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牽動外資及企業出走潮 馬雲:中國企業好日子不多了..

chiashin wrote:
印度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恕刪)


任何新的工廠完工, 都代表分掉中國的市占分額. 每一個廠都會削弱中國生產基地的重要性, 也造成中國產能走向供過於求, 也讓美國得到更大空間對中國加大貿易報復. 這些國家有很多窮人要養, 他們的目標非常一致, 花十年二十年也要取代中國的生產基地地位. 美國開始提供了良好的機會給他們, 而這些國家也認真起來了.

而且影響中國GDP的金額不只是單單那座廠的營收, 要加上中上游原物料, 水電工資運輸, 銀行融資的影響數都算進去, 對中國的GDP影響至少是3~6倍.
vspebrian wrote:
任何新的工廠完工,...(恕刪)
七八年前,中國刻意大幅調升基本工資,不少產業就已經開始外移了
近三四年,因為環境汙染問題,中國主動淘汰了不少高汙染產業
然後呢?中國經濟崩潰了嗎?

不如你說一下,你覺得貿易戰的結果會怎樣?
vspebrian wrote:
我認為, 本來就該第...(恕刪)



。。。。。
至於供應鏈那小事啦, 電子業老闆現在開完股東會之後就全都跑出國找地蓋廠, 全都忙死了, 找不到人, 大部分電子業老闆們根本不在乎什麼手機電腦appleWatch有沒有下單到中國了。。。。。
。。。。。
看来你好像认识很多很多的老板!
他们在干什么你都知道!
太强了!
能不能说说,
供应链是小事?
是多小?
为什么是小事?
请多多指导一下吧!?

chiashin wrote:
七八年前,中國刻意...(恕刪)


看法喔.... 美國人的工廠與訂單要離開之前, 當然要先把中國關稅與仿冒問題先解決一下, 否則移到印度東南亞生產, 不就是關稅要付給中國更多. 告仿冒也告不贏.

不過, 中國購買美國產品的比重太低了. 中國內需沒有太大利潤, 因此該走還是會走. 但是走之前, 也會希望美國政府也要把中國產品關稅拉高. 以免中國賺了美國市場的錢之後, 反過來打美國在東南亞印度工廠的市場

沒降關稅之前, 美國工廠走不走得了, 就看中國老百姓有沒有抵制美國品牌. 如果抵制了. 那就可以走了. 如果不抵制, 會捨不得走.

至於什麼環保, 那只是中國在自high. 當成工業生產走向衰弱的藉口.... 你要環保, 連中國自己的工廠都會走. 根本不用美國301條款幫忙..... 要環保就沒有2025中國製造的條件了. 你又要內需自我供應, 又要外銷成長, 產能擴增還要環保, 天底下沒有這種事.






sking17 wrote:
。。。。。至於供應...(恕刪)


中國那邊後知後覺, 也沒辦法.... 川普參選, 拿對抗中國貿易逆差的政見奏效, 不僅贏得總統選舉, 民調也攀高, 如果國會期中選舉又贏了. 甚至還連任, 那其他深陷經濟低成長高失業的國家, 他們保守政權與候選人不會仿效嗎?

澳洲,日本,韓國,英國也已經跟著開始反對中國製造, 再過幾年, 反對"中國製造"成為全球政治流行的顯學. 那新興國家需要擴充多少產能來配合這個趨勢呢? 台灣的大老闆們當然忙死了. 急著開產能, 最好你們中國美國鬥得兇一點, 這樣新廠一開動就天天滿載. 股票大漲數鈔票. 快樂得不得了. 誰要要顧那個中國會怎樣? 舊廠滿載沒亮點, 股票不會漲

拉走產能當然不能三個月半年就拉光. 有人躁進, 有人被買主逼著去, 有人觀望. 不過最終仍然是會成功, 畢竟那邊工資低很多. 中國與美國這樣玩, 只是困獸之鬥而已.





vspebrian wrote:
中國那邊後知後覺, ...(恕刪)

不要在这边避左右而言他!
没有用的。
就会达你说很多公司是那些公司?
是那些老板?
怎么供应链体系没有建立也可以生产?
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强的?
vspebrian wrote:
看法喔.... 美國人的工廠與訂單要離開之前, 當然要先把中國關稅與仿冒問題先解決一下, 否則移到印度東南亞生產, 不就是關稅要付給中國更多. 告仿冒也告不贏.

