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potter wrote:我想請教一下p大...(恕刪) 哈哈,這沒啥好譴責的。別人願打他願挨。認真且平等的看待自己的每一塊錢,這比較重要。先恭喜你。你已經開始看穿金融機構的手法,對自己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說到債券投資,我是利用債券ETF切入。除了可以進行分散投資外,大型機構在議價能力上是遠勝於小散戶的。
我想到一件事大戶不是可以有更優惠的手續費折讓?聽說可以談價錢。其實有錢人比我們想的更摳…附近一個老師退休,加18%領很久每個月有7萬多月退,地很多(分財產)還有繼續買,算大地主。租地給7-11,7-11有過期的麵包、便當等都給他,他們家就吃過期的食物。因為這位老人身體不好了,家裡的人就不給他吃過期的食品。(家裡有建地也有農地,地是算分的)PS.好好存,留給子孫更多錢和財產?
投資初學者 wrote:我想到一件事大戶不是...(恕刪) 嘿嘿,大戶理當可以拿到更多的折扣。基金法人算不算大戶?那些折扣去了哪裏你知道嗎?http://greenhornfinancefootnote.blogspot.com/2019/05/mutual-funds-in-taiwan-are-charged-too.html
pigstand wrote:我電子下單手續費是28...(恕刪) 其實我覺得沒有時常交易(買賣),也不用太計較手續費,方便就好,少進進出出,賺的比手續費不知多幾倍了,除非是大戶時常在進出,手續費可能會差個幾千元,甚至幾萬元,一般不太進出的小散戶,頂多一個月才差個幾十塊而已。話說我電子下單3.5折。ps:3.5折和35折有何不同?
上個月跟高中同學聊天,算了一下,一班50個同學,賺到上億台幣的人,居然有8個,還有兩個估計也有7500萬以上,其中只有一個是因為本來家裡的企業就很大,其他都是白手起家。兩個醫生(或者老婆是醫生),兩個科技產業,兩個半金融業,一個大陸建築業。結果半退休的有一個,但沒有一個是真正退休的。錢賺到這裡,已經不是為了基本的食衣住行需求。真正的動力都是非物質性的目標,講好聽一點是貢獻所學,講難聽一點就是虛榮心作祟。我個人坦白講,是一半一半吧⋯⋯這些同學們都太厲害了,如果要一直追上同學們,實在很辛苦⋯⋯尤其當股票市場一直沒什麼進展的時候,真是無言...以上這些廢話,也只有這裡可以說一下,別的地方(包括台灣的父母)大概都覺得是練肖話吧?所以我也很能理解X大的blue.....唉
我看到一則新聞?幫忙推0050。PS.還沒買過0050,股價我還是嫌太貴…出處網址:https://www.google.com/url?sa=t&source=web&rct=j&url=https://www.money.com.tw/magezine/article/8057&ved=2ahUKEwiRwv_D85_jAhUCxrwKHZiODVEQFjAKegQIBRAB&usg=AOvVaw1krxzLyqynWFqFbtnbXTLF&cshid=1562402837687
pigstand wrote:我電子下單手續費是28...(恕刪) 那不是跟銀行借錢一樣,貸款利率每家都不同?話說你美金存款(定存?)是存美國銀行還是在臺灣?明明沒降息,臺灣的優存就降了…感覺臺幣會升值,觀望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