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解密指出 中國經濟數據連李克強都不相信


es4241 wrote:
大陸人經過共產主義洗...(恕刪)


我搜索了一下:中國儲蓄率,下面是截圖








沉默的企鹅 wrote:
我搜索了一下:中國儲...(恕刪)


光看總儲蓄率是不準的,
中國貧富差距大,
有錢人錢花不完自然會存起來.

另一方面,
不知道買房子,在這些統計上,
算是消費,還是儲蓄?
中國問題與臺灣及香港很像,
房價吵過頭,讓一般中產階級以下資源困守於房貸,
而讓炒房投機者搜括社會財富,這是很不合理的事.


empirepenguin wrote:
人口(億) 老化...(恕刪)


說實話,其實我對現在的中國現狀非常不滿,但是你那藉口很多年都有,關於中國崩潰論,稍微看一下大概就這麼多


1、《時代》1994年9月26日James Walsh《Too Hot For Comfort》:

認爲一方面中國大批國營企業虧損嚴重,一方面政府靠印發鈔票給予沒完沒了的補貼。而各省無視中央的控制,繼續盲目擴大投資,結果通貨膨脹時常湧現。結論:政府不是在解決問題,而是制造問題。禍害的源泉是政府本身:墊付工資、盲目信貸、狂印鈔票、縱容投機等等。

2、 《新聞周刊》 1994年3月21日George Webrfritz《A Make-or-break Year》:

中國的經濟在以危險的高速發展,通貨膨脹不能避免,外債和預算赤字分別接近國民總收入的8%。問題的根源在于無限制虧損的國營企業,可是“這些企業構成的 中國社會中部分統治階級的安全網,就使得關閉這些企業在政治上是不可取的”。不僅不能關,還要繼續補貼,這就是他的第一大難題,第二是由這些企業拖累的 銀行系統,也不能改革,只能虧損。第三是稅制改革,在中國這已不是經濟問題,而是政治問題。文章引述倫敦戰略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西格爾的說法:北京沒有能 力在內陸強制建立投資和金融秩序,這種無能狀態已達到危險境地。結論是:中國的社會混亂看上去是一個失控的國家----並走向經濟崩潰。

3、《新聞周刊》1994年12月19日Steven Strasser《Hoping andPraying 》:

中國官方十分擔心:社會不公通過投機和通貨膨脹把市場經濟改革的成果一掃而光,並制造上百萬憤怒的工人和貧困的農民。如何“保證工人平靜”,“使農民高興”是當局的首要任務。

4、《外交季刊》1994年第3期Richard hornik《Bursting China's Bubble》:

中國大陸與亞洲四小龍的不同,四小龍的成功在于穩定的政治和宏觀政策,與自由的私有經濟相結合,而中國大陸則相反。“中國的經濟發展很大程度上是短命的, 是建立在遊資基礎上的,因此,它是泡沫經濟”。中國的資金外流恰恰發生在國內急需資金的時候,這使情況更嚴重,資金缺乏,其結果就是使就業機會減少,大 量農村勞力外流,城市失業人口增加----這孕育著巨大的危機!

“只要中國的統治者堅持完全的政治控制,他們就永遠把忠順放在精明能幹之上,只要不徹底改革,僅在現在的政治體制下,就很難說鄰國的經濟成功,會在中國重現。

5、 《外交政策》1995年夏季號,Jack A. Goldstone《 Thecoming Chinese Collapse 》:

大量缺乏基本教育的爆增的人口;落後的公有制農業原始社會;和低效率的國營企業生産能力衰退;貧困人口向大城市盲目流動、工人失業擴大等等一系列改革滯後 造就的矛盾,不但無法緩解,反而正在使經濟和政治矛盾達到爆發的程度,結論:中國決定性的危機將在今後十到十五年內出現,而中國的前景將是1911年辛 亥革命後,那種軍閥混戰的曆史重演。

--------------------


托今天有互聯網的福,今天看一下過去幾年西方國家對於中國和印度的比較還是很簡單的

摩根士丹利:印度經濟持續增長能力超過中國
2006年05月31日
摩根士丹利最近發表報告稱,由于擁有人口年輕化的優勢,如果配合適當的經濟改革,印度經濟有望實現超過8%的高增速。

印度經濟有望實現一段長時間的高速增長,持續時間之久將超過任何一個亞洲國家。報告中說,盡管最高經濟增長速度印度可能比不上中國,但在經濟增長的持久性方面印度則會超過中國。原因很簡單,印度人口的年齡構成比較年輕,換句話也就是說,人口老齡化拖累經濟增長在短期內不會成爲印度面臨的問題。

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預測說,到2015年,印度國內生産總值將突破2萬億美元,中國國內生産總值也將達到6萬億美元。中國和印度都將成爲跨國公司倚重的關鍵市場,也將成爲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

