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為什麼變弱了,二十年來台灣到底“少做”了什麼?


jim567 wrote:
剛好一篇韓國的呼應...(恕刪)


登記一下.
mobile0134 wrote:
我把靈魂賣給路西法...(恕刪)


你是不是忽略了我提到的中英並行?
如果覺得把英文改成官方語言太激進
那可以推行大學全英文教育
特殊科系或特定科目可以另外規定

我這個建議並非看不起中文
或是想去中國化
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平平是華人市場為何投資者要來台灣不去香港或中國?
如果要自由貿易 上海自經區比我們還具有優勢

假設我們可以像菲律賓一樣提供英文勞力
那在人力市場而言我們的吸引力對於外國投資者而言會大增
藉此彌補台灣對中國的劣勢
藉此彌補我們與深圳 上海同質性太高的問題

這裡持反對意見的都是在講文化
講來講去跟文資團體一樣
我要文化不要商業化

試問對於老外而言台灣講中國文化
講得過大陸的百年建築物與千年風景嗎
去看看中國與台灣的外國觀光人數就懂了

說的好像推行全英文教育中文就會被消滅一樣?
有這麼嚴重??

在新加坡(英語官方語言)中文有被消滅嗎?
在香港(大學全英語教育)中文有被消滅嗎?

現在不做將來一定後悔
除非你能告訴我一樣的人才人家為何不挑中國的而要選你台灣?
一樣的投資環境人家為何不選香港 深圳 上海要選你台灣?

想想菲律賓
光是因為它們會英文就帶來多少投資效益
以及光是會英文他們的人力有多受歡迎

如果台灣人會中文又會英文
那這多少可以彌補我們與中國的差距






跟韓國某大電子公司的工程師合作過,
他們的英文爛的很,
很多是寫韓文再請公司的業務翻譯過來,
反正公司內有人英文好就好了,
技術還是最重要。
日本人也是相同的做法。
英文再怎麼好再怎麼花時間也比不上英語系國家,
還搞得技術不上不下,
乾脆花時間比技術比較能夠全球勝出。

jack_lee8888 wrote:
跟韓國某大電子公司...(恕刪)


要找英文爛的日本更爛
但問題是我們台灣的地位已經被深圳 上海取代
台灣人力(白領 藍領)也已經被中國取代
這是現在完成式
試問不差異化台灣怎麼突破困境?

退一萬步說
一方面提升自己的技術一方面提升自己的語言優勢
可以併行吧
你說要彌補台灣和中國的相對劣勢??是說在外國客戶眼中,台灣和中國的相對優劣對嗎?那為什麼競爭對象是中國?什麼產業可以用英文優勢來彌補。莫非你搞錯競爭對手了,我們根本就不是中國大陸的對手,台灣的人力素質,看太陽花不就知道,我們輸的可多了。以中國目前的實力,全球與其競合,而非競爭。

競爭哪門生意?就說我們還存在的優勢吧。台灣高科技,半導體放眼的全球市場?那看的是技術和資金,和語文的關係可以說沒有。台灣能些微贏過韓國,新加坡,靠的是技術和資本投入,和長期的客戶關係。韓國人英文很破,新加坡英文是官方語言,你說呢?差別在台灣工程師用肝功能換的製程技術贏過別人,不是英文比較好。

如果說外國人要來台灣投資,看什麼性質,金融業嗎,這是看總體經濟的,台灣總體經濟貿易量大,外商銀行就來,你政經情勢混濁,大家就撤。說真的台灣英文人力從來就不差,能有兩把刷子進外商銀行的,全都流利的不得了。這點也沒有造成讓你擔心的差別啊。然後,你說把大家英文弄好點,叫東南亞人來台觀光嗎?這是多少有幫助的,但台灣觀光資源少得可憐,有誰會來?

回到提高國家語文能力這想法,我還是說了,別本末倒置。(不是不好,畢竟那不是問題根本)。你所說和大陸的競爭關係,成就你的思維。和大多數國家想的不--樣,大家要的是中國的市場,和他的資源,前面有人說了,人家日韓國家的人還恨不得中文能和台灣媲美,多分得一杯羹。多多欣賞中文吧,老實說,我聽說讀寫英文這麼多年,天天和老外打交道,已經有點膩了。

台灣從來就沒說英文不重要,要大學全英語上課,做得到的大學不就已經“自動”做了嗎?我不曉得現在,在以前大學錄取率約30%的年代,多數大學用的全是國外進口的原文書,老師考試也常用英文出題。不過要大學“全面規定”用英語上課,有點政治作為的味道,是未嘗不可,但除非你能說服大家,把官方語文改為英文,我們大學生就會更有文化,不會去反服冒協定,侵占立法院,媒體會自律,台灣不再族群分裂,政--片和諧?好像沒這可能吧。


