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台灣要想與美國一樣搞研發,小弟現人在美某研究機構,該學院的研發目標只有兩種,不是別人做不出來的,就是別人沒想到的!那像台灣學校一樣比SCI點數/篇數?在這兩項要求下要點數還不容易?不用出Journal paper就可以畢業,因為學校沒有要求,人家不看這個,人家看的是創新與貢獻!篇數是沒有比,但人家在比諾貝爾得獎的人數啦!該院某系主任(大學T大畢業)就說,台灣學術界寫計畫要錢時一定會說可以有利於台灣工業界如何,若能有很高產值更好...,但美國這樣寫就永遠要不到錢,工業界的研發是他們的事,學術界是要走在工業界的前面,引導工業界的走向!此外,美國的工資比台灣貴,難到要與台灣做一樣的東西拼價格?台灣是小國,沒有實力與美國一樣比創新,制定規格,還有世界第一國防工業的研發需求!當然美國也有美國的問題,風險與利潤成正比,隨時都有被lay off的可能,小公司撐不到IPO整個部們都可能不見,不過VC也會算,若成功率10%,那投資10家應會打平!在台灣大都是工程師炒老板的魷魚吧!
其實台灣在爆肝工程師的緊追下,美國的學術界也開始有一些轉變!一些學校已不重視IC design,有些EE就往Bio走,那一塊日本台灣韓國要搶的贏很難!不過對於學生就有點不好,這個產業還沒起來,畢業的學生不是學非所用,就是走教職,開公司的風險太大!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映升 wrote:
即然知道員工分紅會稀...(恕刪)
舉小弟的一個例子
約七八年前
小弟的家人當初有筆閒錢
想投資股市
只好找唯一有股市經驗的小弟建議
當時...小弟心想...
要長期投資...要買
當然買最績優...每年報酬高...獲利穩定的
很自然...選中2330(至今依然長期持有...)
問題是...當年...根本不懂員工分紅會稀釋股本
虛增了EPS
甚至是乘數性的影響

(當年有誰知道員工分紅的問題???大家也沒討論...只知道這招可以招來優秀的人才)
就這樣...持股至今
雖然並沒有所謂的套牢
但是
無形中...被乾坤大挪移了多少??
為什麼一家每年賺那麼多錢的公司
股價卻只在6~70排徊??
(今天台股都已經9354了...2330才71.7)
直到這兩年才懂 原來員工分紅會稀釋股本(而且是乘數效果的影響)
老外看報表...會把每年EPS再扣除員工分紅
原來國外的EPS會比台灣的低多了
所以根本不認同台灣報表的EPS...
難怪台股的本益比永遠比國外低那麼多
原來大公司都在欺騙小股民
後來才發現...
只要是有員工分紅的公司..
就是會這樣稀釋小股東股本
長期持有...講難聽點...就是被坑..而且被坑的越嚴重
也難怪..台股現在都只能靠些...新興的中小型股票衝鋒了(稀釋效果還不大)
大型老牌股票要創新高(有員工分紅的)幾乎不可能
事實上
現在還有很多老一輩的股民
根本不知道員工分紅影響股權的問題
還傻傻的抱著手中被套牢的股票
吶喊著為什麼台股都創8年新高了
手上股票卻只有當年股價的六折
只能說
你了解並不代表所有人都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