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股-長期投資交流園地

問 Chatgpt
台股最近科技股題材滿天飛(AI、矽光子、機器人、封裝、電力設備…),但你會發現:
👉 金融股幾乎不太動,即使殖利率 6~7%、獲利穩定,股價卻原地踏步
我們可以從三個層面來看為什麼「金融股不漲」,以及接下來可能什麼情況會轉強。

🧩 一、沒題材(這是主因之一)

市場資金現在偏愛「成長與題材」:

AI / 半導體 / 電力設備 / 機器人 等族群,具「未來爆發性」想像空間。

金融股 雖然EPS穩定,但成長性低,缺乏「故事」。

例:

永豐金、玉山金、國泰金、富邦金、兆豐金…今年EPS大致平穩,

但沒有強力新題材(如 Fintech、AI 金融、海外併購成功案等)。
➡ 市場偏向認為金融是「配息股」,不是「成長股」。

💸 二、利差壓力與升息循環尾聲

金融股獲利核心是「利差」。

目前問題:

美國升息循環接近尾聲 → 利差空間縮小。

台灣央行升息速度慢 → 銀行利差改善有限。

債券評價損失(尤其壽險業)還在修復中。

富邦金、國泰金在 2022-2023 因債券評價損失導致帳上虧損仍未完全回補。
➡ 投資人預期「獲利頂點已過」,自然不會追價。

📉 三、資金排擠效應:錢都跑去科技股

目前台股成交比重中,電子股占比超過 70%,創近年高點。

指數漲勢主要由「AI、晶圓、封裝」族群拉動。

投資人(尤其外資與投信)偏向追逐題材股,忽略穩健股。

金融股因波動低、短線漲幅有限,不適合投信績效衝刺。

🔍 四、但金融股並非完全沒機會

有幾個潛在轉折點可觀察:

可能觸發事件 對股價的意涵
🏦 台灣央行再升息或維持高利率時間拉長 銀行利差改善,有助金融股轉強。
📈 美國降息延後、債券殖利率維持高 壽險業評價損失回補更快,金控獲利回升。
💵 明年股利政策公告(殖利率超高) 若現金殖利率維持 6~7%,除息
...............
昨天 力成 漲停 175 法說聽了 還好 大概配6成 配5.x元 就很拚
如上游 材料缺貨 終將供需平衡 但新廠又開始折舊 輪迴
台灣人口老化及少子化已是不可逆的情形,國內的金融股主要投資在台灣,在這種情形下金融股(及其擁有的保險公司)獲利能力跟隨人口變老、變少而下降?
有沒有聞到存股人恐慌的味道?
大人出手了?



台雞店1510,紅海261,
金融股沒人要,就是沒人要。
今年死抱金融股,真的是抱心酸的。
old_hsiao
30能穩穩撐住,就買一些賭賭看。499賣單一直出現,凱基還在賣。
的確

就如同緯創與廣達於 2023 年第一季末起漲時,市場上編的故事就是 AI 相關,
然而,當時看鴻海,市場上的說法是 "AI 純度不如 廣達與緯創 ",
事實就是一整個 2023 年緯創則由 2x 飆漲到 161.5 超過五倍。。。廣達也從 7x 漲到 253.5。漲幅三倍有餘,而整個 2023年裡,鴻海的股價在 95 ~120 區間遊走~~當年度就是不受待見,就是沒人要講故事來拉抬鴻海股價。

後來,鴻海只有在 2024 年時漲個約一倍多一點。。。。足足晚了一整年

現在 2025年第四季,有人要拉鴻海股價,市場上唾手可得的消息/故事就是鴻海目標價 400~~

更是說明了只要故事講得好就有人追價,此時甚麼價值投資或EPS成長都佔放一旁,啥動物就連鐵牛都可以飛上天~~

vul34622 wrote:
🧩 一、沒題材(這是主因之一)

市場資金現在偏愛「成長與題材」:

AI / 半導體 / 電力設備 / 機器人 等族群,具「未來爆發性」想像空間。

金融股 雖然EPS穩定,但成長性低,缺乏「故事」。
vul34622
啥動物就連鐵牛都可以飛上天 豬在風口都飛天
鴻海只有在 2024 年時漲個約一倍多一點。。。。足足晚了一整年

