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不語《 滾動式獲利 》人穩不言

龍校長 wrote:
根據金管會最新資料,...(恕刪)

一年你我有個365,校長的務實是天天,輕描淡寫投資365。

金融:5880《 合庫金控 》
買進:定期定額 365天

ETF:00878《 國泰永續高股息 》
買進:定期定額 365天

ETF:00881《 國泰台灣5G+ 》
買進:定期定額 365天

基金:76AZ《 國泰台灣高股息 》
買進:定期定額 365天

龍校長 wrote:
金融:5880《 合...(恕刪)

MBUSA
字跡很像女生手寫。。。以男生的字而言實在是太過秀氣了~~[^++^]
龍校長 wrote:
金融:5880《 合...(恕刪)

校長愛台灣🥰持續不間斷✊

龍校長 wrote:
金融:5880《 合...(恕刪)

校長說你沒有看錯💢金融股提前除權息💰接下來…自行想像…


花氏媛
龍校長
兆豐金2886淨收益來自利比重過半,華南金2880第一金2892有六至七成收益來自利息;合庫金5880臺企銀2834甚至超過八成

MoneyDJ新聞 2022-04-13 10:12:10 記者 蕭燕翔 報導

美國超級財報周即將開跑,照例會由金融業打頭陣,但相較於先前買盤卡位升息的氣氛,不少研究單位已預警美國金融股獲利也被看淡,主因包括投行、交易業務收入減少,成本升高等,壓縮淨利率。回歸台灣此波也受追捧的金融股,投資氣氛是否也會跟進被看淡,其實時空背景都有討論空間。

13號起將進入美國金融股第一季財報密集發布的區間,包括摩根大通、花旗、富國銀行、高盛、摩根士丹利與美國銀行等,都會在近兩周陸續公布財報,但先前已有分析師預期,首季財報淨利潤將下跌35%,外界點名升息難以挽回頹勢的理由,包括高漲的人事成本,另與資本市場直接相關的投行業務與交易業務都被看淡,長期的理由則是擔憂殖利率倒掛背後的經濟衰退意涵,金融股會首當其衝。

回歸到台美兩地金融股比較來看,首先就收入結構面來說,相較於高盛、摩根大通等大型投行,主要業務來自全球市場及投行業務等,消金也多聚焦高資產客戶的財富管理等,單純利息收入早非該等跨國金融業者的著重目標。

台灣多數的銀行業對傳統貸放業務的利息收入依賴度仍高,以官股行庫來看,即便是號稱最國際化的兆豐金(2886),集團淨收益來自利息收入的比重還是過半,其他像是華南金(2880)、第一金(2892)旗下銀行則有六至七成收益來自利息收入貢獻;合庫金(5880)、臺企銀(2834)甚至超過八成,該部分對於利率的敏感度最高,也就是說,如果單就升息的題材,台灣的金融股、特別是銀行股,受惠程度應該會高於美國金融股。

另個關鍵在於放款結構的定價模式,美國房貸利率多數都是採固定利率,因此聯邦利率的波動,對房貸利率非直接關聯,只是該利率也會反映當下市場對於後續經濟景氣與通膨的預期,例如近日30年期房貸利率就站上5%,創2011年來最高。

而台灣在房貸為主的放款採取的多是浮動利率,亦即最快一個月、最慢一季會依照郵儲或八大行庫的平均利率為基礎,反應當期利率。且因台灣已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超低利率,存戶多不願意綁定存賺取為數甚少的利率,因此各銀行活存比都一路提高,多數都超過五成;活存的特色是利率與升息的連動度較慢,這也使得各家銀行在放款平均利率的調整,會高於存款平均利率,有助利差放大。

台灣金融業對投資人還有一個最大的吸引力,還是在配息能力,即便不少美國金融業去年中有承諾要加發股利,但多數的股利回報率最多僅2%多,甚至低於該水準,相較於台灣即便金融指數創高後的隱含殖利率推估,還有近4%水準,對退休基金等穩定收益需求的資金,仍具一定吸引力。

龍校長 wrote:
兆豐金2886淨收益...(恕刪)



rock255
哈哈哈。
龍校長
[台灣No.1][嚇到吃手手]🤣
被選「系統重要銀行之一」 一銀現金股利上繳率8年新低

為了2025年達標,第一銀行決定下調現金股利上繳比率。第一金控15日公告,子公司一銀今年將上繳現金股利90億元、股票股利38.45億元,現金股利上繳金額占前一年獲利比率降到50.99%,是2014年之後、亦即八年的新低比率。

一銀被金管會選為六家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D-SIBs)之一,必須在2025年達到普通股、第一類資本及整體資本適足率為11%、12.5%及14.5%,若以2021年底數字來看,一銀三個指標分別為10.88%、12.48%及14.21%,都還差一點點。

