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員工分紅的文章,請集中在此討論

蘋果王 wrote:
幫樓上的樓上再鼓鼓掌...(恕刪)


只要還沒爆雷之前賣掉就解套啦!
而以他們的實力,他們還沒賣掉之前,誰敢爆雷呀!
ycweng wrote:
這個分紅配股制度明明...(恕刪)


真的不用吵了
明年應該不會有公司那麼有種敢挑戰EPS發高額員工分紅了
所以只剩最後一年了 大家好好把握今年分紅吧
十萬不嫌少 千萬不嫌多
至於憤慨不平的就熄熄怒吧 讓我們再任性一年吧 反正明年大家就都一樣了
1. 很多國外留學的學生 將不會再回流
2. 很多國內的科技產業員工 將跳槽到外商 很不幸的 本人公司的外商對頭剛好也在台灣徵人
且因為sales的issue (非技術issue) 所以目前還在海外跟白人搶市場 sales issue都沒克服
現在來個技術競爭力流失的挑戰 多拜各位大大的特別見解
3. 外商在台灣吸納人才的市場雖沒那麼大 但是如第一點 留學海外人才 薪資上完全喪失競爭力
外商可以在國內吸 更可以到國外吸 很多以前留美來台的人 也許薪資降幅太大 再度回到海外
4. 如果覺得電子產業對小股東不公平 請別來當小股東 就像有人覺得傳產業問題多 前景不大
也沒買傳產業一樣 就這麼簡單 員工分紅配股稀釋股東福利已經廣為人知 請別說自己是無知散戶
你不認同 就別買 不要不認同 又愛買 買了來管人家的閒事
5. 電子產業員工將全體減薪, 原本400->300萬 阿 以後少花點就好了, 200-> 150萬 阿, 以後褲袋勒緊點
150->100萬, 得叫老婆努力賺錢了. 將來電子產業龐大員工消費力會因為心理保守作用縮減幅度
會比薪水縮減幅度大很多, 所以如果有台南 新竹地區 又大力反對分紅配股政策的人, 請準備面對房價下跌,
生意無門, 景氣寒流的來襲. 全體內需產業一定雨露均霑, 不會只有電子產業不爽, 你一定也會不爽到的.
只是你看不夠遠, 不知道你是第二波不爽的人.
6. 小型科技公司吸納人才更不易, 因為夢想已經被摧毀了, 也就是說電子產業將大者恆大, 走像韓國企業大型化,
小型科技公司將很難像往日一樣活蹦亂跳.
7. 很多網友在電子業還沒發展20年就急著說台灣電子業沒有競爭力, 專拿一些老牌股價低的老電子股來講,
但是一些新興IC設計股都紛紛長大並佔有世界第一的市佔率. 競爭力已經比以前大幅提高了
但少了分紅配股的誘因, 這些公司員工誰還跟你拼命? 賺150萬跟賺180萬 不像賺150跟賺350萬差別那麼大.
這些公司將來最好挫咧等.
8. 外商科技本來就站在巨人的肩膀, 別拿"為何人家有競爭力, 我們過去領一樣薪資, 卻沒有來對應的競爭力"來當
"因此拿這麼多薪資只有95分的競爭力, 所以以後不應該拿這麼多了"的理由, 因為競爭力不光是技術競爭力,
還有品牌, 行銷, 搶佔人家的市場等等. 人家在其它多方面有競爭力, 我們技術沒領先一截, 怎麼打既有市場??
領先一截都不一定打下來了, 更何況現在還要動搖技術的根本.
9. 反對分紅配股
你是出於股東立場反對員工分紅配股 還是出於一般老百姓立場 先搞清楚
如果你是股東立場, 請拋出電子產業持股, 如同你拋售你不認同的公司經營模式的其它持股一樣,
如果你是老百姓立場, 請想想, 人家領得多干你什麼事?? 人家的分紅政策侵蝕股東穫利, 干你什麼事?
什麼? 公平正義?! , 請問這波行情誰漲幅最大, 很多行情來的時後, 誰漲幅最大, 電子股, 一樣eps
為何電子漲幅就最大, 你看那些手抱科技股的股東們, 每個開心死了, 你還幫人家電子股股東爭什麼公平正義?
因為會計制度扭曲? 奇怪你要不要去從政? 很多制度扭曲侵害人權的很多很多, 這麽有抱負, 快去從政吧.
說穿了, 就是眼紅人家領得多的心態居多吧. 別拿無聊的藉口當藉口, 掩飾你們自己心態不夠open的心理.
10. 賺5元的台塑價值會比賺0元的台積電好嗎? 先自問你是股東還是一般老百姓
你是出於股東立場反對員工分紅配股 那麼轉出台積買台塑 很快幾秒鐘內你就可以做這種資產移轉了.
你是老百姓呢? 要不要去六輕周圍走一趟呢, 是台塑能帶動內需產業, 還是台積電??
台塑把錢發給股東, 留給老闆. 台積把錢發給幾萬個員工.
11.股息股利? 本人幾乎從不參與除權息, 除權息除來除去都是除自己的, 部份資產還要被鎖住幾個月, 還要扣稅.
為何有人把股息股利當寶, 並且拿這些來質疑電子股不公? 第一, 他們定義不清楚, 真正要等他們得到真正多
餘的"股息股利"的時候, 是股價填權填息的時候, 問題是股價一定會填權填息嗎? 股價填權息代表有買盤進場,
這跟股價完全沒有除權息, 有買盤進場把價格拱高意思一樣. 可是要拱高到多少還是買盤決定.
所以股息3元跟4元的差別, 在這種不確定買盤強度底下, 等於你的獲利主控權還是買盤決定, 而不是除權息的
數字.
12.現在之前電子股股價已經反應分紅配股在獲利上的影響, 所以既然股價已經反應, 何必脫褲子放屁?
13. 如果你領了很多了, 一個受益者反過來批自己受益的制度不公, 要改制度??? 讓後進者無法享有這種制度.
這麼大公, 請把你之前受益的吐出來吧. 這有句話可以形容這樣的人, 得了便宜還賣.....






