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的一點小看法

NICK吳 wrote:
這幾項 中肯!! ...(恕刪)

其實包括這幾天電信商499方案的市場爭奪就可以看出全局
未來手機價格將會一直掉
零組件商毛利將會一直壓縮
在沒有killer應用出來前 (我現在真的看不到有killer應用)
包括組裝廠富士康在內都不會好過
有肉的在軟資訊 也就是大數據
也是三熊要殺ARPU也要取得的戰略地位

至於鴻海 帝國已在下坡了
減資更擺明了從台灣鴻海向市場籌資的需求不在
不用在台灣增資投資海外
別再跟我說可以用借錢發債方式籌資
增資就是公司還有更好的投資需求
減資就是錢已經多到沒地方去了
拿股東的錢免利息這是最普通的概念
這次同時減資但加發一點公司債只是演戲
而就算持了85%的FII又如何?
台灣的股東權益只會跟著FII動
那就是金錢數字遊戲 只要買FII就好了

FII在上証掛牌更直接表明未來籌資中心會在大陸
但也只會在大陸做投資
因為中國資金無法輕鬆出海

鴻海在從20年前
財報就沒有法人真正看懂
操盤手的長官連電都無法電
因為事業體太散了
model估不出來
也不準

鴻海在台灣的股票就算下週一高開
在回補空單後我會陸續下鴻海空單
台灣鴻海這邊就是一個空的牛奶盒
不具價值
等FII掛牌買進
一買一賣
直接套鴻海帝國的股東權益出來




智慧手機市場這6年多來,高速成長,帶動了台積電,鴻海,DRAM,Flash 這些工廠的營收和獲利突飛猛進...但智慧手機市場已經成熟,換機速度放緩,沒法像過去高速成長...

虛擬貨幣,只是暫時讓 台積電可以暫時止痛,但這個投機泡沫,很快就會爆破... AI 和 車用市場,短期內可能也無法遞補 手機消失的需求.未來幾年還不知哪樣新的明星商品,能夠熱賣狂銷,足以遞補 過去手機的重要角色...台積電也下修今年的成長性.

intel過去是呼風喚雨的半導體龍頭,隨著 PC技術成熟,效能超越一般人的需求後,全球換機需求下降後,intel 的地位也大不如前了.
此文與閒聊區版意不符, 故刪除以符合此版新方向.
Kin Wu wrote:
回䨱dr.mered...(恕刪)
謝謝Kin大的部份支持,我在情感面支持郭董。但現想想為什麼郭董還安排小股東去龍華廠開戶的事嗎?你就會知道他用心良苦,所以,接受他的安牌吧。
台灣減資,大陸增資,你覺得是哪裡有問題?

台灣減資,大陸增資,你覺得是哪裡有問題?

台灣減資,大陸增資,你覺得是哪裡有問題?
已經有小三(FII),何需要大老婆(鴻海),大老婆已經老了,所以要瘦身美容了,才能比的上,年輕活力的小三。

dr.meredith wrote:
其實包括這幾天電信...(恕刪)


認同大大看法

其實市場上一定有人知道元大台北這個卷商一直在賣鴻海集團的股票
而且只出不進,我不知道是誰,但是他真的有很多鴻海集團的股票
GiS業成股本才33萬多張就賣掉5萬多張
鴻海到星期五當天都還是賣超第一名,賣了四千多張
這些是誰有這摸多股票可以賣?????

企業賺錢來自社會,企業籌資來自資本市場
籌資本無對錯
希望有良心的企業不要忘了回饋他籌資的地方

股海的真相 wrote:
其實市場上一定有人知道元大台北這個卷商一直在賣鴻海集團的股票
而且只出不進,我不知道是誰,但是他真的有很多鴻海集團的股票
GiS業成股本才33萬多張就賣掉5萬多張
鴻海到星期五當天都還是賣超第一名,賣了四千多張
更妙的是很多人都不知道...

元大台北 表面上是內資劵商....但星期五 透過元大台北 大賣 群創和鴻海各四千多張, 證交所全部把它們列入 "外資賣出統計", 這表示有 境外法人 或 鴻海的境外公司 ,透過 元大台北 在賣出股票.

其實現在 國內劵商 也可承接 外資法人的委託單,像是 永豐金設有國際部,有時看到 永豐金大賣幾千張面板股,但這些 賣超 是被證交所 歸類在 外資賣超統計表裡.

國內法人,會故意匯撥跑去外資劵商下單.... 境外法人也會故意匯撥跑去 內資劵商下單...不能用 劵商分點,來區分內外資的買賣超張數...

證交所可能是用 "身分"來分類並統計內外資的買賣超. 但大戶也許有辦法搞到 假外資或假內資的身分,來誤導其他投資人.
cafm wrote:
算 算 算 減資 沒...(恕刪)
配2元一定是利空吧,再順便減肥退2元,讓人以為是4元,真的很多人認為是配4元
Kin Wu wrote:
我知道我不冷血, 我知道我有情有義, 大家都説投資要絶情絶義才能成事, 我想那不是真正的我, 我會留下部份資金和鴻海同進退, 賠了,不後悔, 畢竟過去它實在幫我太多太久.....(恕刪)

樓主說自己待過董辦,難道不理解冷血/鐵血就是郭董行事的風格嗎?
需要你的時候跟你手牽手,不需要你的時候吃了你
早年很多供應商就是這樣明裡合作暗裡吞併成就所謂"垂直整合"的霸業
直到今天仍在往來的供應商都是月結90以上,現金貨款被鴻海大量積壓
即使是內部戰功彪炳的高管如蔣浩良戴豐樹鍾依華謝冠宏這些人的去留你應該也不會不知道
現在離開鴻海居然談起感情來了
投資跟經管一樣需要的是理性,不是情緒性的執念
魅族手機跟聯發科合作十幾年,去年也是改用高通方案
供應商不長進的時間點你去談感情,結果就是丟掉市場自己死掉
市場很現實,資本很現實,郭董更現實
你,也應該現實一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