一銀表示,將兵分三路逐步提高資本適足率,第一就是微降現金股利上繳金控的比率,增加股票股利比率,亦即盈餘轉增資,有助拉高三大指標的比率,依第一金公告,一銀2022年上繳2021年獲利的現金股利為90億元,雖與2021年上繳現金股利90億元金額一樣,但若看占前一年獲利的比率,去年有57.4%,今年不到51%,一銀在2017年到2020年都是上繳現金股利,比率在65.33~69.98%之間,沒有股票股利,2015及2016年現金上繳率亦有52%以上,2014年則只有股票股利,等於今年是現金股利上繳率的八年新低。

第二就是趁市場利率低點,抓緊發行次順位金融債,一樣可以強化資本,一銀去年申請300億元發債額度,分別在去年12月發行100億元無到期日次順位債,利率1.4%;今年3月發50億元無到期日次順位債,利率1.7%;3月還有50億元10年期次順位債,利率1.05%,尚剩一般金融債及無到期債各50億元的額度。

為避免額度用盡,一銀今年將再申請200億元的發債額度,要趁債市價格回落時,再加緊發債,鎖定利率成本,也強化2025年之前的資本適足率。

第三就是引導各分行放款朝低資本計提的項目衝刺,如有信保基金保證、有股票擔保的企業放款,房貸則是首購族、自用住宅型,會與其他放款有不同的計分指標(KPI),另外也會增加保險銷售等財管業務,盡可能減少需要大資本的業務。
【財經立委談理財】林楚茵靠「存金融股」 終於賺到錢

022年4月15日 週五 下午4:30

民進黨立委林楚茵曾是新聞主播、媒體人轉戰財經立委,她年輕時候也曾經定期定額買基金,包括金磚四國、亞洲新興市場、中美洲新興市場或是大中國等等基金,因沒設滿足點不懂出場,通通賠錢!直到七、八年前跟上了「金融存股」風潮,買進第一金、合庫金、華南金等泛官股金融股,她笑說「這輩子只有這次理財有賺到」。

年輕時定期定額買基金 卻不懂得適時贖回林楚茵過去曾在多家電視台當主播,身為媒體人平常工作繁忙,根本就找不到時間好好理財,而且主跑政治,當過政治中心主任,卻與理財無關。年輕時雖然也嚐試定期定額買基金,但當時理財功課沒學到位,不懂得買基金也要懂贖回,一定要設滿足點,達到滿足點就得出場。

跟大師張錫學二招:定期定額要設滿足點 整筆投入該設停損點她說後來訪問投信投顧公會理事長、國泰投信董事長張錫,她才學到這個重要關鍵,以及「整筆投入基金的人,需要設立停損點」,這二大訣竅她當時都不知道。她幽默地說「等到午夜夢迴時才發現,哇!這檔基金已經快要消失(下市)啦,當時買的基金掌握的世界潮流也已經沒了」。

曾進場金磚四國 抱到潮流退燒沒賣通通賠錢細數當年她買過的基金包括金磚四國、亞洲新興市場、中美洲新興市場或是大中國基金都有進場,但是通通都沒有賺,最後扣掉手續費、匯率換算、保管費後還賠了錢。所以,林楚茵建議年輕人理財前一定要先豐富一些財經知識。

七、八年前開始「存股」買進第一金、合庫金 人生第一次理財賺錢不過林楚茵最近「轉運」了。她說,自己唯一賺錢的時候,是大約七、八年前,她開始以存錢為概念(存股),買進金融股。

以前年輕的時候,林楚茵跟很多年輕人一樣,幾乎「賺多少花多少」,因為有一份不錯的薪水,有先生沒有小孩、爸媽又都健康,原本沒有什麼理財觀念,又很「靠勢」(台語過於自信、驕傲自大),錢都拿來滿足自己出國等物質慾望。

不過幸好當時她的同事建議她買銀行股,尤其要選擇公股行庫如第一金(2892)、華南金(2880)、合庫金(5880)這類金融股,股利配發率比較高,而且不用擔心股票跌得亂七八糟,當時想反正「政府會在後面作莊撐著」,經過七、八年,發現真的有賺到,而且買了也不打算賣掉,因為存股就是為了領股利。

建議年輕人投資前先考量時間跟充實財經知識因此林楚茵給年輕人的理財建議,是考量自己的時間與財經知識、經驗值。定期定額買基金還是不錯的理財方式,但記得要善設滿足點,該出場時還是要出場。

https://tw.stock.yahoo.com/news/%E3%80%90%E8%B2%A1%E7%B6%93%E7%AB%8B%E5%A7%94%E8%AB%87%E7%90%86%E8%B2%A1%E3%80%91%E6%9E%97%E6%A5%9A%E8%8C%B5%E9%9D%A0%E3%80%8C%E5%AD%98%E9%87%91%E8%9E%8D%E8%82%A1%E3%80%8D-%E7%B5%82%E6%96%BC%E8%B3%BA%E5%88%B0%E9%8C%A2-083037064.html
能無所謂的投資,才是真正的投資
龍校長 wrote:
金融:5880《 合...(恕刪)

任何拉回都是買,買來賣去慘兮兮

龍校長 wrote:
金融:5880《 合...(恕刪)

校長今天有買合庫狠驕傲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