不過, 中國購買美國產品的比重太低了. 中國內需沒有太大利潤, 因此該走還是會走. 但是走之前, 也會希望美國政府也要把中國產品關稅拉高. 以免中國賺了美國市場的錢之後, 反過來打美國在東南亞印度工廠的市場

沒降關稅之前, 美國工廠走不走得了, 就看中國老百姓有沒有抵制美國品牌. 如果抵制了. 那就可以走了. 如果不抵制, 會捨不得走.

至於什麼環保, 那只是中國在自high. 當成工業生產走向衰弱的藉口.... 你要環保, 連中國自己的工廠都會走. 根本不用美國301條款幫忙..... 要環保就沒有2025中國製造的條件了. 你又要內需自我供應, 又要外銷成長, 產能擴增還要環保, 天底下沒有這種事.
1.這波貿易戰的影響到底多嚴重,印象中你以前的說法都是中國下跪、慘輸...,怎麼說法忽然保守了?

2.又說中國的內需沒有太大利潤,又說會捨不得走,不覺得矛盾嗎?

3.中國不久前限制洋垃圾進口,不就是為了環保!
產業升級、轉型、改用環保的製程或落實環保法規
淘汰高污染的產業,就是對岸正在做的事情!
sking17 wrote:
不要在这边避左右而...(恕刪)



有市場, 搬家就是小事. 什麼供應鏈都會搬, 先搬先贏.

就像鋼鐵, 本來整個東南亞半島上沒有一座高爐, 台塑+中鋼+新日鐵到越南投資, 去年啟用年產200萬噸, 明年750萬噸, 後年1200萬噸, 目標要做到3500萬噸. 比台灣全部產能還要大一倍.

鴻海已經在印度生產手機板給印度公司. 蘋果電腦也已經有印度製造, 小米手機也有整機在印度製造. 緯創也已經生產iphone賣了兩年, 緯創還要再花40億擴充一個新廠..... 如果供應鏈有問題, 手機電腦做得出來嗎?

把印度東南亞看成蠻荒之地的人, 根本就是腦袋進水了. 泰國Seagate/WD的硬碟機比中國好, 馬來西亞的SONY 4K電視做得比中國好, 越南做的Denon Pioneer音響也比中國好. Yamaha最高級的喇叭是在印尼製造. 最新的蘋果電腦也是在印度製造. HP最昂貴的Server在墨西哥製造. 如果供應鏈有問題, 可以做得出來嗎? 呵呵.




chiashin wrote:
這波貿易戰的影...(恕刪)


短,中,長期, 六個步驟逐一展開. 現在是講短期, 現在只進展到第一階段340億美金. 還沒到2000億美金. 更還沒到5000億美金. 甲午戰爭也打了一年多. 現在川普才剛開始貿易報復半個月.

中國不收廢棄物, 與廠商出走有什麼關係? 風馬牛不相及. 中國如果提高環保的要求, 而且是亂砍, 那中國廠商自己就會走. 中國想留都留不住.

qena wrote:
自川普回贈對2000...(恕刪)


美國跟歐盟達成協議, 雙方邁向零關稅, 美國嘗試解決鋼鋁關稅, 歐洲增量進口美國天然氣與黃豆, 雙方汽車零關稅是第一步.

中國不肯給歐盟零關稅, 而歐盟也不願意給中國零關稅, 因此中國沒有本錢在貿易戰與川普政府競爭搶歐洲.

歐盟獲得美國零關稅之後, 皮件, 服飾, 衛浴, 音響, 咖啡機, 烤箱將會逐漸改在歐洲後段加工, 而中國生產會在原有關稅架構下再被加徵10%貿易報復關稅, 可以預見的, 中國將開始喪失許多歐洲品牌的代工機會.

貿易戰已轉成八國聯軍, 歐洲已經確定不陪中國玩了, 把中國丟包.... 丟他一個中國獨自承受貿易報復.

中國最害怕被歐盟丟包.... 眼看要成真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