麼精明的老闆沒幾個。表面上看似大砲性格、有話直說,但背後多有些籌謀,常常讓對手摸不清楚虛實...搞不好就是逼對手出高價,來買下他原本就視為雞肋的標的!
louiekuo wrote:徐董也是我的前老闆,我個人認為台灣在併購這類場合M&A,像他這麼精明的老闆沒幾個。表面上看似大砲性格、有話直說,但背後多有些籌謀,常常讓對手摸不清楚虛實...搞不好就是逼對手出高價,來買下他原本就視為雞肋的標的! 不過相比家樂福,愛買在台灣市場更像雞肋吧?
用戶名稱... wrote:統一有優先承購權 你是不是誤會什麼了,優先承購權也只是同條件下,又不是可以隨便統一喊價徐只要出的夠高,統一的購買成本就會墊更高對徐來講,買到是意外,沒有買到,至少也墊高市場競爭對手的經營成本了對統一來說,他們敢放嗎,如果是反過來統一6法商4可能會敢放但現在法商的持股六成,誰吃走誰有經營權(之前的總經理都是法國人)法商在經營的時候可能還會跟統一溝通,換成徐我看統一就變成單純投資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