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很多產業再也回不到以前的榮景,
股價沒辦法再回到以前高峰期的價位,
所以加權指數沒辦法再上萬點。
但...
指數上了9000點之後,
(甚至可能是8500以上)
就已經不是本益比在引導了,
除非大家都變得很理智、很聰明、很不會追高殺低,
不然本夢比依然會在9000點以上出現,
10年內依然會有看到萬點的可能。
我並不是說台股上萬點是代表產業有多健康,
但回去看歷往的經驗,
哪一次的高點,不是充斥一片榮景的言論?
哪一次的低點,不是瀰漫滿天恐慌的氣氛?
但只能等反轉回跌個一段之後,
才能確定高點時景氣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
低點時產業環境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差;
上漲到9000點的言論,跟漲到10000點沒什麼差別,
下跌到5000點的言論,跟跌到4000點沒什麼差別,
那這中間1000點的差距,就竟是什麼?
是產業興衰???
還是一股市場氛圍所引導出來的資金持續走向?
windwaltz wrote:
我發現講了一大堆網上...(恕刪)
未來的變化將是越來越大,10年的趨勢預測,顯然並不容易.
版主的對產業的分析著重科技業,尚不予置評好不好?或正不正確.但一些產業基本論述確是不錯.
我只想補充"景氣總是會循環的",要斷言10年臺股不上萬點,尚為牽強.
景氣為什麼會循環?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226971777395
畢竟人總是要"食衣住行",或許可解釋為何現階段傳產業較優於科技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