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不語《 滾動式獲利 》人穩不言

6家金控3月獲利出爐 首季獲利較去年同期全部衰退

2022年4月8日 週五 下午5:53 Yahoo財經特派記者

元大金(2885)、合庫金(5880)、兆豐金(2886)、玉山金(2884)、新光金(2888)、中信金(2891)等六家金控今(8)日下午公布3月自結獲利數字,首季稅後獲利與去年相較全數呈現衰退,其中又以新光金衰退幅度達64%最多。

合庫金受惠央行升息一碼,市場認為對獲利有貢獻,自結3月獲利17.14億元,高過2月12.88億元與去年同月16.89億元。

累計方面,合庫金首季稅後盈餘44.7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6.42%,每股盈餘來到0.32元,略少於去年同期0.34元。

台股3月一路從17652點一度跌至8日最深16764點,之後震盪後月底前急拉翻紅收漲41點,漲幅還有0.23%,因此元大金旗下元大證3月獲利14.51億元,較2月春節依舊成長了近22%。

元大銀行3月獲利也較2月增加28%,但旗下元大人壽3月獲利僅剩下3.02億元較2月腰斬,元大投信也小幅下滑,因此整體元大金自結3月獲利21.52億元,依舊較2月減少1.51億元,年減則達到46%。

累計方面,元大金1~3月稅後純益61.66億元,跟去年第1季基期高峰相比減少34%,每股盈餘為0.51元。

兆豐金3月單月稅後盈餘24.8億元,較2月成長3.27億元或15.18%,較上年同期的22.83億元成長8.6%。

兆豐金1~3月累計稅後盈餘達60.4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82%,累積每股稅後盈餘0.44元也比去年同期稍減。

兆豐旗下子公司中,兆豐銀3月單月稅後盈餘21.87億元,1~3月累計稅後盈餘46.91億元;兆豐證3月單月盈餘1.05億元,累計稅後盈餘1.73億元;兆豐票券3月單月盈餘1.94億元,累計稅後盈餘11.12億元;兆豐產險3月單月盈餘0.14億元,1~3月累計後盈餘1.11億元。

玉山金控3月單月稅後盈餘15.1億元,較上月的11.33億元成長33.3%,與上年同期的19.64億元比較,減少4.54億元或23.11%,累計稅後盈餘43.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7%,EPS為0.32元。

主要子公司玉山銀行累計稅後盈餘36.6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16.9%,玉山證券累計稅後盈餘2.9億元,玉山創投累計稅後盈餘4.5億元。

新光金3月稅後盈餘23.87億元,較上月的10.41億元翻倍成長,較去年同期則減少31.86%。1~3月累計稅後盈餘34.62億元,較上年同期的96.46億元減少幅度達64%,累計每股稅後盈餘0.24元。

新光金旗下新光人壽3月單月稅後盈餘11.52億元,1~3月累計稅後盈餘17.01億元;新光金保代3月單月稅後盈餘0.08億元,1~3月累計稅後盈餘0.19億元;新光銀行3月單月稅後盈餘5.34億元,1~3月累計稅後盈餘14.22億元;新光投信3月單月稅後盈餘0.03億元,1~3月累計稅後盈餘0.11億元;元富證券3月單月稅後盈餘1.71億元,1~3月累計稅後虧損1.24億元。

中信金3月份單月稅後盈餘為38.99億元,累計全年合併稅後盈餘162.92億元,較去年同期197.09億元衰退17.33%,每股稅後盈餘(EPS)為0.84元。
能無所謂的投資,才是真正的投資
龍校長 wrote:
定期定額投資,就是個...(恕刪)


要有心理準備!合庫董座:會再升息

2022年4月8日 週五 下午12:19

中央銀行在3月出乎市場意料之外升息1碼,市場預期央行還會繼續升息。合庫金控暨合庫銀行董事長雷仲達也提醒,在全球升息環境下,央行未來也有可能再升息,大家要有心理準備,貸款時要把這因素考慮進去,未來貸款負擔會加重。

雷仲達是在出席合庫銀行「家庭福利信託x長照金融管家」創新服務活動後受訪時作上述表示。由於央行升息後,國內銀行也跟進調升存款利率,而房貸利率也會跟著調高,合庫銀行也會在4月15日調整房貸利率,雷仲達也提醒,大家貸款前要有心理準備,在全球升息環境下,央行這次升息1碼,未來還有可能再升息,未來貸款負擔會加重,貸款時要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

不過,升息是否會影響房市?雷仲達覺得很難說,利率上升雖讓民眾購屋資金成本增加,但若真有需求,也不會因為成本增加,就不去購屋,他比較擔心的是因缺工、缺料使建商成本上升,建商要不轉嫁給客戶也滿難的,有些建商甚至乾脆申請建照後就暫時不蓋,在供給減少下,房價就更難下跌。

雷仲達還說,政策打炒房,但要把房價壓下來恐怕沒那麼容易,剛性需求還在,尤其經濟發展快的中南部購屋需求更大,當然,政府也不希望房價漲的太快,希望讓年輕人買得起房,因此,合庫也會全力配合政策,對首購者、青年購屋會儘量給予優惠,但對持有多戶房產者,會有一些差別作法,像是自備款要多一點,貸款成數降低,利率也不會太低。
能無所謂的投資,才是真正的投資
KELLY8116
壽險雙雄絕對不是病貓⋯⋯靜待股息、股價發動
龍校長
[都買]
龍校長 wrote:
https://ww...(恕刪)

龍校長 wrote:
金融:5880《 合...(恕刪)