有一年 郭大帥哥 併了Sharp , Sharp因而暴漲 市場炒潛在收益 1000多億 我第一瞬間 下去買 朋友也跟
我太貪 朋友 賺很多出場 我還差一點點賠
2年多前 GPU 配合 CHATGPT 應用
拉上來 剛好看到 中關村 一個副理事長 說這 大陸的幾個 CSP 百度 阿里 騰訊 字節跳動 華為 ..... 非買AI伺服器不可
不大擴充就淘汰 叫軍備競賽 聰明人 如 AI OPEN 老闆 幾千億美金 幾千億美金 計畫一直喊
薪水更可怕 有本事 上億薪水 照給 清華的 姚班 拉開來 都發了
輝達 要認證 生產AI伺服器 鴻海 廣達 緯創集團 技剛第一批過 過了就是噴
廣達 一下噴到345元 我看報告 有到402的 中間殺了好幾次 一回檔就破200 紙上富貴 洗掉不少 又加減追
.............
黃仁勳 GTC 登場 法人看好鴻海、廣達等供應鏈受惠
經濟日報2025/10/29 09:14

經濟日報 記者周克威/台北即時報導
黃仁勳於2025年輝達(NVIDIA)GTC大會進行主題演講,直指輝達GPU市場需求依然旺盛,同時與美國能源部合作打造七座新超級電腦,也和多元產業進行結盟,包括與Uber、禮來等,並布局6G和量子運算市場,法人看好鴻海(2317)、廣達(2382)等供應鏈將受惠。

NVIDIA於華盛頓特區舉行為期三天的GTC大會,探討AI發展前景,執行長黃仁勳在演講中公布多項與產業夥伴共同推動的人工智慧項目,強化NVIDIA的核心地位,並也討論到其在AI、6G通訊、量子運算、機器人技術等領域的發展。
黃仁勳強調AI 是這個時代最強大的技術,而科學是其最偉大的前沿,針對AI泡沫論提出反駁,認為使用者正在運用各種不同的AI模型,並樂於為此付費,證明昂貴的運算基礎設施建設是合理的。
同時也指出,NVIDIA的GPU市場需求依然旺盛,採用Blackwell架構的GPU晶片,以及預計明年上、採用Rubin架構的新晶片,可望使整體GPU銷售額在2026年底達到5000億美元
此外,宣布將與美國能源部合作打造七座新超級電腦,最大規模的一座將與Oracle共同建置。也與多元產業結盟,包括與Uber合作自動駕駛車隊、向禮來出售1,000顆GPU等。
其中,與Nokia合作6G技術開發並為基地台打造晶片,Nokia 將採用名為「Nvidia ARC」的新產品,展現出NVIDIA將布局次世代6G網路傳送的AI技術,因此計畫投資10億美元,購入逾1.6億股的Nokia股票。
法人機構表示,市場對此次演講反應較為樂觀..正向看待AI產業未來發展。
vul34622
罩門 是電力
devine
黃仁勳、馬斯克,兩大畫餅高手。
《產業》輝達落腳北士科T17、T18!蔣萬安宣布了 時報新聞   2025/10/29 14:43

【時報-台北電】輝達(NVIDIA)海外總部計畫雖確定落腳台灣,但因北士科T17、T18地上權問題遲遲無法推進,外界也傳出輝達另覓新址,引發各界高度關注。對此,輝達執行長黃仁勳最新在GTC大會上首度親自回應,坦言:「我也不太確定耽擱的原因。」但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稍早表示,中午已經跟輝達開過視訊會議,原則上有確定在哪塊地;台北市長蔣萬安也證實,會在議會跟大家報告。目前蔣正在議會報告,《中時新聞網》也以直播帶來第一手訊息。

蔣萬安29日在議會上宣布,「輝達海外總部確定落腳北士科T17、T18」。而回顧輝達選址的問題,起初輝達鎖定台北市政府的北投士林科技園區(北士科) 作為首選地點,計畫進駐 T17與T18兩棟基地,打造結合AI研發、雲端運算與晶片設計的旗艦據點。不過,這兩塊地屬於市有地,以「設定地上權」方式標租給開發商,而當中涉及土地權利金與履約條件等細節,引發輝達與地主之間協商不順,導致整體計畫延宕。

隨著談判進展受阻,外界傳出輝達曾考慮轉往桃園、竹北、甚至台中中科等地,尋找具規模的研發腹地。台北市政府也多次派員與輝達代表會面,強調願意「彈性調整地上權條件」,以留住投資。直到2025年中,北市府與開發商新光人壽出現僵局,新光宣布放棄北士科T17、T18地上權,情勢一度陷入膠著。

在此過程中,黃仁勳也多次表達「非常希望留在台灣」,但對選址進度語帶保留。今年10月,他於美國華府出席GTC技術大會時再度被問及此事,坦言「我也不太確定耽擱的原因」,僅指出輝達在台灣的辦公室空間已不敷使用,亟需新大樓以容納不斷擴編的工程團隊。(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王柏文 中時 丁上程)

...............
活絡 北士科房產 營建 金融 一家親
市值5兆美元 誰都愛 上次來台灣是4兆男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024)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