hello
現在的社會變了
以前是那個職業好 福利好 薪水高
大家就鼓勵自己 或者鼓勵自己的小孩進入那個行業
現在是那個職業好 福利好 薪水高
大家就開始檢討 憑什麼福利好? 憑什麼薪水高?
透過各種方式把這種福利 薪水給削減掉
這些原本的從業人員的生計 生活因此大受影響 也增加不安定感

原本福利好薪資好的職業減少 福利差 薪資差的未見減少
拉人下馬很容易 培植卻很困難
所以選擇拉人下馬立竿見影

社會善念減少 惡念倒是狂增

這樣的改變 剛好跟宣稱要幸福 有希望的人 宣傳的完全不一樣
所以說的容易 手法粗糙 結果剛好跟說的相反
hello
這樣好了,給您以下的現在進行式背景跟幾個問題,用管理學院個案研討的方式讓macacafly兄說說會怎麼形成下一步決策,怎樣會是一個賽局Nash均衡,您認為經濟部當初沒有想要捍衛股票分紅配股?

1. 即使沒有分紅費用化,2009年,原本分紅配股所依據的促進產業升級條例即將到期。

2. 就是因為台灣實質薪資沒有上升,經濟情況不算好,社會要求租稅公平的聲浪越來越高。

3. 外資投入台灣股票市場的比例近年來越來越高,除政治風險外,外資券商sell side給buy side的研究報告中,普遍會因為分紅配股給予台股一個 discount factor,要求會計制度與國際接軌的呼聲也極高。

4. 最近聯發科員工加薪30%,分紅配股維持高檔,持續維持幾乎沒有職缺狀態,聯發科今年第一季全球IC設計公
司排名去年第八名躍升至第七名。

5. 員工分紅費用化之後,台積電董事會決定從二○○九年開始,員工分紅將從前一年度可分配盈餘的八%修改為前一年度稅後盈餘的一五%,現金及股票的比重將視當時的稅法採取對員工較有利的方式採用。

6. 聯電2006年原已提出新制簽約滿2年,將可獲得現金簽約金,近期更進一步強化力道,將簽約金額度大手筆提高到原本10倍之多,亦即簽約滿2年可領取200萬~300萬元簽約金。聯電這項新制目前已在最先進廠區南科12A實施,主要針對員工職等「7字頭」以上的中階主管,若是這些員工未做滿2年違約離職,聯電還給予退回本金、不計利息優惠。

7. 台積電建議未來多增加配套方案,其中,引進限制型股票就是其中之一,台積電已將限制型股票列為未來權變方法之一。所謂限制型股票,指的是員工得以用零成本或某比例市價進行認購,保證員工有獲利空間,藉此誘因留住優秀人才。