校長即日起不建議任何人💢看價格追著買合庫金,期望你我他的合庫金投資…是為每年穩定的股息💰校長以為定期定額好比閉著眼睛買!會是最穩健且輕鬆的投資方式。

升息對金融股的影響,文章來自籌碼K線

近期由於受整體大環境影響(戰爭、通膨…),股市基本上是漲少跌多,但由於過去幾年股市已經吸引了太多人投入其中,資金總要找出口,於是台灣不少”專家”開始吹捧金融股可望成為未來的大贏家,結果台灣的銀行股還真的漲了。

更有一些更專業一點的”專家”說,金融股有分二種,以壽險為主的或是以手續費為主的銀行,以及比較傳統型賺存放款利差的,前者如國泰金、富邦銀,而後者多是傳統型官股,如合庫金、彰銀這類的. 升息會讓投資收益下降,特別是壽險有很大的債券部位,所以不見得有利,但傳統型賺利差的是肯定獲利,於是不意外的,就出現了有”大溼”告訴大家,此時投資台積電不如投資合庫金。

與此同時,還有一批人質疑了,為什麼這段時間台灣的金融股都在漲,可是美國的金融股都在跌呢? 到底差別在哪?

先講美國的銀行好了.

和台灣的銀行一樣,一家大型的美國銀行主要收入有來自:

l   存放款利差 (包括企業和個人)

l   手續費收入(資產管理、信用卡…)

l   投資收入 (股票和債券)

過去幾年由於利率很低,基本上大型美國銀行都把重心放到手續費和投資收入當中。但即便是過去利率很高時,因為美國很大,房價也高,銀行沒有能力像台灣的銀行一樣,承作房貸後,就讓屋主20~30年慢慢還,因此美國一般銀行承作房貸後會逐步把手上的房貸再”賣”掉給房利美、房地美或是包裝成證券化固定收益賣掉,所以這種升息讓現有房貸收入增加,當然銀行還是會多少受惠,但比率不會像台灣的銀行這種做了房貸,就一直掛在自家銀行帳上的來得大。

順便一提,我之前提到我把錢放進Floating Rate的基金中,這種基金就是專門投資這種銀行賣出來的貸款(Loan),這類貸款一般都是以Libor+固定加碼,例如3個月Libor+2.5%。過去幾年Libor 利率幾乎是0,所以這些基金績效也很差,我看好接下來這種基金可望翻身。順便二提,這也是我喜歡美股>>>>>>>>台股原因,只要你能想到的,美國幾乎都有對應商品,而且一般人就可以買賣。反觀台灣,你認為利率會大幅上升,除了買金融股,我也不知道還能做什麼?

回到台灣,為什麼升息會讓台灣金融業上漲?

姑且不論股市本來就是個信心市場,反正只要大家都買,或是買進力道>賣出力道,股價自然漲,不見得一定會和基本面一致。只是台灣很多”網路專家”看好金融股的邏輯可能來自一個誤區: 利率上揚會讓賺存放款利差為主的銀行受惠。因為一家銀行帳上有數千億到上兆的未償貸款,利率上揚,銀行收入也增加。

先不說,放款利率上升幅度是否會大於存款利率。一般來說,央行讓利率上揚有二種原因,一種是因為景氣過熱所帶動的通膨,央行怕通膨持續上升,所以升息澆一下冷水;另一種是因為供給面問題造成物價急漲的通膨,央行怕失控,即便可能傷及經濟也不得不升息打壓。以前者來說,因為景氣很好,如同沸湯潑一下冷水,即便升息,商業活動和房地產依然會上漲,成交量依然上升(貸款也變多),人們依然會正常繳息,所以這種升息對銀行來說絕對是正向的。

反過來說,如果經濟是走向滯漲,也就是物價上漲但經濟卻停滯不前,甚至衰退,那麼升息下,銀行將會面臨新增借款減少,有錢人選擇提前還款(貸款餘額下降),更糟是的壞帳增加,如果真是如此,你就準備看著那些叫你把所有錢押一隻金融股,或全部押金融股的存股達人罵罵號了! (你要知道,以台灣銀行的存放款利差不到1%,放貸了50戶可以賺的錢,可能還抵不過一戶的倒帳)
你不妨猜看看,世界或是台灣目前的升息屬於哪一種?

至於以壽險為主體的金控,過去十幾年來,這些金控第一個受惠的是降息後,造成自家債券部位的價格高漲,而後隨著股市高漲,出現大幅的投資收益,而反向的則是新台幣升值造成匯兌損失。升息之後,目前會出現和之前相反的情況,匯兌回沖,但債券部位會下跌,接下來就看股票投資部位了。

總而言之,作為整體產業中的服務業以及主要的資本市場玩家,與其談升息對金融業的影響是正或負,不如談整個景氣對金融業的影響。另外,當你看到升息可能為銀行帳上鉅額的房貸、車貸、信貸…帶來利多時,不要忘了,房地產不是只有漲和跌,還有破產和壞帳,而後者的衝擊如果發生往往會比前者來得更大。
龍校長 wrote:
金融:5880《 合...(恕刪)

一年你我有個365,校長的務實是天天,輕描淡寫投資365。

2022年3月自結:

小結:兆豐、合庫、第一與永豐金年成長在負10%內,表現較為穩定。

根據金管會最新資料,到去年底止,已有三家系統性重要銀行,提前達到2025年標準。

(中信銀、國泰世華銀、合庫銀)

國內有不少偏愛銀行股的存股族,一般說來,金管會對於銀行股利政策,並不會限制股利的發放,但希望能多發「股票股利」、少發「現金股利」,以充實資本,強化財務體質。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