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美債/公司債/投資等級債....危機入市 V.S FOMO V.S 百年機會 ?!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我覺得這是一種投資心...(恕刪)


謝謝您。

小弟感覺貌似,似懂非懂。

考試把答案寫正確,工作把事情完滿完成,
似乎是容易的/經常做得到的。
但 投資理財,
小弟覺得是困難的/經常做錯的,
縱有獲利,事後想想,
每每覺得,搞不好運氣矇到才是佔比較多的。

長債、短債、定存,
無非是認為股價過高,風險太大,
但又想要理財,
遂以報酬率交換/平衡風險、報酬,
所得出的標的,
雖說就現下眼前利益看來,
短明顯優於長,
但若加上 再投資風險,答案搞不好就沒這麼明確,
也是為何會想去 預期/鎖利 的出發點,

小弟仍覺得自己知識/經驗都不夠,
理財經常想錯/做錯,
目前仍只能事後做修正,

現在的想法以為,
長債可以買,但不是現在,
會想等到開始降息再來看要不要買,
現下想到的是再找找短天期、優利率的銀行放定存。
謝謝您。
離題。
定存其實也不容易,
要花很多時間/開戶/跑銀行,
多少還需看人臉色,
收了存款,還要強推商品...
條件談好了才過去的...
收到存款後,往往又會不一樣...

不過也不是第一次遇到,
那也就一般性處理,
再搬就是,只是挺麻煩的。

雖說又要打掉重練,
但聽到銀行說到,
利率維持目前的情況不會降,至少2年...
通膨本來就沒這麼容易打下來,
只是很難聽到有人中肯說話/實話??
或許是因為事前/後不一,
無法對客戶交代了,才冒出來的吧。

2年不降,又強推商品...
感覺有些矛盾,不降息哪來的資本利得??
不過不肯給出優利,自然也留不住人,
搞成雙輸了??
也就不用再去思考了。
小小感想,
謝謝指正。
英英間LKK wrote:
官網早就公布了,自己...(恕刪)


呵呵....感謝提點....原來台灣一般大眾次級市場買"長債ETF",
除了"淨值和折溢價"以外,還要隨時到官網看是否額度滿了咧!!

嗯....對於多數人將"債ETF"看待雷同為"股票"or"股票ETF"的人士,"債ETF"真是深不可測咧!!


===========
嗯....是巧合?! 奇怪了,自老債王第一位大佬提出美債十年合理殖利率後
就慢慢開始浮出雷同的聲音了,且"合理殖利率越來越高".....

但如以往依樣,仔細觀察大佬的言詞中,真的"有說出實際數字/情況"嗎?!
嗯....相對於台灣名嘴/專家/網紅/投信法人這一年多來的言論,這些大佬應該是錯的吧?!





===========
昨日美債20年殖利率,站上 4.5 ,各類期殖利率持續上揚中
在 FED 下次會議前還有34天,實屬少見.....





RICHARDSCW wrote:
2年不降,又強推商品...
感覺有些矛盾,不降息哪來的資本利得??


對於"拍照大大"的意見,出發點也是善意
簡單說就是"遠光要放遠"囉!

反倒是RICHARDSCW大這段話是未來重點咧!!
恬適生活 wrote:
對於"拍照大大"的意...(恕刪)


本來想賺30%資本利得,結果先跌30%.
世事難料。
自己買公司債A級以上,買了80萬美元
吉吉1014 wrote:
自己買公司債A級以上...(恕刪)


我的看法是會提早出現金融風暴然後美國年底提前降息
照目前利率曲線是明年開始降息到明年底降1%。
但明年美國要大選,等明年大選前才出現金融風暴要降息那拜登還選個屁。
拜登要選贏就是提早讓大陸崩盤然後美國才能快速降息,到明年下半年剛好利率和股市到達低點要拉選舉行情才好啦。
美國長天期公債正在崩跌中,公司債也不能倖免,正往上次金融海嘯低點邁進,往下還有超過10%以上的空間。

美國許多資產管理公司早已建立大量空頭部位,要建立多頭部位的人可以等等。

美國30y公債價格:




以保險為主體的銀行也要留意!
hermas
慢慢揀
RICHARDSCW
謝謝您。
恬適生活 wrote:
對於"拍照大大"的意...(恕刪)


謝謝您。

撇開近日遇上銀行端前/後不一,
要平常心去找他行/搬動部位之事。
(賭,不會/不合理去付出摩擦成本,但 會不會/合不合理 在我)

一直強推商品,且論述一概是,
降息一定/保證有資本利得,
存續期間越長,資本利得越豐厚,
有穩定的利息收,又可以賺資本利得,
因市場會提前反應,所以要 "現在/提前/趕快" 布局。

小弟感到弔詭的是,
過去的經驗一定能適用/符合現在?
很多參數是不同的吧??
一定/保證有?
若沒有,會賠給我嗎? 賠的出來嗎??

定存利率從去年的3%、4%到現在5%,
你自己都在升息搶美元了,降息??

搞半天,都承認至少還要維持2年利率,
先不說商品價格還在往下,未見底,
是要提前至少2年進場?

債券是用報酬率交換風險貼水,
主要追求的是穩定的利息收入,
怎搞成主要追求資本利得?
要搞成追求資本利得也行,
但遊戲規則就不同了吧?
至少也得用風險貼水去交換吧??
那跟操作股票在概念上不就一樣?
做股票報酬率不是高一些??

退萬步言之,
假設此論述完全正確,
則,至少還要2年...

那,小弟會以為還想再等等,
不會現在就去做。

沒有什麼依據,
僅是自己的一點想法,
謝謝指正。
去年初高通膨基期紅利花完了
下半年開始沒有高通膨基期
意味著下半年開始通膨數據可能出現僵固化甚至反撲向上的可能性
美國工資增長率還在4.0以上
在這種通膨背景下
聯準會不要說降息,恐怕連停止升息都很糾結
再繼續升息都是有可能的狀況
不過我個人還是把現階段視為升息的『末端』
持續股債雙修,慢慢買入
一樣,工資增長率下降到安全範圍才考慮大曜進 XD
戰略、戰術都準備好,損害控制做好
紀律執行即可
盈虧自負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