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全部有努力付出員工,我相信任何歷史的成功案例都只記得帶頭的,正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如果這麼有能力,相信這建X在他的帶領下不出幾年一樣可以發光發亮。良性競爭吧!一樣請雙方拿出實力,用數字來說服投資人,雙方人馬亙相比較,明天比數將會如何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HuangJo wrote:搞清楚當年把巧新從雞...(恕刪)
老謝直接點名巧新公司治理有弊端之私相授受,一般連報紙"臆測"(但通常很準)都會公告澄清,這樣直接有損公司商譽的內容,難道不想解釋一下嗎?是不敢得罪嗎?是怕越解釋越被扒糞嗎?http://www.ettoday.net/news/20170824/995955.htm?from=rss
鋁圈製造是傳統產業,並不像電子業一樣每年都在update,所以巧新只要產能和技術都有留下來,短期內業績相信無太大影響,看今年應該還能賺個六元。如明年已簽約訂單都正常,搞不好還有不錯成長。唯一隱憂是未來健信可能會來搶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