我把靈魂賣給路西法 wrote:
你是不是忽略了我提到的中英並行?
如果覺得把英文改成官方語言太激進
那可以推行大學全英文教育
特殊科系或特定科目可以另外規定
我這個建議並非看不起中文
或是想去中國化
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平平是華人市場為何投資者要來台灣不去香港或中國?
如果要自由貿易 上海自經區比我們還具有優勢
假設我們可以像菲律賓一樣提供英文勞力
那在人力市場而言我們的吸引力對於外國投資者而言會大增
藉此彌補台灣對中國的劣勢
藉此彌補我們與深圳 上海同質性太高的問題
這裡持反對意見的都是在講文化
講來講去跟文資團體一樣
我要文化不要商業化
試問對於老外而言台灣講中國文化
講得過大陸的百年建築物與千年風景嗎
去看看中國與台灣的外國觀光人數就懂了
說的好像推行全英文教育中文就會被消滅一樣?
有這麼嚴重??
在新加坡(英語官方語言)中文有被消滅嗎?
在香港(大學全英語教育)中文有被消滅嗎?
現在不做將來一定後悔
除非你能告訴我一樣的人才人家為何不挑中國的而要選你台灣?
一樣的投資環境人家為何不選香港 深圳 上海要選你台灣?
想想菲律賓
光是因為它們會英文就帶來多少投資效益
以及光是會英文他們的人力有多受歡迎
如果台灣人會中文又會英文
那這多少可以彌補我們與中國的差距

我把靈魂賣給路西法 wrote:
你是不是忽略了我提...(恕刪)
說的太多,做的太少。

至於像本樓眾多版友一樣,大家都有自覺,但人的情緒一旦有所紓發,接著就是獨善其身,
無法兼善天下了。
意思就是,有些人不論在網路上或其他媒體上高談闊論之後,就會有一種"我已經為這社會盡一份力了,剩下的就只能聽天由命"的想法,這就回到前面所說的國家認同的問題,台灣這個地方真的有值得我們眾多有志之士做到比我前面所說的更多嗎?我是打個超級大問號的,畢竟,拜託!!我們從這國家得到的都不一定比我們長大成人後所回饋的多了,所以,台灣憑什麼要讓大家為它多做什麼呢?
我把靈魂賣給路西法 wrote:
你是不是忽略了我提...(恕刪)


從語言的角度

你說不通

資本最喜歡去的地方,是具有長期穩定的可靠的地區

台灣政策一會變這,一會變那

資本就不喜歡台灣

這就是原因

和你語言沒關係


上海,深圳之所以能夠吸收全球資本

原因就在於長期穩定可靠


資本只關注是否具有潛力和保值

無論是潛力和保值都需要穩定的商業環境

為了融入這種具有穩定的環境

甚至願意學習不熟悉的文明

比如索羅斯的兩個女兒,中文都非常強,標準的中國普通話發音


再說了

你說的東西

在全球來說已經有先例

比如加拿大的魁北克省

加拿大的法語區天天鬧獨立,政策一會變這,一會變那

結果就是全球資本都不喜歡去魁北克省

導致了魁北克的經濟一落千丈

1976年魁北克舉行奧運會,,到2010年才把當年舉辦奧運會的費用還清,,30多年才還清債務

魁北克 和 多倫多,溫哥華的經濟完全沒的比

這就是今天高傲的魁北克人

世界是公平的

你要得到,就必須付出

魁北克人選擇了保持其獨立性,那就要付出了經濟30多年經濟沒追上加拿大和北美腳步的代價
來整理一下路線
前面幾樓覺得真的有在關心
將英語做為官方語言,我也認為是政府應該做的“漸進式”
國內的專業人材其實外語能力也有一定程度了
做為提升國家競爭力的目標
全民都能接觸英語,能看見的視野也會更國際化
這種能力甚至比塞了十七年的死知識還要有用

現在地球是平的,視野遠了
看到了敵人,就會有競爭意識
我想,台灣人真的需要“看見”世界的能力
五味雜陳的人參

jim567 wrote:
全民都能接觸英語,能看見的視野也會更國際化
這種能力甚至比塞了十七年的死知識還要有用
現在地球是平的,視野遠了
看到了敵人,就會有競爭意識
我想,台灣人真的需要“看見”世界的能力


全民早就都接觸英文了.
但英文不是一接觸就都會.
要接觸深, 就要長期的學習.
講難聽點, 一般人沒那種閒功夫.
最後還是回來看最快速閱讀的中文.




hello
dongmark wrote:
從語言的角度你說不...(恕刪)


東南亞國家
沒有一個政治是穩定的
尤其是越南 泰國 印尼 菲律賓 馬來西亞
請問這幾個地方吸不吸引投資者?

穩定的政治當然是一個參考點
但並不是唯一的參考指標

再者民主政治變本來就是常態
例如歐洲諸國一會要脫歐一會要獨立
見怪不怪吧

歐洲諸國一年舉辦無數公投 論變化
他們政策的變化程度比台灣更大更快速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