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猜我是誰 wrote:
所以這才是 文大當理...(恕刪)
你的論點正確也不正確
話說民國70幾年,連證券行掃地阿姨都分紅百萬的年代
是因為她能力強、地掃的特別乾淨嗎??
別過度放大了"能力"的重要性
它當然重要,但並不是一切
台灣薪水部分
我引用陳藍大的文章
很多習慣台灣生活的人,很多不夠熟悉世界的人,總是說,國外薪資雖然高,但是消費指數也同樣貴,還是台灣比較幸福,以下是根據瑞士銀行的研究報告,來看看台灣的性價比.
如果紐約的所得物價比是 100:100
台北的所得物價比是 37:73
瑞士蘇黎士所得物價比 是 143:127
挪威所得物價比是 118:139
東京所得物價比是 82:116
計算主項之一是房租,但是別忘了,台灣是個有超高房價卻沒有合理租金行情的地方,如果將台北地產買賣的價格加上公設計算,每坪價格跟東京差不多,如果把房地產買賣價格混入計算,也許台北的物價所得比會變成 17:73,比上面糟糕高很多.
其實,準確性並不十分足夠,因為在某些國家,不同物品的價差可以到非常的大,如畸型社會的中國.
也就是說,要買一樣的東西,要過同樣的生活,台北人要至少比紐約人努力兩倍.
以30歲左右的非主管級的中產階級而言,西歐的平均收入大概是台灣的四倍,如果扣掉50%的稅,大概是十萬台幣出頭的月薪,物價平均是台灣的兩倍,但是房地產,汽車與電器,平均比台灣便宜.
香港大學畢業的中產階級,薪資水準是台北的三到四倍,除了香港房地產超貴,可以算算其它的物價.
首爾的薪資已是台灣的兩倍,但是首爾的一般消費跟台北差不多.
美國餐廳服務生,每月薪資約五萬至八萬台幣不等,台灣餐廳服務員,月薪一萬八到兩萬多台幣.
東京沒工作經驗的大學生起薪大概是十萬台幣.
香港大學生的起薪大概是五到八萬台幣,中階主管平均月薪資約二十萬台幣.
大陸當然是最離譜的地方,物價所得比,可能是數十倍,但是如果你敢活的像一般真正的大陸人,上海的物價所得比,可能只低到差不多,因為類似的商品在不同的超市與地點,差價可以達數倍.
香港,新加坡,美國,東京等,所得稅率就不會太高,但是社福也沒有西歐那麼好.
一位瑞士主管來台灣找我,我帶他去Grand Hyatt吃一客九百元吃到飽的自助餐,他說一個台灣員工一個月薪四萬左右的員工,怎麼吃的起這種飯,真可憐.
台灣自由經濟走了五十年,薪水跟開放經濟發展才十幾年的東歐國家差不多
我看過不少相關報告
或許又有一堆人要舉出一堆我朋友薪水高的例子
但對多數人來說
台灣深深的被體制綑綁
工時這麼長、薪水卻還是這麼低
少數人低薪是自己的問題,多數人低薪是社會問題
學會承認吧!!!承認事實有這麼困難嗎??
你說外面的陽光依然~~http://blog.roodo.com/onlymusic/
yen5214 wrote:
你的論點正確也不正確
話說民國70幾年,連證券行掃地阿姨都分紅百萬的年代
是因為她能力強、地掃的特別乾淨嗎??
別過度放大了"能力"的重要性
它當然重要,但並不是一切
...(恕刪)
下面這位周小姐,是什麼時候27歲 ? 是民國70年嗎?
你猜我是誰 wrote:
今年27歲的周小姐,目前在國泰人壽擔任理財主任一職。文化企管系畢業的她,原本在投顧公司擔任內勤工作,後來在主管開導下,決心朝開發業務方向邁進,毅然決然進入國泰人壽擔任理財專員。短短2年半之內,年薪衝破百萬,以今年來說截至目前為止,年薪已經達到130萬,賺錢能力驚人。
以上摘錄自 1111人力銀行『女性百萬年薪』大調查...(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