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車站專用區,將變更為商業區。經查實價登錄,附近實踐路(1~30號)一樓店面去年9月成交價格為100萬/坪。 個人預估宏和板橋大樓的一樓1坪大概是120萬左右。
本次計劃面積(商業區)為0.48公頃(1452坪)。此計劃商業區的建蔽率為50%。一樓可使用面積大概是477坪(103板使字358 地上001層 6M 1576.69㎡ G2車站相關設施.大廳.防災中心 238樓提供之資料)。乘以預估每坪價格120萬,一樓賣出的金額大概是5.72億,扣除土地捐贈的 5.24億,大概多出0.48億。
可是問題就來了。如果以車站專用區去賣大概整棟可賣到60億(已扣除一樓做為車站專用區),而且在105年就可以開始賣。多等了3年,不僅每年要付16億的貸款利息給上海商銀,還要算60億的存貨利息。這些利息這3年加起來也超過2億,宏和是在做虧本生意嗎?
如果各位不健忘,宏和黃董事長的媽媽黃林阿嬌(國華琺瑯製衣董事長,也是宏和最大股東占9.48%)在二年多以前以4.8億賣忠孝東路5段的1、2樓給台灣亨得利 。她可是不動產的內行人。
我個人覺得宏和公司裏面對如何將土地價值極大化的人不少,不可能多花3年的時間去做一件虧本生意的事情。
除了一樓可以以商業區售出,還有2至18樓的使用區分由原來的車站專用區變為商業區,(但如果是住宅使用,價格會差佷多嗎?) 是否還有其他因素是我沒有想到的。
請問 Gerald大大或其他先進對於這件事是否有其他的看法? 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