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薪休假」恐慌症 勞工界蔓延

phila wrote:
討論這個都能見縫插針...(恕刪)

我想大大可能誤會我的意思了@@

「放假」是一個可以做任何事的時間,不管是要睡覺、看一整天電視、或者是吸收新知、增加收入等,都是很好的時間。

但是「無薪休假」代表的是收入減少,如果不曉得該做什麼,不如想想怎麼增加收入,網拍、小型創業、直銷、業務等都是很好的增加收入的機會,甚至有一點小本也可以投資股票、基金、外幣。

前面有說過,直銷並不是我的終點,而是一個邁向未來的踏腳石,會不會永遠都做這一行很難說,但至少能夠讓自己不用擔心「生活」的問題,也有多餘的小錢去「滾」。

會發這那篇文只是單純有感而發,想到過往的一些情事罷了,希望不會引起太多的波欄
墜落天使 wrote:
我想大大可能誤會我的...(恕刪)


就己經無薪休假了,還會有什麼閒錢丫,

直銷的大部份不是都要先花錢買產品嗎?

難道大大介紹的直銷是不用先花錢就有免費的試用的產品?

試用完之後覺得不錯,然後不用花一毛錢只花時間和口才來推銷你的"產品"?
公司賺錢老闆吃肉員工喝湯
公司倒閉員工吃風老闆吃官司
>公司倒閉員工吃風老闆吃官司

不盡然吧?

雙手一攤宣佈破產, 難道要抓去關嗎?
我愛咖啡 wrote:
就己經無薪休假了,還...(恕刪)

哈哈~你說到重點了!小弟用比較客觀的角度幫您分析^^

小弟本身接觸過的直銷公司不下數十家,決大多數的直銷公司是沒有所謂的「免費試用包」(題外話:小弟的公司是有),甚至連聽說明會都要付費,這當中牽扯到了所謂的市場心裡學,但以實際面來說,許多的直銷商是以此為賺外塊的手段,而這裡面的公司都是排行台灣前十大營業額的公司。

為什麼會這樣,說起來可能要花掉好一大篇,但簡單得說就是制度設計「出了問題」或「不符合市場潮流」,建議您看看「這篇文章」,大約就可窺見其中一二。

同樣的,不花一毛錢來推銷產品,是不是有可能?答案是否定的。任何一種投資都必須先付出代價及風險,直銷亦然,但「先付出」及「後付出」就有很大的影響,要領取收入不可否認的必須要先花一筆錢加入(依照直銷公司的不同,加入的金額從三千塊至一百萬皆有,其獲利差異比約10~20%)。但擁有客戶再付出,是從已知的收入中扣除掉部分支出;若沒有客戶就先付出,則是很普通的「投資」。兩者最大的不一樣在於,選擇前者的壓力較小,而選擇後者則必須具有相當的決心。

直銷是不是賣產品呢?答案是YES。但出發點的不同會影響到收入及心態的不同,舉例:
大賣場裡面一定會有產品,但若你是企業主,你是在推銷「加盟」而產品只是獲利工具;但若你是大賣場裡面的業務員,那就很單純的是在推銷「產品」,兩者同樣是有「產品」的存在,但取向完全不同。

以制度來說,責任額越高相對就要賣越多產品(換句話說就是業績),但若只是維持小小的基本責任額,那單純就只是「購買產品來使用」,自己在做的就不會只是在「賣產品」,更多的時候可以放在「加盟」上,更甚者有些直銷公司是直接給你「錢」去補足責任額,讓直銷商不用去負擔任何費用。

希望這些說明對你有幫助~有問題再問我吧!
matika wrote:
>我的一個朋友...(恕刪)


+1 這本來就不是一個人的功勞
永遠不是..
他如果沒有後面的工程師, 哪來的研發
如果沒有生產線, 哪來的產品
如果沒有投資人的青睞, 哪來的經費
別把自己膨脹了
我講一些自己公司的福利好了

自己服務的公司 有些假日原本不休都有錢拿 現在完全沒有了

這些福利是公司進來的時候 說要給我們的 現再說變就變

我蠻懷疑今年的年終可能也會沒有 更別說尾牙了...搞不好請你吃水餃...

這叫做工體時艱嗎?? 主管減薪還可以活下去 請問OP放一大堆無薪假 是要幹嘛??
自我感覺良好是阻礙國家的進步~~不是愛國的表現~~
Roadstar wrote:
+1 這本來就不是一...(恕刪)

+1 這種嘴泡王,
我們公司之前碰過一個,
剛來公司整天說幫前公司作多少業績,
因為自己不懂也不花時間,
每次去客戶那裡都要拉工程師或PM,
然後抱怨公司離職,
到別家公司又在外說在我們公司作很了不起業績
公司營業額加起來也沒他嘴泡的多
諾貝爾獎得主:金融危機至少持續1年 經濟復甦是幾年後的事

鉅亨網查淑妝‧台北綜合報導

1972年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肯尼斯.阿羅
(Kenneth J.Arrow)昨(3)日在香港中文大學進行演講
,對於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他認為整個經濟危機至少還
要持續 1年左右,較悲觀的預測是經濟衰退將會持續數
年。

《香港文匯報》報導,Kenneth J.Arrow表示,由
於投資者在此次金融海嘯中損失慘重,流失大量資金成
本,需要一段時間慢慢恢復;其次美國次貸爆發的最大
誘因是民眾沒有儲蓄的意識,過去以來儲蓄利率為零,
現在人們認識到儲錢的必要性,但這需要一段時間積累
。因此他預計經濟復甦應該是幾年以後的事情。

「股神」巴菲特(Warren Buffett)今年投資損失約
136億美元,問及Kenneth J.Arrow過去一年的投資情
況,他透露,他自己在股票方面損失超過30%,看來連
著名經濟學家也無法預計到目前的經濟狀況。

Arrow笑稱,經濟學家專注於研究經濟理論,在實
際運用方面並不是萬能的,就好像生物學家研究蝴蝶這
種昆蟲,但並不是說生物學家就能學會像蝴蝶一樣飛翔
好恐怖喔
最近聽到很多無薪休假減薪的消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