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 wrote:C大只要在現價9.5...(恕刪) 哇~~ 還要這麼多張啊 難怪C大想揍我不好意思 我算術不好 尤其是別人的錢 更不會算 我一直想 外豬為何這麼不看好發發發是不是有什隱藏版 咱大家沒看到的
iPhone 8幕後:營收連跌6季,庫克還被減薪[商業周刊]2017年9月13日 下午3:50文/康育萍美國時間9月12日,蘋果發表全新一代iPhone 8跟iPhone X,紀念iPhone推出十週年的新機,已成今年科技圈最熱的話題。根據市調機構IDC估計,iPhone 8將替蘋果創下2015年以來最佳銷售紀錄。但就在新機發表前,蘋果發布今年第三季財報時,彭博評論指出蘋果將面臨的最大隱憂:過度依賴iPhone且中國市場表現未見起色。大中華營收連跌六季i8換機紅利也只有兩年根據蘋果8月2日發布的財報顯示,iPhone收入占蘋果整體營收達55%,其他產品收入僅占整體營收約1成。遲遲找不到下一個主力產品,正是外界對蘋果最大的疑慮。此外,蘋果執行長庫克曾表示「非常有前景」的中國,包含中港台在內的大中華市場,營收已連6季衰退。因此,這次iPhone 8大改版,彷彿蘋果的最後一搏,準備掀起一波換機潮,延續未來兩年的成長動能。畢竟,如一位蘋果供應鏈主管直言,「去年庫克都被減薪了,如果今年iPhone 8再賣不好,沒有surprise(驚喜),那就不是減薪可以解決的問題了……,但今年結束,明年呢?他還可以靠手機撐多久?」IDC也預估,等iPhone 8熱潮退去,在安卓陣營競爭下,2021年蘋果手機全球出貨量占比為14.4%,甚至比現在的14.6%還低。其中關鍵,來自於中國手機品牌快速竄起。論硬體力,「iPhone已經不是永遠走在第一了,」3C網站點子生活總編輯莊英群也說,以iPhone 8最吸睛的高屏占比為例,去年十月小米就已推出屏占比高達91%的手機,蘋果光要靠硬體創新留住中國消費者,可說是越來越難。論軟體服務力,蘋果也面臨中國網路公司騰訊的競爭。今年初,騰訊正式推出微信小程式功能,改變蘋果所打造的App Store模式,消費者不用透過App Store下載應用軟體,只要打開微信,就能用找到提供支付、叫車、購物等服務的小程式,安裝在微信裡使用。雖然,微信小程式設計仍未成熟,但騰訊此舉已被視為瞄準蘋果而來,未來消費者只要在手機裡安裝微信,就能取代App Store裡百萬款App功能,成為消費者手機的入口。比起蘋果,中國消費者向來更青睞本土業者的軟硬體服務。現在,iPhone中國市場市占率也跌落到第5名,位居華為、Oppo、小米等四大中國品牌之後。更慘的是,除了手機業務,其第二大收入來源:服務業務(含App Store、iTunes軟體下載費用),也正面臨商業模式的挑戰。雖然今年第三季蘋果服務營收比去年成長逾兩成,但《華爾街日報》卻表示,蘋果服務業務中的iTunes,正因為亞馬遜、Netflix等串流影音服務興起,其在線上電影租賃、銷售市場市占率從2012年的50%,下降到今年的20%到35%之間。如今,消費者習慣上網隨機看影片,不像過去專門上iTunes買或租某部電影,蘋果雖試圖與片商合作自製內容,藉此黏住消費者,但是市場已被瓜分。那蘋果下一個希望在哪裡?擴增實境(AR),正是庫克最常提及的技術。它結合虛擬和真實世界,用戶透過iPhone就可以抓到彷彿圍繞在身邊的寶可夢怪獸。然而,要發展AR,庫克卻要面對商業邏輯的轉彎,必須把平台開放給開發者,讓大家去開發各種相關應用,這跟過去蘋果一貫封閉的邏輯不同。蘋果若要讓它的產品更聰明,勢必得再開放,才能蒐集更多用戶數據,甚至跨界合作。面對成長挑戰難度大增,這家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究竟會為了產品的完美維持封閉,或是為了擁抱趨勢走向開放,這將是iPhone 8推出之後,庫克得正面回應的難題。
富貴險中求 wrote:今晚57新聞王要介...(恕刪) sicin wrote:這節目給我感覺是很推...(恕刪) 大家別忘了金融股的特色,所以金融股的波動才會不像其他類股一樣,但確相對保有價值。舉例來說,當你有十萬/一百萬/二百萬時,你也許還會all in單一支個股,因為資產要變多,相對風險就要比較大。但當你今天的身價有一千萬/二千萬/五千萬或一億時,你考慮的不會股價的爆漲或作價差,而是選擇穩定,能有相對股息可以領,然後殖利率又比放在銀行好的股票,那你會選金融/電子/百貨等等一堆股票,你會挑什麼?此時,萬點左右,相對穩定/相對安全,但又不會導致自己的資產冒太大的風險,選擇就有限了。(此時,只好以C大為例子,C大投入在發發發的主因是什麼,必竟也要一千萬的資金/再加上C大願意用美金再加買發發發的主因是什麼?我們應該要去揣摩/去學習其投資心理及方式,最重要是存股領息,那為什麼又要挑發哥來存股領息呢?因為看好發發發的體筫改善及穩定配息,再加上金融類股股價普遍基期低。)當你的身價到一定程度,你的資產就會進行風險配置,你要求的回報,大都只有穩定二個字。身價能有一個程度,往往是老闆或大股東級別的,他們不會一直看盤,因為他們還是有其正職在,也就是我常講的,大家還是要把正職作好,將自己本身的位階/薪水(固定收入),往上爬,才是正解唷。
PDA wrote:大家別忘了金融股的特...(恕刪) PDA大講的甚是!!!跟C大一樣真是好人!願意分享那種"人在雲仙處,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境界的想法!也許人都是要到那個位置,才能體會箇中滋味!感謝分享已在雲端的投資心情,讓初學者不至於追高殺低,傾家蕩產!!這也是種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