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些人裡面A錢的有,但是也不乏有苦難言的
總之癥結點在於台灣的研究經費使用完全沒有彈性,申請什麼名目就一定要買什麼
例如研究做到一半,發現需要一些設備才能進行下去,但當初卻沒有預期到怎麼辦?
以目前的制度來說,抱歉,全部停下來,明年重新申請,還不一定會過
一些作尖端研究的實驗室哪有那個美國時間在那邊等?同樣的東西可能國外也一堆人在做,如果被人家先發表就代表幾年的心血化為泡影
所以有的計畫主持人才會用其他名目核發下來的預算去購買自己研究上真正需要的東西
但是有的人就會用這種方式買一些東西進到自己的口袋,這才是那些應該被逮的人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是要開放申請預算變更,這樣每一筆錢的來龍去脈才會清楚
這幾波對大家的影響真的蠻大的,畢竟大部份人都想老老實實做研究,卻被制度和那些有私心的人弄得綁手綁腳
kuoyuan1 wrote:
已經定位為歷史共業,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何謂歷史共業,表是整個政府結構都有貪污,連找理由都可以省了,不叫貪汙,改叫福利。由此觀看政府人員的福利,還真讓人心有契契焉。
所以說,貪污也要成群結黨,只要人多到不能抓,就是由納稅人負責擦屁股。
...(恕刪)
我覺得這叫做最後一支老鼠,不是什麼歷史共業
以前的人,貪汙了,沒在抓,退休了,領終身俸,死後配偶繼續領
現在開始抓了,抓到就是最後一支老鼠,認栽吧
至少起個頭開始抓
學校那些500000元的電腦,80000元的印表機,3000元的垃圾桶,就不會再出現了

浪人情哥 wrote:
按照法律應該要嚴辦到底 不過可能台灣的教授會抓走一半以上
但是若你是教授 或是研究負責人你就不會這樣說
既然經費都撥下來了 其實重要是看成果 因為給錢單位覺得值得才會撥下這筆經費
比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有做出成果 下次就再追加經費 若做不好 下次就核減經費
研究都已經很辛苦了 還要一一去核銷經費 誰還有精力和興趣做研究
還有除非是大學閥或大計畫 其實台灣的研究經費都是幾十萬 很少超過百萬
老實講 真要貪 也貪不出甚麼鳥毛
...(恕刪)
貪不出甚麼鳥毛
因為你不是keyman

浪人情哥 wrote:
但是若你是教授 或是研究負責人你就不會這樣說
既然經費都撥下來了 其實重要是看成果 因為給錢單位覺得值得才會撥下這筆經費
比較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有做出成果 下次就再追加經費 若做不好 下次就核減經費
研究都已經很辛苦了 還要一一去核銷經費 誰還有精力和興趣做研究
也不能完全定得死死的
科學研究本身就是Try & Error,但卻又是與時間賽跑的(教師評鑑&升等)
這麼說好了,今天兩組實驗團隊
A組 與 B組
由先前的研究得知100個基因與老化有關(1~100)
假設A組第一年給了50萬的經費
挑選其中可能性較高的30個基因進行研究與實驗,結果沒找到符合的基因--->第一次沒成果
該年度結案報告被噹

第二年計畫經費被砍到剩下30萬
因為預算不夠,所以免強只能Run另外20個基因的研究...結果又沒找到符合的基因--->第二次沒成果

該年結案報告再度被噹
第三年計畫再被砍到剩下20萬
該年度只能跑10個基因的實驗--->第三次沒結果


另外
B組第一年同樣也給了50萬經費,也跑了30個基因--->沒結果
但同樣第二&三年也都給了50萬經費
幸運地在第三年的第90個找到確認的老化基因並發表在Nature Genetics期刊

三年下來因為預算的關係
A組沒成果三年,經費被逐年核減只能跑30+20+10=60個基因
B組沒成果兩年,第三年找到老化基因 30+30+30=90個基因
所以A組比較該死倒楣?

有關係就沒關係
沒關係就有關係
Welcome to Taiwan
willk wrote:
那為何被抓了才要改制度?
...(恕刪)
制度不是你看不爽覺得不好想改就能改的
還要看看那些立委諸公,是不是認同你的說法
就算她們認同你的說法,那你要求的事情重不重要?
台灣,根本就不知道從無到有會經歷怎樣的過程及風險
就拿 50 億 3 年製造電動車那件事來說
50億三年可以從無到有做出數百輛量產電動車嘛?
不可能,可以的話滿街都是電動車了
那為何當初計畫要這樣定?
呵,不這樣說不定連15元座公車的預算都沒有
學術界也是一樣
做研究本來就很難講今天你做了甚麼會有甚麼成果
明天你要怎麼改
那預算如果都是做死,完全沒有彈性
研究怎樣樣做下去
於是乎,學術界就有拿材料費,耗材(無帳)挪做設備費(有帳)的情況
一年期的計畫還好
3年期的計畫,我真的不知道要怎樣編預算
所以,大家只好都浮編,然後一定要有高額的材料費,以免以後沒錢用
這些事我覺得台灣只知道取經代工的過程是怎樣
反正母場報價,原料廠房人員這些都是可以預期的
可以依照某些時程在某個預算下做出某個產量也都是可以預期的
反正最差就是技術母廠給的那樣
依照技術母廠規格報上去就萬無一失了
沒有從無到有的經驗與能力
這就是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