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基金經理人第二季操作策略就是將資金換到apple supply chain. 但是因為大家策略都相同, 能買的標的, 流動性夠的股票也不出那幾間, 配合市場一堆游資, 所以老早就把該漲的空間漲完了, 這些外資券商的研究報告, 有的是要幫客人抬轎所以往上喊, 有的是你才剛喊買進兩三個月, 怎麼可能馬上降評, 外資券商內規不准研究員這麼短線, 所以你才看到明明大家都知道要下來了, 還往上墊目標價的詭異現象. 當然有些二三線的外資券商, 只是為了打出名號, 所以通常會喊一個很離譜的高價來吸引注意, 要不然大家都說買進, 你有什麼跟人家不一樣的地方?我想出國旅行 wrote:早在三月初那時22X...(恕刪)
買股票就是看在公司的獲利能力,但這支獲利能力雖佳,每年每股賺的有14元,18元,卻以需要保留現金擴大投資為由,股東每股不是拿6元就只有5元的現金股利。這種盈餘只有27%給出錢的股東的公司股票,豈止小氣能形容,是把投資人當白痴在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