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大部分投資人是細水長流型,固定或不固定,長期小額捐款。我的「資產要到多少錢,才捐一筆大的」的思維方式比較奇怪。可能是看了阿土伯的新聞被影響了。就好像看太多演藝圈的新聞,就以為一般人也是那樣在做事情的。
資深股民阿土伯(李金土),在股海浮沉50年,被封為菜籃族代表的他,見證台股上萬點的輝煌,也熬過金融風暴,台股跌破4千點的黑暗期,他最高曾累積到10億元身價,但也經歷數千萬元一夕蒸發的慘痛教訓。走過半世紀的投資經驗,現在他深深體會到「貧與貪在一點之間」的道理,如今,他求勝的準則,是挑配息5%以上的大型股長線布局,繼續再戰股海。「我現在只做『長期投資』,至少放1、2年以上,求穩定的股息股利。」阿土伯超過9成資金投資在股市,手上持有股票百餘檔,面對記者追問總金額,阿土伯和兒子都異口同聲說:「唉啊,這個不要講啦,你們也不要去預估。」
青草膏 wrote:我家很窮,還有房貸,家中有生重病花一堆錢,但 每年我們兄弟姐妹及親戚集資幾萬元,捐給急需用錢的在地縣市家庭,救急不救窮 請問如何得知 -- 急需用錢的在地縣市家庭 ?捐款管道為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