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錯誤一堆的文章,還好沒在01出現

風清雲淡是日常 wrote:
定期定額買進,在某些...(恕刪)

勝率,是我自已定的名詞。
如果不好理解,可以用不同的名詞來說明。
對一隻股票作基本分析,最終的目的,是要給該股票做一個定價(合理價格)。
例如比較好懂的中華電,如果你分析起來,120元是你覺得可以投資持有的價格,那120元就是你的定價。
我把這個定價給他一個勝率,例如60 分,60分是我覺得可以放心持有的價格。

不要管我講的勝率,就直接看定價就行。
如果現行股票比你的定價低,那買進風險就比較小,差距越大買進就越安全。
這個差價,就是專家講的安全邊際,安全邊際越大,買進就更安全,投資獲利的機會就提高。
你可以設一個安全邊際值來買該股,這樣比定價低的股價,買起來就更安全了。
安全邊際高低,跟我自已簡化的勝率定義,意思是接近的。
安全邊際大,就比較有利可圖,就比較容易賺錢,說勝率比較大我覺得是合理的。

定價確實是一直變動的,有的很穩定(如中華電),有的變化非常快。
定價是一個綜合判斷,很主觀的東西。每個人對每一隻股票的定價應該是不同。
我的定價通常來自該股的經驗,加上公司各種競爭力判斷,如經理人可靠度,行業別的穩定度,競爭力,產業景氣位階,加上細到每季營收,毛率,營業費用,業外收益,匯率等等的變化。
也許再加上股市冷熱,市場覺得合理的 本益比更完整一些。
談起來長篇大論,但實際沒這麼搞工啦,就是依照主觀的判斷,加上外界餵進來的訊息,給它一個新定價。

基於定價隨時間變化,所以你說的 300元買進勝率高,還是 500元,答案就不一定了。要看你當時的綜合判斷。
以台積為例,如果沒有 ai 的出現,也許台積合理價位是 550 元,但現在 ai 需求這麼強烈,台積合理價位改成950,我覺得好像也還合理。

台股算是地表上超強的股市,買大盤etf,定期定額,實在找不出破碇。
所以別人這樣買,我只能說不錯。
有時別人問我這樣可不可以,我通常還是勉強說可以,因為這樣操作,也許是他最好的選擇。
但我自已不會這麼做。我無法對一隻etf 定價,也無法隨時間改定價,我無法判斷一隻 100元的ETF, 我放個5年10年,到底會不會賺錢。
風清雲淡是日常 wrote:
因為工作之便,我每個月都可以看到該公司的財報
所以,我能持續不間斷的買入
只是觀察
1.公司高層有無不當高額花費
2.海外子、分公司有沒有藏貨
3.公司業績的成長與衰退與同業間的比較
4.會計師有無保留意見
等等
只要公司正常營運,前面的累積的底蘊
絕對可以抵擋後面的營運風險
就算不能即時回穩
但也能夠以時間換取空間
更何況,這家企業當時在電子業中算是少數的自有品牌
也是龍頭企業
雖然在後面分家出去了..(恕刪)

龍頭股定期定額會失敗的例子,我是可以舉例的。
底下是我南亞的操作,過了太多年,不記得細節,差不多在2021 年因南亞的銅箔基板,我把它定位為帶有成長性的防禦型股票。成長性的防禦股,我有些偏好,所以持股比例算大的。
報表中可以看到我2022年5月執行停損了,原因現在記不起來,似乎是我看到 Q1 毛率往下掉,eps往下掉,加上烏俄戰爭,應該是當時我給它定價往下調了,在84元執行基本面停損出清,之後低點回補一部份,但也不久就出清了(賣出時間在 8/15,應該是 看了Q2財報的反應) 。
現在股價是 44.4元。
可以粗略計算,當時執行基本面停損,整體績效就維持正數。
如果持有到現在,我要賠幾百萬。
如果繼續低檔加碼,我會賠死。

這隻大概可以說明,我為何要一直追蹤基本面調整定價。如果定期定額,或馬丁格爾買入, 忽略了基本面的變化,我會死在這隻龍頭績優股。
MiPiace
確實 etf 把獲利風險均化後,遇到我舉的例子機會比較小,但還是存在就是了,0056 在南帝,宏達電都賠了不少,只是均分後,影響就沒那麼大。 指數型如0050 風險就更小了。
風清雲淡是日常
這個就是產業龍頭取樣的不同,或許我的庫存那就是倖存者偏差,只是他目前現在也不是龍頭股了,只是我的成本夠低,經營情況還算穩定,有很大的一塊護城河空間
依照貼文
我個人的理解
如果要採取本多終勝的方法
那麼就必須握有一定的資金
照他給出來的表格來看這個預設金額是
6億4仟6佰萬
那麼因為是本多終勝資金
所以不能有其他用途
因此也不會有其他獲利
所以這6億4仟6佰萬是卡死在這上面的
那麼在股票從100跌到50 再漲回150
雖然購買金額只有1600萬
但實際成本是6億4仟6佰萬

就好像是一間公司有6億4仟6佰萬
拿了1600萬出來做生意 賺了3200萬
看起來獲利好像是200%

但對於整間公司來講獲利能力只有
3200/64600=0.0495356037

嗯......我是來訓練理解能力的
ckyani
認同
說國語
是一直攤平的意思?

