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狐狸 wrote:低不低只跟價值有關即...(恕刪) 價值難以估計就我一直問的ECB 印鈔買債,是有利於台股價直還是有害於台股價值誰能說得清楚一家公司,一個產業的價值往往跟景氣甚至相關產品的炒做有關不是甚麼績優,誠信而以而圖表卻不見得是不理性的行為請看中鋼線圖,如果你長期投資,也許看月線2008年之前,直接反映鋼鐵原物料的上漲從 2008 金融海嘯之後,就是空頭由圖表直接看景氣與價值沒甚麼不對但,目前中鋼價值又要如何估算何處才是夠低呢?又或者說,其實四年不夠長?有或者說,直接等中鋼股價轉多頭再買不遲那這樣還不是看圖表?
KCLin0423 wrote:.但,目前中鋼價值又要如何估算何處才是夠低呢?又或者說,其實四年不夠長?(恕刪) 看來大哥還是沒有弄清楚本益比,營收成長都是用來評斷股價高低台積電是台股的龍頭股沒錯吧,今年的eps應有6元,今股價是80元,本益比約14倍左右。超過14倍則有高估的情況。參考一下
不懂基本面長期投資,等於冒最大風險懂了基本面的變化跟本不會去長期持有一隻股票你靠長期投資一隻股票賺了錢了嗎?還是藉著長期的投資失敗經驗,靠幾次正確的買賣賺錢?誠實面對自已的操作吧!操作在乎對錯不在長短長期投資最通俗的誤解是以為長期就能避險避險,要靠判斷,不是靠時間時間 本身就會帶來風險
---首先,同一家公司所發行的每一張股票,都擁有相等的報酬,差別只是股票在誰手中,因此,所有短線投機客的利潤總和,將會等於所有長期投資者的利潤扣除交易成本。---有請樓主證明這個說法,不知道相同的報酬是怎麼來的?每一張股票有相同的面額,相同的市值,是正確的。但是相同的報酬是怎麼來的?當我們說報酬時,是交易所得減成本,得到的是報酬。但是別忘了股票還有股息股利。
68財帛 wrote:有請樓主證明這個說法,不知道相同的報酬是怎麼來的?...(恕刪) 他的意思不能只看那一句, 他後面還有一句的意思是,在短期間公司的價值沒有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 股價仍會有所波動, 而那正是短線者不願意放過的額外獲利,但這種偏離基本價值所造成的波動部分比較是屬於一種零和遊戲, 如果有幸賺到, 那也只是別的交易者的損失部分. 然而身為短線操作者, 比較容易有認為"自己就是那個賺到錢的人"的傾向,但現實是, 把時間拉長來看, 結果會是有賺有賠, 而總體而言有賺的人是少數, 多數都是浪費了時間還虧錢的.基本上, 許多人還是希望藉由景氣循環等波動, 適時進出來把獲利極大化, 我相信也許有人可以做到這點, 使報酬比長期持有還要高, 然而根據過去的線圖來看,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做得到這點, 但面對未來, 實際的操作就不是那麼一回事. 就如同每個領域的佼佼者都只是少數, 我相信這種人應該也不多, 但奇怪的是, 在投資的領域, 大家卻充滿自信.舉個例子來說, 一個前景不錯的成長公司, 長期股價可能像這樣,處在任何一個時間點, 都有一些股價波動, 讓你覺得不抓到這些價差實在對不起自己,但從事後來看, 這些波動顯得微不足道, 你反而希望你是那個最後還持有的人, 即便你沒賺到那些波動的價差, 也不會覺得太可惜了. 我相信很多人都同意, 適時進出操作的結果, 比較有可能是中途被掃出去的, 而不是每次賣在相對高點, 又買在相對低點的. 那麼, 整體而言, 追求波動價差所賺到的, 真的一定比長期的這一大段來得多嗎?對了, 這個圖的時間是20年, 所以那每一個小波動, 在短時間來看都是誘人的價差, 所以短線思維不會放過.但是這張圖的結果代表了超過30%的年化報酬, 要是中間出場了, 就實在是一種終身遺憾.再用一個比喻好了, 就好像你是公司經營者,長期投資的思維就是, 你關注的是員工本身的條件是否符合公司未來的需要, 條件不符合的話當然還是要換人,但不會是把心思放在圖一些額外的利益, 例如因為景氣不好時, 就想我先給他放無薪假, 省一點成本, 等到景氣好了, 我再叫他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