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field wrote:
長期投資的心魔太恐怖...(恕刪)
看到分析PLTR的文章,才發現我們的NVDA真是強...
-----------------------------------------
如果你翻開 Palantir 的財報,會發現他們對一個指標,近乎著迷。
跳過封面和免責聲明,第三頁就是大名鼎鼎的「Rule of 40」。這可以說是 Palantir 最引以為傲的成績單。
簡單說,就是「營收增速 % (Revenue Growth)+ 利潤率 % (Operating Margin) > 40%」。
為什麼不分開看?因為這兩者天生就是死對頭。
想衝高增速,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燒錢、犧牲利潤;
反之,想提高利潤,往往就得放慢擴張的腳步。
一家公司,能在這兩者之間取得平衡,已屬不易。
而 Palantir 的數據,只能用「誇張」來形容。它最新的 Rule of 40,達到了 94%。
我們來看看這條驚人的上升曲線:
• Q1 2025: 83%
• Q4 2024: 81%
• Q3 2024: 68%
• Q2 2024: 64%
• Q1 2024: 57%
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的營收增速和利潤率,是「同步」在飆升。
以一家規模如此龐大的公司而言,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超過 40% 已是資優生,Palantir 現在是在玩一個叫「Rule of 80」的自創遊戲。
更有趣的是,雖然理論上Rule of 40是用來衡量SaaS公司的,但PLTR還直接拿這個指標,去跟全世界市值最大的 25 家巨頭比較。
數據是他們統計的,假設應該是正確的,我們也來一起看一下:
1. NVDA (輝達 / 英偉達): 122%
2. PLTR (Palantir): 94%
3. LLY (禮來): 89%
4. TSM (台積電): 88%
5. V (Visa): 83%
6. MA (萬事達卡): 77%
7. META (Meta Platforms): 75%
8. AVGO (博通): 72%
9. MSFT (微軟): 67%
10. TENCENT (騰訊): 53%
11. ORCL (甲骨文): 52%
12. GOOGL (谷歌): 52%
13. NFLX (網飛 / 奈飛): 51%
14. SAUDI ARABIAN OIL (沙特阿美): 43%
15. AAPL (蘋果): 43%
16. JNJ (嬌生 / 強生): 35%
17. JPM (摩根大通): 33%
18. AMZN (亞馬遜): 29%
19. HD (家得寶): 23%
20. PG (寶僑 / 寶潔): 23%
21. BRK.A (波克夏·海瑟威/巴郡): 21%
22. COST (好市多): 12%
23. WMT (沃爾瑪): 7%
24. XOM (埃克森美孚): -1%
25. TSLA (特斯拉): -5%
當然,這項數據就只是衡量公司的眾多指標之一,有很多行業也不能用這個數字來判斷是否好公司不能代表全部。
但它確實從一個側面,解釋了市場為何願意給它如此瘋狂的估值。
這也讓那個「貴得下不了手」的困境,顯得更加難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