那要看標的了

如果是黃金的話
應該會成功

如果原油
曾經負數一次就全部殲滅了

如果是個股
看公司了
MiPiace
[+1]
MiPiace wrote:
本多本少的操作,個人都經歷過,一些體會簡述如下:本少的投資組合模擬 本多的組合,通常不會太難。本少一樣可以配置防禦的部份,去作一套類似效果的配置。考慮本少效率差,所以也許沒分得那麼細,但拿出一部份來防禦,大部分的情況是可以做到近似的效果,本多的投資組合要去模擬本少的組合,常常存在難度。本少的,可以不要防禦,例如直接配置三隻攻擊股猛攻。本多當然也可以這樣配置,但通常存在問題。本多的人,成份股太少隻,每隻的總額就太大,除非心智鍛練過,否則就會造成心理壓力。總額太大,買進賣出量太大,就沒辦法操作成交量少的股票。就算成交量不錯的,一次要買進買出比較大的量,常常會失去好價格帶,或是跟本就買不滿。所以本多的 ,沒辦法像本少的一樣,配置三隻中小型股票猛攻。交易效率也不好。這樣往往造成在多頭時,無法像本少的,達到高績效。本多的,除了交易操作比較黏外,有時還要考慮本太大產生的稅賦負擔。有時需要避除息而造成績效上一些損失。個人經驗,單純就操作面,論績效,本少的還是比較靈活,反而有優勢。我現在資本算比較大,我的投資組合裡,也含有不少成交量比較少的股票。流通量少的股票,買太多就是風險。所以常常流通量小的好股,無法買得太滿,就無法賺得太滿。


風險也包括流動性風險,一個在外流通股數少的股票不易變現,也通常會出現買賣價高低差大,不易搓合成交.
投資資金較少能創造的績效一般會比大資金的報酬率好,因為少了資產配置及選擇標的多所造成的成功率下降,以致績效下降.
但大資金比較能分散與平衡投資不同標的,無形中又能降低單押造成的虧損數大(當出現虧損時)的不利,不過,也自然會因為分散不易集中個股出現大獲利的優點,總的來看,資金量少要創造高報酬率較資金量多來的容易.
guest2000 wrote:
風險也包括流動性風險,一個在外流通股數少的股票不易變現,也通常會出現買賣價高低差大,不易搓合成交.
投資資金較少能創造的績效一般會比大資金的報酬率好,因為少了資產配置及選擇標的多所造成的成功率下降,以致績效下降.
但大資金比較能分散與平衡投資不同標的,無形中又能降低單押造成的虧損數大(當出現虧損時)的不利,不過,也自然會因為分散不易集中個股出現大獲利的優點,總的來看,資金量少要創造高報酬率較資金量多來的容易.

同意你的看法。
我談的問題,目的只是點出不同的特性。無關對錯。畢竟股票投資偏哲學,不是科學。
我談本少彈性好。
但你說的本多的好處,我也認同。
本多後如果有能力掌控整個資本,確實可以過得比較好。如果不比績效,隨隨便便組個風險低一點的組合,賺的錢就夠一家人過得很好。
IdPwos wrote:
就好像是一間公司有6億4仟6佰萬拿了1600萬出來做生意 賺了3200萬看起來獲利好像是200%但對於整間公司來講獲利能力只有3200/64600=0.0495356037

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小時
如果有一個人每天花8小時去上班,可以賺3000元
另外一個人每天花16小時去上班,一樣賺3000元
按照你的意思,其實兩個人的日薪都是一樣的,兩者讓你選擇,你會選擇去花16個小時上班的工作?

若按照你們兩位的意思,單項投入的報酬率評估,是用整體資產的規模來計算,就會陷入無法確實評價報酬率與風險的陷井而不自知。

我還曾看到他另外一文中,有關他實際損益神奇的表述,他曾貼出買入輝達,隔天賣出價差賺3或4個百分點的紀錄,然後稱賺翻了;另外一篇文中,拍照大曾經問他停損怎麼弄,自稱跌價3%就停損,然後該筆投資只佔他資產20%,所以停損只有0.6%的損失,呵呵…。前後不一的標準,賺錢要用單次獲利來評價,損失要用整體資産規模來算…
dialog
雖然我也不是很同意原文大部分說法. 但我想他要表達是這意思
風清雲淡是日常
dialog現在看來我寫的不是很清楚完整,等下班後我整理一下想法,我在後面回覆
回23樓Id大

單一個股報酬率是用該個股的成本計算.
整體帳戶報酬率是用整體的成本去計算.
本多終勝的確應該用整體成本去算.
所以整樓只推這篇
本多終勝資金配置難以控制.雖然勝率高.但最終卻是效益低的整體帳戶低報酬

實際的本多終勝執行方式是
1.先規劃策略每跌多少%買多少%
所以馬上可以看出問題
須先提出一筆計畫資金----本多就假設1億
但第一筆投入的股票也許只有本多(1億)的2%
因為之後要執行 4%在之後8%等等的本多終勝策略
最終結果是勝了 但獲利該以1億成本去看待

整體帳戶報酬率 需面對閒置資金的0報酬
IdPwos
是的
風清雲淡是日常
如果一個帳戶只有一個投資標的,報酬與風險評估,要用整體資產規模計算我沒意見;如果不只一個投資標的,那…
ckyani wrote:
整體帳戶報酬率 需面對閒置資金的0報酬

「股神」會說閒置資金他拿去定存,所以不是零
風清雲淡是日常
[笑到噴淚][笑到噴淚]
風清雲淡是日常 wrote:
每個人的一天都是24...(恕刪)

感覺這位 唬神 的投資是回合制,不是一般的投資組合,哈哈。

沒看過他提投資組合。
好像大部分時間是空手。
然後久久下一注,
不是大賺一筆,
就是賠3%,比個勝利✌️手勢完美離場。
怎麼做,結果都是神~


他用回合制為出發點來算每一回合績效,這樣一切計算就合理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