8. 創意2006年導入績效獎金新制,在既有季獎金制度下,同時再增加月獎金,若部門當季、當月都達成目標,就可多領取4個月薪水,較原本獎金制度增加高達3倍。

9.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華碩董事長施崇棠等人以個人大股東持股交付信託,依每年股票孳股孳息分給員工。

10. 小弟的公司跟這些龍頭比起來動作算慢的以及相對不透明的,分紅配股將會減少,現金股利增加,開始差異化也就是人才領股票、人力領現金制度,發行認股權證給予有潛力人才及管理階層。

11. 經濟部正研擬以「限制型股票」取代員工分紅,做為員工分紅費用化的配套措施,限制型股票有何特色與障礙?

[這邊以下給macacafly兄您填]
12. 你覺得你們公司即使維持分紅配股未來國際競爭力展望如何?廢掉又會如何?為什麼?分紅費用化快實施了,公司高層有何想法跟措施?員工想法如何?

13. 您的公司有沒有外資持股?持股比例高還是低?可跟您公司的IR人員先聊一聊外資股東的看法來分享一下。


要翻案還是配套?給個分析教教大夥跟行政立法機關吧!




macacafly wrote:
現在的社會變了
以前是那個職業好 福利好 薪水高
大家就鼓勵自己 或者鼓勵自己的小孩進入那個行業
現在是那個職業好 福利好 薪水高
大家就開始檢討 憑什麼福利好? 憑什麼薪水高?
透過各種方式把這種福利 薪水給削減掉
這些原本的從業人員的生計 生活因此大受影響 也增加不安定感
...(恕刪)


有趣的論點,但似是而非
地下錢莊的獲利最好,你會不會鼓勵你的小孩進那個行業
這樣的比喻可能有點太過,
但重點是,請搞清楚你獲利是怎麼來的
你是人才嗎?還是只是爆肝的人力?
你爆肝,公司就一定賺錢?
一堆人搞不清楚狀況,
再說一次,沒有人反對你拿高薪,
但搞清楚這些分紅怎麼來的
並且列入人事費用
如果EPS還能維正值
沒有人不會為貴公司鼓鼓掌
如果不是,就不要得了便宜還賣乖...
這串討論串
有很多贊成員工拿高額分紅的人
可能是既得利益者

台灣這種分紅型態
如果是正確且可以鼓勵員工留下來的話
為何美國的高科技業不採用

台灣的這種分紅方式
就是凱股東的凱
大老闆賺飽飽
小股東苦哈哈

台灣的高科技業
要改變的是
把薪水調高
降低配股
改成股票選擇權

這才是比較健全的高科技公司
選擇權只有肥了大老闆
有錢去執行的人拿選擇權才有用
現在科技業的基層員工
大都拿了就賣了
因為家裡要用錢

映升 wrote:
有錢去執行的人拿選擇權才有用

執行選擇權應該不用自己掏錢吧? 至少國外的公司發選擇權好像不用, 有價差賺價差,沒價差當壁紙..
youngmth wrote:
執行選擇權應該不用自己掏錢吧? 至少國外的公司發選擇權好像不用, 有價差賺價差,沒價差當壁紙.. (恕刪)


嚴格來說台灣的確並沒有美國的那種不用掏錢的員工選擇權,台灣的是認股權證,但因為台灣沒有證所稅的關係,要執行時的確是要先掏錢出來的。


員工認股權證的繳款跟課稅方式如下:

公司報准發行後,假設發行時價格為50元(有一套定價方式,不會跟發行當時市價差太多)

假設該公司的權證執行價格會根據除權除息調低,二年後可執行,執行價格經除權除息後變為40元,執行當天市價為60元,執行20張,則必須先繳付價金40*20*1000=800000,而以下差價列入個人當年所得納稅。

(60-40)*20*1000= 400000

拿到股票後,若繼續上漲到70元才賣出,則超出60元部分不用繳所得稅(證交稅還是要的)

(70-60)*20*1000= 200000 (免納證所稅)
(60-40)*20*1000= 400000 (需納個人綜合所得稅)
淨執行利得 = 400000 + 200000 = 600000


拿到股票後,若不幸下跌到55元才賣出,則以下資本利損部分不能抵稅

(55-60)*20*1000= -100000 (自行負擔納稅損失)
(60-40)*20*1000= 400000 (需納個人綜合所得稅)
淨執行利得 = 400000 - 100000 = 300000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