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清雲淡是日常 wrote:
定期定額買進,在某些...(恕刪)
勝率,是我自已定的名詞。
如果不好理解,可以用不同的名詞來說明。
對一隻股票作基本分析,最終的目的,是要給該股票做一個定價(合理價格)。
例如比較好懂的中華電,如果你分析起來,120元是你覺得可以投資持有的價格,那120元就是你的定價。
我把這個定價給他一個勝率,例如60 分,60分是我覺得可以放心持有的價格。
不要管我講的勝率,就直接看定價就行。
如果現行股票比你的定價低,那買進風險就比較小,差距越大買進就越安全。
這個差價,就是專家講的安全邊際,安全邊際越大,買進就更安全,投資獲利的機會就提高。
你可以設一個安全邊際值來買該股,這樣比定價低的股價,買起來就更安全了。
安全邊際高低,跟我自已簡化的勝率定義,意思是接近的。
安全邊際大,就比較有利可圖,就比較容易賺錢,說勝率比較大我覺得是合理的。
定價確實是一直變動的,有的很穩定(如中華電),有的變化非常快。
定價是一個綜合判斷,很主觀的東西。每個人對每一隻股票的定價應該是不同。
我的定價通常來自該股的經驗,加上公司各種競爭力判斷,如經理人可靠度,行業別的穩定度,競爭力,產業景氣位階,加上細到每季營收,毛率,營業費用,業外收益,匯率等等的變化。
也許再加上股市冷熱,市場覺得合理的 本益比更完整一些。
談起來長篇大論,但實際沒這麼搞工啦,就是依照主觀的判斷,加上外界餵進來的訊息,給它一個新定價。
基於定價隨時間變化,所以你說的 300元買進勝率高,還是 500元,答案就不一定了。要看你當時的綜合判斷。
以台積為例,如果沒有 ai 的出現,也許台積合理價位是 550 元,但現在 ai 需求這麼強烈,台積合理價位改成950,我覺得好像也還合理。
台股算是地表上超強的股市,買大盤etf,定期定額,實在找不出破碇。
所以別人這樣買,我只能說不錯。
有時別人問我這樣可不可以,我通常還是勉強說可以,因為這樣操作,也許是他最好的選擇。
但我自已不會這麼做。我無法對一隻etf 定價,也無法隨時間改定價,我無法判斷一隻 100元的ETF, 我放個5年10年,到底會不會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