不過,報告中也指出,中國和印度經濟增長都面臨著中長期的挑戰。隨著越來越多的廉價勞動力進入全球勞動市場,中國和印度都面臨著發達國家保護主義擡頭的挑戰。中國和印度的廉價勞動力優勢讓發達國家就業市場更爲緊張,保護主義勢力會對中印施加強大的壓力。


印度財長:印度經濟增速五年內將匹敵中國
2006-12-13
印度財政部長奇丹巴拉姆在接受華爾街日報采訪時表示,印度今年上半財年的國內生産總值增幅爲9.1%,而在明年4月1日開始的下一個五年計劃期間,GDP的增幅有望達到兩位數。
  
  他說,如果下一個五年計劃期間GDP增速能從9%起步,然後緩慢增加到10%,我們將爲此感到高興。印度其他領導人也曾表示,只要繼續對私人和海外投資開放,印度就有望實現兩位數的經濟增幅。
  
  同中國一樣,近年來印度也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經濟體之一,過去三個財政年度的經濟增速平均爲8%左右。印度央行預計今年的經濟增速爲8%左右,但部分經濟學家認爲能夠達到8.5%,甚至更高。中國今年1至9月份的GDP增幅爲10.7%。
  
  不過經濟學家表示,如果印度想讓數億貧困人口中有更多人擺脫貧困,它就需要更高的經濟增長率。
  
  奇丹巴拉姆很高興近期通貨膨脹壓力有所緩解。他說,盡管他希望看到通貨膨脹率更低一些,但這畢竟是印度經濟強勁增長的結果之一,並且已經遠遠低于過去的水平。他說,我們現在對通貨膨脹的一些控制是10年前所沒有的。只有在過去四年中,通貨膨脹率才一直低于GDP增長率。
  
  他說,由于油價下跌和政府采取措施降低基本必需商品的價格,通貨膨脹率在本財年的最後四個月中將趨于平緩。


日早稻田大學專家:印度經濟10年後就能超過中國
2007-04-03
日本《讀賣日報》(Daily Yomiuri)星期二發表了一篇采訪日本早稻田大學(Waseda University)國際問題專家——前大藏省次官神原英資(Eisuke Sakakibara)的文章說,由于人口規模巨大而且年齡構成比較年輕,印度經濟有望在10年後超過中國,成爲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發展中國家。現摘編部分觀點,僅供參考。

在接受《讀賣日報》采訪時,神原英資明確表示:“幾乎可以肯定地說印度經濟將在10年後超過中國。”他說,由于人口規模巨大而且年輕人數量衆多,印度有望成爲巴西、中國、印度、俄羅斯四個國家中增長最快的國家。


其實我也不知道,西方的經濟學家爲什麽一看到China這幾個字立即就拋棄了理智。

說中國政府負債多,實際上也就20%,就算加上社會保險,也就40%,日本那是200%耶,怎麼不說

說鐵公基,實際上中國基礎建設雖然已經建設很大了,但是光農村這一塊還有多少?二三四五六線城市還有多少?

國家之根本在於人,實際上就大陸的現狀來看,根據PISA測試,上海遙遙領先,領先于第二名40分,其實上海在全國來說不算高考大省,是屬於被照顧的城市,大陸的大學其實比較爛,雖然陸生來台老說陸生如何如何強,但是我感覺大陸的大學還是很爛,主要是大學和企業脫節,但是既便是如此,大陸的基礎教育在世界還是數一數二的,實際上華人圈和儒家文化圈排名都挺高的, 都有進步的空間。

包括臺灣在內,臺灣的潛能沒被逼出來。臺灣排行第四喲

大陸的基礎教育如此之好,而人均所得如此之低,這裡面就隱喻了大陸經濟還有很大進步的空間,雖然基礎教育和人均所得不能完全畫等號,但是差距如此之大,也足以說明潛力是如此之大。

連泰國都比大陸人均所得高,第一步,趕上泰國,趕上南非,伊朗之流,這個總沒問題把。
沒錯
現在中國討論的是房價,不是CPI........
當你窮的時候,你可能80%的收入都拿來買CPI會計算的產品,所以CPI對你很重要
但是當你有錢了,只有20%的收入是用來維持基本生活,其他是消費奢侈品、投資等,CPI對你的影響微不足道



economic wrote:
當生活開始富裕的時候...(恕刪)

empirepenguin wrote:
人口(億) 老化...(恕刪)


人民消費強不強
你看看淘寶的光棍節就知道了



人民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數字高低只是官員在自high,大陸這樣的行為不意外,至少大陸確實中產的人越來越多,有成長不假。

lihohsin227 wrote:
http://www...(恕刪)


看看中國的土豪有多少, 就知道中國多有錢

不用去看什麼經濟數據, 一點意義都沒有
買房切記莫慌莫急, 多調查多詢問

沉默的企鹅 wrote:
其實我也不知道,西方的經濟學家爲什麽一看到China這幾個字立即就拋棄了理智。


沒拋棄理智的,說的話不會被炒作起來給你聽到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