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50年來 國際龍頭股市 總共歷經了10次熊市
還有23次回檔修正
若是發生在多頭市場中的下跌波段
平均跌幅為14%
持續期間為4個月
然後再過4個月
股價就會收復
繼續多頭行情
而如果落入熊市呢?
平均跌幅就成為34%
落底時間要14個月
而且需經過25個月
才可能重返下跌前的水準
而且還有3次極端風險
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機跌48%
2千年網路泡沫跌49%
上次金融風暴跌57%
落底時間更長
從一年半到二年半
復原期也更久
之前有拜讀到李大哥對多頭回檔及熊市下跌的經驗法則,也看到您最近的提醒都沒有進場接刀,目前只留下長期持有的債基每月領息。

我觀察台股的情況是外資在過年前高點未出貨,年後大跌也只是賣出之前買入相對的持倉量,似乎想拉一波逃命但目前看起來沒有成功,這幾天隨著全球股市大跌,只能持續往下賣出。

美股沒有在疫情剛暴發時大跌,反而過了一個月後才反應,有那麼一點籍由疫情來個大崩盤,而並非疫情在全球已經蔓延的很嚴重,因為美國因為流感的死亡人數遠超於這次的病毒所引起的疫情。

想請教李大哥對目前全球股市大跌的看法,是否為多頭回檔或是另一波熊市的開始?
你好 按照過往經驗法則
早已發文 病毒感染 沒有那麼快會消逝
因為病毒會不斷進化
歐 美 日 韓 義 伊 .....
因為民族性 因為地域性 因為文化性
輕 忽
就造成病毒溫床 快速蔓延
而金融市場 相同
今天漲 就高高興興 認為沒事啦
今天跌 就哀聲嘆氣 懷疑人生
於是追高殺低 巴來巴去
錢就在這場遊戲 快速離家出走
多頭 或空頭 有幾點跡象與訊號
是最基本要了解的
回測均線 頸線 年線 股價回檔
至有支撐的位階 量價變化
周線依然呈現多頭格局
長天期主力沒出貨
或短天期有主力進場換手
基本面 是否改變
稱為 多頭市場延續判斷
而若進入空頭 要判斷第二階段進程
有風吹草動 就會觸發 恐慌性拋售
一方面市場上消息太多
有錢想要買進的人
反而 選擇困難而退縮不前 處於觀望
另一方面 更多人開始急於拋出 加劇股價急速下跌
而信用交易市場
從事買空交易的投機者遭受打擊更大
往往因償還融資的壓力而被迫拋售
於是股價越跌越急 一發不可收拾
經過一輪瘋狂的拋售和股價急跌以後
投資者會覺得跌勢有點過分
因為 {自認} 上市公司以及經濟環境的現狀尚未達到如此悲觀的地步
於是市場會出現次較大的回升和反彈
這一段中期性反彈可能維持幾個星期或者幾個月
回升或反彈的幅度
一般為整個市場總跌幅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
但 經過一段時間的中期性反彈以後
溫水就煮青蛙了
實際經濟形勢和上市公司的前景趨於惡化
公司業績下降 財務困難
互相砍單 轉單 倒帳 海水退了 褲子沒了
對{自認} 投資者信心造成進一步打擊!
這時整個股票市場瀰漫著悲觀氣氛
股價繼弱反彈後 開始較大幅度下挫
而成崩潰!
所以當市場絕對樂觀
投資者對後市變化完全沒有戒心
市場上真真假假的各種利多消息到處都是
公司的業績和盈利達到不正常的高峰
不少企業在這段時期內加速擴張
收購合併的消息頻傳
正當絕大多數投資者瘋狂沉迷於股市升勢時
少數明智的投資者和個別投資大戶已開始將資金逐步撤離或處於觀望
因此 市場的交投雖然十分熾熱
但已有 邊拉邊跑 早已落跑的跡象
這時如果股價再進一步攀升 成交量卻不能同步跟上的話
大跌就可能出現
在這個時期 當股價開始下跌時
許多人仍然認為這種下跌
只是上升過程中的休息
其實
主力獲利早已了結
倒給散戶 棄守
就是大跌的開始!
所以我判斷做甚麼?
就是明知有股會大跌 會續跌
幹嘛急著介入!?
用歐印或存股來催眠自己?
除息權前 再買就好
或是看到訊號再買就好
不是省心又獲利
投資就是要產生金流
以及資產保值與成長
市場訊息萬變
價量基本面 生態圈展望.....
都要專業判斷
而產生方法與心法
凡自認沾沾自喜
選對股票也可以
只是要通過時間與人性的煎熬
無法對應自己人生所需
都是 枉然
以上 說明~























早上睡到自然醒
自家生產的布丁與珍珠
搭配頂級 燻雞麵包
這樣的早餐毫無條理

一樣要無口罩的旅行
很快就在高速 啟動快意
薰衣草 波斯菊 落羽松
搭配 藍天
就是一幅
風和日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