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之影 wrote:這圖,這個是銀行買的...(恕刪) 是的,複委託走交易室,在卷商也有買,因為有些銀行有債卷質借功能比較彈性,所以偏好到銀行買,若膽子大點的人可再借錢出來買安全性高的A等債,同套資金可創更高收益,不過我膽小沒敢那樣做
風暴之影 wrote:銀行不是除了價差(通...(恕刪) 股市和利率高點時不要買公司債應該買美債。後面會出現金融風暴公司債很容易變壁紙。資金會跑去美債避險。2008年時全部投資商品都大跌只有美債和黃金上漲。
風暴之影 wrote:銀行不是除了價差(通...(恕刪) 我有在同一天比較銀行跟卷商給的價格,銀行沒比較高甚至還低一點點,當然有能力的人開海外卷商買應該會更便宜,至於手續費,管理費就要個別去談了,有的可全免(他們說的就姑且相信吧 ),而有的像匯豐就比較硬手續費只打點折管理費一定要收,你有興趣可找熟識的銀行跟卷商談談
風暴之影 wrote:哈,昨天大跌,說真的...(恕刪) 理專每天都傳資料給我我相中的標的愈跌愈多[殖利率愈來愈接近我的期望值],真的好心動啊!今年度我可能還要繼續投入約50萬鎂元[被動收入來的資金]繼續買債不知道這樣的策略是否是對的,還是很糾結啦。我現在的想法是不動到我的美元定存部位,持續將被動收入[含債息與定存利息]投入美債海外所得超過670萬元好像也只是扣20%,但是國內的利息收入超過27萬元以上,可能會推升所得級距這也就是面臨很大壓力自己的本業所得如果太多,稅賦會很重,難道真的因為稅賦要被動退休了嗎?
17F wrote:理專每天都傳資料給我...(恕刪) 收入夠高國籍就轉新加坡吧,新加坡海外所得好像免稅,台灣這邊的收入就變海外所得了,再把收入贈與老婆,夫妻贈與免稅,這樣台灣這邊錢也合法了,我記得曹老闆好像是這樣用的。
負交感失調 wrote:我有在同一天比較銀行...(恕刪) 我開國泰群益券商,還有台新國泰銀行副委託,我都同時比價4家,通常銀行貴一點,而且券商高單位報價好像不一樣,券商還可以自己掛自己想要的價格,我上次低掛0.9,後來晚上國外有跌下去有成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